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

搜索文档
校馆弦歌|“哪里需要哪里就是家” 看1956年西交大学子的青春选择
央视新闻· 2025-09-15 11:49
大学是知识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场所,也是莘莘学子的人格养成之所。大学里的博物馆、校史馆、老建筑等,不仅流淌着高校的精神音符,也承载着深厚的家 国情怀。文脉赓续,弦歌不辍,走进西安交通大学的西迁博物馆,触摸一段"打起背包就出发"的燃情岁月。 新学期伊始,西安交通大学大一新生集体走进学校西迁博物馆,共同开启一堂跨越时空的沉浸式"大思政课"。麦田选址的老照片、西迁教授讲义教具等2000 余件珍贵展品,讲述着交大师生筚路蓝缕西迁创业的艰苦历程。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大一新生 王乾戌: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西迁老教授的笔记。他(老教授)经常把笔记本揣在怀里,无论环境多么艰苦,每日 学习,一丝不苟,为国付出。我感受到了他们勇敢向前的意志,也感受到他们听党指挥跟党走这样的一个精神,有这样的精神沐浴着,我相信我也会成为西 迁精神的新一代继承者,国家有需求,我就随时挺身而出。 西安交通大学本科生辅导员 聂晓朦:西迁本身就是一部充满爱国情怀的壮丽史诗。我们把西迁精神的传承,作为新生养成教育的重要部分,希望帮助学生 在西迁精神的指引下,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让大家真正理解什么叫国之所需,我之所向。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西部作为我 ...
致敬历史!那些展品背后的星辰大海
中国青年报· 2025-09-14 22:43
高校科研历史与成就 -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展示14位"两弹一星"元勋肖像 包括王淦昌、赵九章、钱学森等杰出科学家[1][3] - 北京大学校史馆陈列1979年第一张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输出报纸 标志汉字告别铅字印刷的历史突破[1][4] - 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展示1958年研制的新中国首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 仅用100天完成从设计到首飞全过程[1][4][5] 重大科研项目与数据 - "北京一号"累计完成46次飞行 总飞行时间达29小时[5] - 北航研制"北京一号"消耗56万工时 使用16.5万个零部件[7] - 于敏团队实现原子弹到氢弹技术突破仅用2年8个月 创造世界最快纪录[3] 科研精神与教育传承 - 高校通过博物馆开展实践教学 北航教授在歼-10战斗机前现场讲解飞行原理与机构设计[12] - 清华大学教师许保玖1961年自主设计无级变速混凝试验搅拌机 体现自力更生科研精神[8] - 北航拓展"天、空、地、海、浅、网"六大领域全面发展 持续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13] 科技创新突破 - 王选发明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采用数学算法突破汉字数字化技术瓶颈[4][9] - 清华大学核研院自主设计建造中国高教系统首座核反应堆 代号"200号"[8] - 高校成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航空航天等前沿领域策源地 产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重大成果[9] 科研人才培养 - 屠呦呦1951年考入北京医学院 60多年研究发现青蒿素 解决抗疟治疗失效难题[9] - 北航开设博物馆航天科普课 将航天精神"从天边带到学生身边"进行思政教育[12] - 刘大响院士在航空发动机展区讲授设计制造知识 鼓励青年自力更生建设航空强国[12]
是歌声,是号角(寻访)
人民日报· 2025-09-14 22:03
抗战文化宣传 - 1937年周小燕首唱《长城谣》激发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的抗日意志 [3] - 1938年武汉涌现数百个歌咏团和宣传队成为抗战歌咏核心 [5] - 抗战期间歌曲被选入动画短片《抗战歌辑》和电影《热血忠魂》成为最具影响力作品之一 [9] 海外募捐与影响 - 1938年底武汉合唱团赴新加坡马来西亚义演200多场吸引210万人次观看 [10] - 南洋巡演筹得230万叻币赈济款并推动侨胞捐献金饰和月薪(例如陈昌雄捐月薪45叻币中的36叻币) [9][10] - 演出直接促使南侨机工归国服务并在马来西亚巴生港口开展音乐动员活动 [9][10] 艺术与教育传承 - 周小燕1947年回国后投身声乐教育在上海音乐学院培养声乐人才 [13] - 其父周苍柏将经营多年的海光农圃捐赠国家成为东湖风景区前身 [14] - 《长城谣》超越时代成为全球华人精神符号并持续传播民族精神 [11][15]
港澳台青少年迎接志愿军英烈回国:心灵震撼与家国情怀
中国新闻网· 2025-09-13 07:49
中新社沈阳9月12日电 (记者 李纯 韩宏)第一次来沈阳参加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仪式,香港 培侨中学学生熊博12日对中新社记者说,他的心情非常激动,感觉既陌生又熟悉。"说陌生是因为这是 一种前所未有的心灵震撼,说熟悉是因为这是一种深植于血脉的家国情怀。" 当天,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仪式在辽宁沈阳举行,港澳台师生代表参加该活动。 据培侨中学校长伍焕杰介绍,这是该校第四次派师生赴沈阳参加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安葬活动。 熊博表示,在课堂上学习了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对那段历史已有所了解。能够来现场参加相关仪式,最 大的感受是"感恩和责任"。"感谢先辈们用生命换来了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我也深感责任重大,要铭 记历史、珍惜当下、告慰先烈。" 据退役军人事务部介绍,今年的活动邀请港澳优秀师生代表赴北京、丹东、沈阳开展"国旗传递"活动。 伍焕杰告诉记者,从香港到北京再到丹东,这是70多年前培侨中学校友参加抗美援朝时走过的路。 来沈阳之前,澳门濠江中学高二学生江佳磊特意"预习",在网上查看了许多有关抗美援朝的视频资料。 回到澳门后,他会向大家介绍此次现场迎接志愿军英烈回国的经历与感悟。 刘奕嘉来自台 ...
奥运冠军杨倩:用体育精神致敬英雄
新华社· 2025-09-12 22:49
新华社沈阳9月12日电(记者刘艺淳)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英雄回家,庄严肃穆。 12日,载运第十二批30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267件遗物的中国空军专机降落于此,烈 士遗骸迎回仪式随后在机场举行。 东京奥运会"首金"获得者杨倩当天站在迎接队伍之中。她和各界代表一起,等待英雄归来。她说, 志愿军烈士们不畏强敌、英勇作战的精神,深深激励着当代运动员在赛场上顽强拼搏、为国争光。 在沈阳人民广场迎接英雄回家的升旗仪式现场,和少先队员齐声高唱国歌;在当天的仪式上目送礼 兵护送烈士遗骸棺椁上灵车、遗属用泪眼迎接亲人……杨倩被庄严的一幕幕深深打动,"心情非常激 动,也非常感动"。 "赛场就如同战场一般,志愿军烈士们身上不畏强敌、艰苦作战、不畏生死、顽强拼搏的勇气和决 心,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一到赛场上,我们就要拿出十足的信心,做好万全准备去迎接每一场比赛,为 祖国和人民赢得更多的荣誉。"杨倩说。 先辈的枪守护国土,运动员手中的枪捍卫祖国荣誉。先辈在冰天雪地中坚守阵地,运动员在训练场 上挥汗如雨。在杨倩看来,体育是和平年代没有硝烟的战争,虽然时代不同,但为国争光的信念是相通 的。"先辈们在战场上的勇气和决心,也同样适用于竞 ...
贵州石阡仡佬族家庭两代十人接力从军
新华社· 2025-09-12 22:49
核心观点 - 贵州石阡仡佬族家庭两代十人接力从军 累计服役102年 获9枚军功章和32项荣誉 体现跨越61年的军旅传承和家国情怀 [1][4][5] 家族从军历程 - 第一代军人刘明光1964年入伍 在西南某通信部队服役期间获5次嘉奖 通过家书引导弟弟们从军 [2] - 二弟刘明忠1965年加入贵州安顺武警支队 服役17年荣立三等功 [2] - 四弟刘明权1969年成为基建工程兵 获评优秀班长 [2] - 五弟刘明建1973年驻守边疆 [2] - 六弟刘明周1976年参军 在边境作战中荣立三等功 1987年转业后因公牺牲 [2] 第二代延续与突破 - 刘明周女儿刘爱珍2009年成为家族首位女兵 服役16年期间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 荣立三等功 并在海拔4500米高原完成33场巡演 [3] - 刘爱珍亲哥刘爱兵在成都军区某部服役12年 荣立三等功 获评优秀党员和优秀带兵人 [3] - 两位堂哥均取名"刘爱军" 大刘爱军1994年参军成为爱军精武标兵 小刘爱军1996年加入武警部队获评优秀士兵 [3] - 2019年刘爱珍丈夫徐铭成为家族第十位军人 夫妻在婚礼宣誓"既是夫妻 更是战友" [3] 荣誉与社会影响 - 家族累计获得9枚军功章和32项荣誉 荣誉证书摞起高度超过1米 [1][4] - 石阡县人武部将家族事迹作为少数民族拥军报国生动缩影 [4] - 家族故事成为石阡县感召适龄青年投身国防的金字招牌 [5] 政策支持与地域背景 - 石阡县2025年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县 积极落实优抚政策 发放生活补助和义务兵家庭优待金 搭建军人就业平台 [5] - 家族体现石阡革命老区红色血脉 第三代孩童已开始学习敬军礼 春节举办军事座谈会传承忠诚理念 [4][5]
这封72年前写下的战地家书,送到了
新华社· 2025-09-11 14:06
这封72年前写下的战地家书,送到了 新华社记者马剑 "亲爱的父母哥哥妻子全家老幼们……我今天接受人民上级党给我最光荣和最坚决突击任务,高兴 万分,为人民立功时间到了……" 读至泛黄纸面末尾的"程可宗"三字,程瑜、程婕兄妹才终于确信,这封写于1953年朝鲜半岛战地 的家书,出自牺牲多年的爷爷之手。 经由一名韩国教授和热心网友的接续努力,一封迟到72载的战地家书得以从历史深处打捞,送达 烈士后人手中,其中饱含的爱国心、英雄气、亲人情让人们读后不免潸然泪下。 "看到信件的那一刻,爷爷形象变得如此鲜活。"程婕回忆,可宗是爷爷入伍前的名字,奶奶曾提 到参加志愿军后他将"宗"改为"忠"。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建德江畔20岁出头的程可忠响应号召,在村口老 樟树下与挺着大肚子的妻子告别,大步走向村外,经水路转陆路北上,"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 绿江"。 建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资料显示,程可忠烈士1928年出生于浙江建德县亲睦乡和村(今属下涯镇 马目村),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某师某团通信连步话员。 1953年5月14日,程可忠写下不到200字的家书,次日在朝鲜金化郡战斗中壮烈牺牲。 ...
这一封封家书,来自那些最可爱的人!
新华社· 2025-09-11 11:50
20世纪50年代初 中国人民志愿军 雄赳赳、气昂昂 跨过鸭绿江 历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 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资料照片)。 在枪林弹雨中 保家卫国、直面生死的将士们 与亲人的唯一联系 便是能抵万金的家书 这是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纪念馆内展出的志愿军战士王泉的家书(2025年9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1951年3月 邱少云随部队奔赴抗美援朝前线 途经河北时 给家人写下了这封信 |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 | | | --- | --- | --- | | 親安出哥哥知弟弟們。 | | | | 題及聲写出還想出銀至中國,美國花要送6銀了在例的因為 | 題官 因文版題為張書 行為國立 之 為 與 問題 出張 出張 | 此例依為過到重要在官方有因處守和地之要被判地主守城 | | 英国住在司解禮人放入端書了很事心明出領了在開 | | | | 一点小说 | | | | 但想思想教例,就从同代在情言 深刻因得官守, | | | | 好,多行出獵段,多次生公國權,支被研英中報開收學,在 | | | | 庭園體驗 擬對得起步直實業信越在出出 ...
国台办:诠释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
人民日报· 2025-09-10 22:13
抗战胜利纪念活动反响 - 台湾各界代表踊跃出席北京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 与大陆同胞共同铭记历史并表达身为中国人的自豪 [1] - 岛内高度关注抗战胜利纪念活动 台湾同胞通过现场观礼或观看阅兵直播方式参与 媒体报道称"台湾民众与有荣焉" [1] - 阅兵展示解放军体系作战能力与新式武器装备 彰显维护和平及维护统一反对"台独"的决心能力 [1] 对民进党当局立场回应 - 批评民进党当局讳言抗战胜利美化侵略历史 言行丧失民族立场并严重伤害两岸同胞感情 [2] - 强调任何否定二战胜利成果及阻碍统一企图都不会得逞 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事实不可改变 [2] - 呼吁台湾同胞和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共同维护正确二战史观和战后国际秩序 [2]
黄志文:用歌词传递家国情怀|十五运365天365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7 23:22
赛事背景与定位 -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5年11月在粤港澳三地举行 [1][2] - 赛事是推动全民健身和促进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 [1] - 赛事为大湾区协同发展的生动例证 [2] 宣传推广与内容 -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推出宣传推广曲《大家一起来》 [2] - 推广曲通过"点—线—面"逻辑构建精神图谱 开篇以"相约湾区 为你而来"点明举办地 中段以"更高更强 更远更快"彰显奥运精神 副歌以"珠江香江濠江"三江意象呼应大湾区交融互通特质 结尾以"传递友谊 闪耀风采"回归赛事本质 [2] - 歌词通过"华夏同心携手"将情感推向民族共同体 [2] 创作理念与目标 - 推广曲作词人黄志文表示歌词旨在传递两重含义 一是呼吁大家一起来运动 二是从运动领域扩展到家国情怀 [2] - 通过简单口语化通俗的歌词"来来来 大家一起来"反复出现 呼吁公众参与十五运会和体育运动 [2][3] - 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十五运 呈现我国体育精神 城市活力和文化魅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