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搜索文档
抗战记忆,镌刻在历史丰碑
长江日报· 2025-09-03 02:07
武汉抗战历史纪念地概述 - 武汉作为全国抗战中心,拥有多处抗战旧址,包括第三厅旧址、受降堂、新四军军部旧址、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和林家大湾纪念碑,这些旧址记录了文化抗战、受降仪式、军事组建和国际援助等历史事件 [1][2][5][6][8][12][13] 第三厅旧址 -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于1938年4月1日在武汉成立,由郭沫若担任厅长,主管全国抗战宣传,推动武汉成为全国文化抗战中心 [2] - 第三厅旧址于2021年6月11日完成保护性修缮并开馆,主题陈列展系统展现国共合作时期文化抗战的史诗,成为昙华林的地标 [2] 武汉受降堂 - 受降堂位于中山公园,占地约400平方米,是抗日战争胜利第六战区受降堂旧址,1945年9月18日日军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在此签署投降书 [5] - 受降堂于201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9月18日开放,展出抗战史料和受降场景,累计参观人次超过百万 [5] - 受降堂内《抗日战争胜利第六战区受降史迹展》以1:1比例还原受降场景,包括历史人物蜡像和受降纪念碑 [5] 汉口新四军军部旧址 - 汉口新四军军部旧址位于江岸区胜利街332号,是新四军军部诞生地,建筑面积1074平方米,分为A、B两栋展馆 [6][7] - A栋陈列展出文物30多件、照片200多幅,展现新四军军部诞生和迁移历程,以及7个师8年抗战毙伤俘日伪47万余人的战绩 [6] - B栋复原会议室、政治部、副官处等办公场所,以及新四军将领办公室兼卧室 [7] - 新四军于1937年12月25日正式成立,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在此完成改编组建并确定战略方针 [7] 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 - 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位于江岸区解放公园,长眠29位烈士,牺牲时最年轻24岁,最年长33岁 [12] - 1938年武汉保卫战期间,苏联空军志愿队与中国空军共同对日作战,取得突出战绩 [12] - 烈士墓于1956年立碑纪念,2015年新增14位烈士名字,每年清明武汉各界人士祭扫 [12] 林家大湾纪念碑 - 林家大湾反抗日寇暴行纪念碑高17米,始建于1968年,2023年录入武汉市新洲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13] - 纪念碑周围扩建为纪念广场,包括40余米长浮雕墙和74棵柏树,每年村民和师生在此祭奠 [13]
80年,穿越历史的伟大启示之一 | 从砥柱中流到领航复兴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9-03 01:33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领导作用 - 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抗战旗帜 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次日即发表抗日宣言 第三日发布事件宣言 同年派出大批干部赴东北组织抗日斗争[11] - 推动全民族抗战历史洪流 通过《八一宣言》呼吁停止内战 洛川会议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七七事变次日向全国发出通电[11] - 领导军队取得重大胜利 1937年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首个重大胜利 雁门关伏击战 夜袭阳明堡等战斗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13] - 发动百团大战粉碎日军囚笼政策 1940年敌后军民作战1824次 毙伤日伪军2.5万余人 俘日军281人 伪军1.8万余人[16] - 提出持久战战略方针 毛泽东1938年撰写《论持久战》成为抗日战争纲领性文件 指出中国必须通过持久抗战取得胜利[23] - 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坚持兵民是胜利之本 领导建立19块抗日民主根据地 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 人口约1亿[25][32][33] 抗日战争历史数据与英雄事迹 - 作战次数与歼敌数据 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对敌作战12.5万余次 歼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33] - 英雄群体前仆后继 杨靖宇 赵尚志 左权 彭雪枫等殉国将领 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 新四军刘老庄连 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等英雄群体[18] - 党员队伍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发展到120多万人[33] 现代时期党的领导作用 - 领导疫情防控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部署新冠疫情阻击战 果断关闭离汉通道 调动三军力量[36] - 凝聚国家力量 上世纪50年代建设人民大会堂有23个省份200多家工厂参与 30多万人次工地劳动 2022年北京冬奥会实现万人运输 千车组织 秒级调度[39] - 规划国家发展 通过五年规划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41][42]
从一组泛黄纸片重温“七君子”宣言
苏州日报· 2025-09-03 00:21
历史背景 - 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华 民族危亡关头中共中央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1] - 全国18个省60多个救亡团体代表在上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呼吁团结抗战[1] - 国民党当局于1936年11月23日在上海秘密非法拘捕救国会7位领导人 时称七君子事件[1] 司法过程 - 国民党当局于1937年4月3日以危害民国罪对七君子提出公诉[2] - 审讯围绕救国会宣言 抗日主张是否与共产党相关等方向进行 试图构陷罪名但未取得定罪口供[2] - 七君子及其律师团发表答辩状强调救国无罪 救国会亦发表答辩并告全国人民书[2] 社会反响 - 中共中央1937年4月12日发表宣言要求立即释放七君子 引起强烈社会反响[3] - 宋庆龄等16人于6月25日发起救国入狱运动 发表宣言表示愿为救国而入狱[3] - 7月5日宋庆龄等12人亲赴苏州向江苏高等法院自请入狱 要求与七君子同服救国罪[3] 事件结果 - 卢沟桥事变后全国一致团结抗日浪潮势不可挡[4] - 1937年7月31日国民党当局被迫释放七君子[4] - 成功获救是社会各界联合营救成果 体现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日救亡精神[4]
“中国士兵”何以感人心魄(人民论坛)
人民日报· 2025-09-02 23:56
历史背景与故事溯源 - 抗战故事源自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及《胡愈之译文集》 叙述体形式为左翼文化界转述后口耳相传 [1] - 故事核心为16岁中国士兵对话外国记者 表达"中国一定会胜利"信念及"战死沙场"的必死决心 内核历经传播未变 [1] 精神象征与历史意义 - 士兵形象代表抗战时期亿万人民视死如归的精神缩影 体现以必死之心求必胜的勇毅哲学 [2] - 斯诺认为这反映中国"全新哲学" 日本军国主义最大幻觉是低估此类中国人的诞生 [2] 胜利根源与领导作用 - 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武装抗日旗帜 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成为全民族抗战中流砥柱 [3] - 党的领导下动员组织团结的中国人民激发民族道统 焕发改天换地伟力 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 [3] 历史传承与现代启示 - 从钱学森 邓稼先到黄大年 黄文秀等历代"中国士兵"胸怀家国大义 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奠定今日中国屹立基础 [4] - 九三阅兵演练空中梯队象征盛世如先烈所愿 告慰先烈需将其牺牲事业发扬光大 期盼愿景变为现实 [4]
重磅!人民日报“三赋”敬胜利
人民日报· 2025-09-02 23:18
抗战历史意义 - 抗战胜利确立中华民族复兴历史转折点 重塑民族精神 [7][9] - 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 展现巨大民族牺牲 [12] - 十四年抗战歼灭日军150余万人 占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陆军总兵力七成 [65] 中国共产党作用 - 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是抗战胜利关键 [35][39] - 八路军新四军作战12.5万余次 收复国土104.8万余平方公里 解放人口1.255亿 [45] - 建立19块抗日根据地 面积近百万平方公里 人口近亿众 [48] 国际合作贡献 - 苏联派遣2000多名飞行员援华作战 [68] - 美国飞虎队击落日军机2600多架 击沉击伤舰船44艘 击毙日军6万余人 [68] - 国际医疗队白求恩四个月行程750公里 完成手术300余次 [68] 和平发展理念 -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71] - 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亚丁湾护航等国际安全事务 [71] - 通过共建"一带一路" 实施全球发展倡议 促进互联互通 [28][71] 当代发展成就 - 消除绝对贫困 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27] - 科技创新取得突破 "嫦娥探月""蛟龙潜海"等重大成果 [52] - 基础设施建设覆盖蒙内铁路 马普托跨海大桥 克里比深水港等项目 [28]
第一枪响彻世界 持久战旗帜高扬
北京青年报· 2025-09-02 19:38
历史意义 - 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2] - 中国共产党在14年抗战中发挥卓越政治领导力和战略指引作用[2] - 抗战馆展览通过断裂山墙象征1894-1937年间日本侵略原罪 包括甲午战争 二十一条 九一八事变等重大事件[3] 中国共产党领导作用 - 1933年发表与国民党军队订立抗日协定的宣言[5] - 1935年8月号召组织抗日联军和国防政府[5] - 1935年12月通过与民族资产阶级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决议[5] - 1936年5月要求南京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5] - 1936年12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5] - 1937年2月向国民党提出两党合作抗日具体建议[5] - 1937年7月8日发表宣言号召建立民族统一战线长城[5] - 瓦窑堡会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策略[24] 军事斗争与重要战役 - 平型关大捷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神话[8] - 台儿庄大捷击退日军精锐师团1万余人[8] - 绥远抗战是中国局部抗战期间取得胜利的战役[20] 文化宣传与历史文物 - 1932年影片《东北事变始末记》用900字字幕揭露日军暴行[9] - TRUTH蓝色布包装载日本侵华铁证 促使国联否认日本"合法自卫"谎言[10] - 中共满洲省委发表中国第一份抗日宣言驳斥日方谎言[11] - 毛泽东1932年起草《对日战争宣言》比国民党政府正式宣战早9年[11] - 东北救亡总会会旗血书"打回老家去"及295位爱国人士名字[12] - 抗日歌曲《露营之歌》真实记录抗联官兵战斗历程[18] - 《大刀进行曲》手稿标注两个"(喊)"增强演唱感染力[20] - 冯玉祥赠送抗日救国奖章刻"失地勿忘"警示收复东北[20] 人物事迹与历史细节 - 烈士于登云遗书嘱咐儿子"读书尽心""侍母要孝"[13] - 蒋光鼐获赠化险戒指象征抗日将领化险为夷[14][15] - 革命夫妇用花瓶隐藏党的文件传递重要信息[16] - 东北抗联使用自制手枪有效射程仅几十米[16] - 戥秤称量草药体现抗联战士长期斗争准备[16] - 靰鞡鞋内絮靰鞡草 最艰苦时煮食充饥[17] - 杨靖宇铜质狮纽小方印1967年被村民发现[19] - 斯诺采访包失而复得 内含毛泽东持久战方针重要记录[25] - 毛泽东周恩来致信张学良以"友军"开头促联合抗日[26] - 国共同祭黄帝陵 毛泽东引用霍去病名言表抗日决心[27]
胜利烽火映京西——中共宛平县组织在这里创建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30 04:57
中共宛平县组织早期发展 - 1926年中共在宛平县六区设立门头沟特别支部 专注于工人运动研究组织 为后续党组织发展构筑早期根基 [2] - 1931年8月贾汇川在宛平八区下清水高小成立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 初始成员包括韩晓升 吕光明 杜春金等多人 以"桃园结义"形式宣誓革命 [3] - 反帝大同盟在1937年七七事变时已发展到20多人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成员相继加入中国共产党 成为民族解放战争中坚力量 [5] 党组织正式建立与结构演变 - 1932年9月成立宛平西部农村第一个党支部田庄高小党支部 书记张又新 副书记高奉明 组织委员高连勇 宣传委员李育民 [8] - 1932年秋季建立中共宛平临时县委 隶属北平市委西郊区委 赵曼卿任临时县委书记 [11] - 1933年春正式成立中共宛平县委 县委书记赵曼卿 组织委员师永林 宣传委员张又新 党员数量增至40余名 共青团员15人 [11] 革命活动与武装斗争 - 1932年临时县委组织"提灯会"活动 以田庄高小60多名学生为骨干 联合农民参与者达百余人 进行抗日反封建宣传 [11] - 1933年春建立枪支修械所 同年6月组成13人地下武装游击队 活跃在宛平七 八区打击地主及国民党顽固势力 [12] - 1937年9月成立平西地区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平西人民武装总队" 1938年建立京郊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宛平县政府 [15] 白色恐怖下的组织韧性 - 1933年田庄高小被反动政府破坏 党员分散以行商小贩 小学教员等职业掩护继续活动 县委机关迁至青白口以"一元春"药铺为掩护 [12] - 1934年夏县委遭围剿 崔显芳 赵曼卿 魏国元等被捕 党组织活动被迫停止 1935年崔显芳经营救出狱12天后逝世 [13] - 1936年魏国元恢复党组织关系后回乡恢复组织 审慎发展小学教员加入党组织 并派10名青年进入29军军事训练团培养指战员 [15] 组织建设方法与群众基础 - 通过学校据点传播革命思想 如下清水高小使用《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进步书籍启发学生 [3] - 以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奠定思想 组织和群众基础 虽非正式党组织但成为建立党组织的重要条件 [6] - 采用多职业掩护模式 包括行商小贩走街串巷联系群众 小学教员通过教学组织群众 书馆经营沟通城乡党组织联系 [12]
永远做中华民族文明成果与人类和平事业的捍卫者
新华网· 2025-08-30 01:57
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彻底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 捍卫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和人类和平事业 [2] - 抗战胜利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开启古老中国凤凰涅槃 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2] - 1945年9月2日日本在东京湾签署投降书 标志着十四年抗战取得最终胜利 [2]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核心作用 - 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5] - 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推动国共合作 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结束十年内战 [13] - 领导八路军 新四军开辟敌后战场 抗击约60%侵华日军和95%伪军 [23] 全民族抗战的力量凝聚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四万万同胞 形成"四万万人齐蹈厉 同心同德一戎衣"的抗战洪流 [14] - 各阶层民众共同投身抗战:工人阶级冲锋在前 农民阶级倾力支撑 青年学生投笔从戎 海外华侨跨越山海支援 [14] - 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约5.6万人增长到约132万人 党员从4万多人增加到120余万人 [23] 重要战役与战略战术 - 百团大战投入105个团20余万人 进行1800多次战斗 毙伤日伪军两万多名 [19] - 平型关大捷歼敌千余名 炸毁汽车百余辆 击碎日军"不可战胜"神话 [19][20] - 开展伏击战 破袭战 地雷战 地道战等游击战术 使敌人陷入人民战争汪洋大海 [21][22] 抗战精神与国际贡献 - 形成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视死如归 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不畏强暴 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百折不挠 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33] - 中国抗战开始时间最早 持续时间最长 付出牺牲最大 牵制日本绝大部分陆军兵力 [26] - 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重新确立世界大国地位 [29] 历史启示与现代意义 - 抗战胜利实现从近代深重危机到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 筑牢国家永续发展根基 [31]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抗战期间故宫博物院1.3万余箱文物南迁 守护民族精神符号 [32] - 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 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35]
铭记历史 团结一心 自强不息
人民日报· 2025-08-29 22:01
抗日战争时期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 - 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 各民主党派坚持抗战、维持团结、推动民主 从同情支持靠拢到形成政治共识 [1] - 民革前辈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中流砥柱和民族复兴领路人 抗战时期同心合作体现坚定不移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精诚团结 [1] - 致公党成为最早响应中国共产党号召的民主党派之一 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经历从相识到相知、相近到相亲、同胞到同志的过程 [1] 民主党派在抗战中的具体贡献 - 农工党党员大量加入八路军新四军 海内外中华儿女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感召下空前团结 [2] - 台湾光复80周年之际 回顾65万多台湾同胞抗击日本侵略者慷慨赴死 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作出贡献 [2] - 民革中央积极推动两岸共享史料共修史书 形成共话抗战共缅先烈共创未来氛围 增强精神纽带和自强不息精神力量 [3] - 致公党组织华侨青年抗战救国 3000多名南洋华侨机工在滇缅公路冒炮火抢运国际援华物资 [3] - 九三学社继承科学报国传统 以王淦昌邓稼先王选等科学家为榜样 引导社员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助力科技强国建设 [3] 当前两岸关系与历史传承 - 民进党当局鼓吹"台独"史观和"去中国化"政策 蓄意曲解历史并粉饰日本殖民统治 企图割裂两岸历史联结和精神纽带 [2] - 台湾同胞秉持"救台湾必先救祖国"信念投入全民族抗战 台盟将继承发扬台湾同胞爱国主义光荣传统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2] - 致公党广泛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智慧力量 致力为公跟党走 侨海报国建新功 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3]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举办第一场记者见面会 民主党派中央负责人介绍对抗日战争的认识等方面情况
新华社· 2025-08-29 14:36
民主党派历史贡献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强调抗战史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实现全民族抗战胜利的历史 展现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御外敌的历史画卷[1] - 中国农工民主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抗日战争和抗日救亡运动 为抗战胜利作出应有贡献 其老一辈与中国共产党共同书写坚持抗战到底的雄浑史诗[2] - 中国致公党在抗战最艰难岁月拒绝日寇拉拢 组织3000多名南洋华侨机工在滇缅公路冒着炮火抢运国际援华物资 以热血铸就致力为公侨海报国精神[2] 民主党派当代使命 - 九三学社以1945年9月3日抗战胜利日命名 寄托前辈对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期冀 将在新历史起点弘扬抗战精神与中国共产党共同朝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前进[3] -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指出80多年前台湾同胞怀抱欲救台湾必先救祖国信念投入全民族抗战 将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和台湾光复80周年为契机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共创祖国统一民族复兴伟业[3] - 中国致公党展望未来将广泛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智慧力量 致力为公跟党走侨海报国建新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