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遗保护传承
icon
搜索文档
邮储银行为安徽宣城“文房四宝”产业注入金融“活水”
中国青年报· 2025-06-11 11:51
邮储银行对宣城文房四宝产业的金融支持 - 邮储银行旌德县支行每月定期上门为安徽宣砚文化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惠企服务,了解资金需求并办理贷款业务[1] - 2022年邮储银行为安徽宣砚文化有限公司提供200万元科创小企业贷款,支持其研学旅游新业态发展[1] - 邮储银行宣城市分行2025年一季度已发放文房四宝产业相关贷款超5000万元[6] 宣城文房四宝产业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宣城市文房四宝企业超500家,从业人员近5万人[3] - 当地政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以产业振兴赋能非遗保护传承[3] - 行业面临机械化生产冲击及年轻人才短缺等挑战,企业通过建设展示空间等方式吸引公众关注[4] 重点企业案例 - 安徽宣砚文化有限公司试水文房四宝研学活动,通过银行资金支持实现业务拓展[1] - 安徽曹氏宣纸有限公司(原紫金楼宣纸厂)为故宫文物修复定制专用宣纸,其技艺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3] - 曹氏宣纸2019年获邮储银行30万元贷款用于采购青檀皮,2020年洪水灾害后再次获得贷款支持[3] - 曹氏宣纸2024年在银行支持下建成1000多平方米的宣纸展示空间[4] 金融服务创新 - 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为宣城文房四宝产业定制"文房四宝产业服务包"[6] - 服务方案精准对接原材料采购、非遗技艺研发、文创开发等核心环节[6] - 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解决企业在原材料采购、产品创新等环节的融资难题[6]
新疆匠人父子“守技创新” 见证时代变迁
中国新闻网· 2025-06-01 13:03
非遗技艺传承与创新 - 毛皮滑雪板制作技艺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已传承五代,由斯兰别克·沙合什及其子胡安什别克延续,结合传统工艺与现代工具提升效率与成品质量[2] - 当地政府通过设立工作坊和展览室支持非遗保护,2010年以来推动技艺展示与传播,吸引全国游客参观[2][4] - 技艺创新包括开发迷你雪板(巴掌大小)和体验活动,2024-2025雪季售出300多副迷你雪板,并借助直播扩大影响力[4] 文旅产业与冰雪运动发展 - 阿勒泰地区四大滑雪场(将军山、可可托海、吉克普林、青格里狼山)2024-2025雪季日均接待游客1.5万人次,同比增长20%,带动毛皮滑雪板成为热门旅游纪念品[3][4] - 毛皮滑雪板从传统工具转型为冰雪运动装备和文旅符号,当地举办传统与现代滑雪赛事,并纳入青少年体育课程体系,注册青少年冰雪运动员达360余名[5] - 洞穴岩画证实阿勒泰为滑雪起源地之一,毛皮滑雪板作为"活化石"融入文旅宣传,成为地区冰雪产业名片[5] 市场需求与产品商业化 - 毛皮滑雪板通过旅游展厅、赛事活动及线上直播扩大销售范围,从本地工具发展为全国热销商品[4][5] - 工作坊结合游客需求推出定制化产品(如迷你雪板)和互动体验,推动非遗技艺市场化[4] - 冰雪运动普及(如必修课政策)进一步拉动相关装备需求,促进传统技艺与现代消费场景结合[5]
展现非遗魅力 推动保护传承
人民日报· 2025-05-28 07:21
文化保护与传承 -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包含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等 [1] - 该艺术在20世纪40年代一度濒临失传,因体系庞大、曲牌绵长,依靠师徒相传、口传心授,难以记诵 [1] - 2005年"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1] 国际影响力 - 木卡姆艺术受到泰国、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人民的喜爱,成为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2] - 塔吉克斯坦媒体集团创始人赞叹演出高质量,期待艺术家赴塔吉克斯坦演出 [1] - 乌兹别克斯坦电视台总编辑表示深受中国人民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艺术的启发 [2] 创作与发展 - 新疆成立自治区木卡姆研究室、新疆木卡姆艺术团以加大保护传承力度 [1] - 木卡姆艺术创作扎根生活、扎根人民,日新月异的生活为创作提供丰富鲜活素材 [1] - 艺术团通过活态传承实现保护与创新的结合 [1]
守正不是守旧 创意引领创新
经济日报· 2025-05-28 00:27
非遗保护传承现状 - 全国各地在非遗保护传承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取得显著成果 [1] - 非遗项目出现"冷热不均"局面,与现代生活联系不紧密的项目面临传承人群体缩减、市场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1] - 部分传统技艺已脱离现代生活需求,需挖掘文化魅力并开发新实用功能 [1] 非遗项目的守正创新 - 非遗项目流传千百年的关键在于源于生活,要保持生命力不能脱离生活 [1] - 传统技艺所守之"正"是技术层面的艺术特色、工艺优势和文化层面的工匠精神、传统底蕴 [1] - 杜绝创新的"守"会将非遗项目逼入脱离时代的死胡同 [1] 非遗IP开发与市场认可 - 近年来很多地方依托非遗IP开发系列文创产品,受到市场认可和消费者喜爱 [2] - 文创产品通过创意实现载体更新、形式创新,保留传统技艺和文化特色 [2] - 庆阳的"剪云裳"将剪纸艺术转移到服饰上,保留传统技法和图案并融入现代时尚 [2] 破解非遗技艺传承困局 - 通过守正创新推进传统技艺"见人、见物、见生活" [2] - 激活非遗的文化魅力、市场活力、传承动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