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拉合作

搜索文档
岳云霞:共同谱写中拉未来合作序章
经济日报· 2025-05-29 00:17
中拉论坛合作成果 - 中拉论坛正式运行10年来贸易额增长两倍多,中国在拉投资存量增长5倍左右,增速分别为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与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增速的1.5倍与2.7倍 [1] - 中国成为拉美最大国际融资来源,10年间推动实施基础设施合作项目234个,金额达1014亿美元,累计创造76.1万个就业岗位 [1] - 截至2024年底中拉贸易额达5184.7亿美元,中国对拉投资存量超6000亿美元,基础设施专项贷款已超额完成 [3] 合作领域拓展 - 中拉合作从传统能源资源领域扩展至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绿色转型等新兴领域 [4] - 中国在拉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高科技业的投资快速发展 [3] - 双方规划开展政治和安全、基础设施和交通、贸易投资金融、农业、工业和科技、环境、人文交流等多领域合作 [3] 合作机制深化 - 中拉论坛通过部长级会议、国家协调员会议及专业分论坛建立全方位交流机制 [2] - 中方提出发展工程、文明工程、民心工程、团结工程、和平工程五大合作工程 [4] - 实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对巴西等五国试行单方面免签以促进人文交流 [4] 战略对接成效 - 中拉论坛发布10份重要文件,包括《北京宣言》和《共同行动计划(2025-2027)》 [3][4] - 中国"规划先行"经验引入国际合作,设定可量化目标推动政治对话与经济合作协同 [3] - 双方将加大全球领域立场协调,共同构建国际秩序新格局 [4]
中拉携手共绘下一个美好十年(观象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3 21:17
中拉论坛合作成果 - 2024年中拉贸易额达到历史性的约5184亿美元,较10年前翻了一番[2] - 中国连续多年保持拉美和加勒比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地位[2] - 中国在拉美地区累计实施200多个基建工程,落地众多产能合作项目,提供上百万个就业岗位[2] - 中资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力推动当地工业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2] 未来合作方向 - 中方宣布同拉方携手启动"五大工程",包括团结工程、发展工程、文明工程、和平工程和民心工程[3] - 会议通过《中国—拉共体成员国重点领域合作共同行动计划(2025—2027)》,双方达成的3年合作项目超过100项[3] - 中方宣布了20项支持拉美发展的举措[3] - 未来在经贸投资、金融、基础设施、农业和粮食安全、工业与信息化、能源、海关、税务等领域合作将进一步加深[3] - 在文化领域,将从文明交流、文化艺术交流、教育、青年、智库、民间友好、媒体、通讯、影视、知识产权等领域深化双边合作[3] 全球南方团结合作 - 中拉合作体现了全球南方国家的团结,对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具有重要意义[4] - 北京宣言强调全球南方的团结精神,重申愿根据各国优势与能力,协调推进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进程[4] - 倡导建设和平世界,推动普惠包容、互利共赢的经济全球化[4] - 强调全球经济治理必须回应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关切[4]
国际观察:中拉合作迈向下一个“金色十年”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23 05:20
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核心成果 - 会议在中拉论坛正式运行十周年之际召开,擘画中拉关系长远发展蓝图,发出团结协作的"中拉声音" [1] - 中拉经济互补性强,发展战略契合,是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全面合作伙伴 [1] - 习近平主席强调中拉已成为命运共同体,具有平等相待、互利共赢、开放包容、造福人民的鲜明特征 [1] 中拉合作机制与成果 - 中拉论坛成立10年来已搭建整体合作框架,包括部长级会议、外长对话等机制 [1] - 会议通过《北京宣言》和《共同行动计划(2025-2027)》,达成超过100项三年合作项目 [2] - 中方宣布20项支持拉美发展的举措 [2] 中拉合作新方向 - 中方启动团结、发展、文明、和平、民心"五大工程",为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明确方向 [3] - 五大工程与全球发展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相契合 [3] - 拉方代表高度赞赏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对拉合作新倡议和系列全球倡议 [3] 中拉合作前景 - 中拉合作领域不断拓展,成果丰硕,具有强大内生动力 [1] - 三位拉美国家元首出席会议,表明拉方对中拉论坛的高度认同 [2] - 未来中拉将继续推动命运共同体建设,为全球南方国家团结合作树立榜样 [3]
高端访谈丨中拉论坛部长级会议为中拉合作带来质的飞跃——访乌拉圭外长卢贝特金
新华网· 2025-05-22 14:12
中拉论坛部长级会议成果 - 中国-拉共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为中拉合作带来质的飞跃,推动双边关系深化[3] - 中方提出的重要举措获得高度评价,中国被视为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重要伙伴[3] - 乌拉圭将接任拉共体轮值主席国,计划与哥伦比亚、洪都拉斯共同推动拉共体对华关系发展[3] 中乌双边关系进展 - 2023年中乌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合作水平持续提升[3] - 中乌合作被视为当前国际形势中的稳定因素,具有合作共赢特性[3] - 乌拉圭各界共识认为中国是其重要贸易伙伴,经贸往来日益密切[4] 文化交流与能源合作 - 乌拉圭希望加强与中国文化交流,孔子学院为促进两国文化交流发挥积极作用[4] - 中乌在新能源和电动汽车领域开展合作,中国新能源公交车已在蒙得维的亚投入使用[4] - 双方致力于能源转型,共同应对环境挑战,建设更清洁可持续的世界[4] 经贸与农业合作展望 - 乌拉圭希望其优质农业和渔业产品更多进入中国市场[4] - 期待中国游客增加对乌拉圭的访问,促进双边人文交流[4]
外媒关注:在世界呼唤对话的关键时期,中拉合作硕果累累
中国新闻网· 2025-05-21 00:35
中拉论坛成果 - 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28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及6个地区组织参加,达成100多项三年合作项目 [1] - 多家外媒关注中拉论坛成立10年来的丰硕成果,称赞中拉合作硕果累累,多边务实合作造福世界 [1] 拉美三国领导人访华 - 巴西、哥伦比亚和智利三国总统特别出席北京部长级会议,表达与中方建立更长远合作关系的意愿 [2] - 此次会议彰显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为扩大影响力所做出的最新努力 [2] - 2024年中拉贸易额超51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2] - 会议为7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铺路,基础设施领域合作可能成为重点 [2] 中拉贸易与投资合作 - 过去二十年,中国从巴西、智利等国进口大量矿产和其他资源,同时中国产品如汽车和家电等极大丰富拉美市场 [2] - 中国投资为拉美国家的桥梁、水坝和港口等基础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2] - 中资企业在拉美投入大量资金,合作领域从矿业和农业延伸到电信、可再生能源和电力等领域 [3] "一带一路"倡议在中拉合作中的作用 - 拉美有23个国家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 [3] - 哥伦比亚正式加入"一带一路"倡议,覆盖基础设施、贸易和投资等多个领域 [3] - 中国产300辆电动公交车抵达智利,这是1800辆电动公交车中交付的第一批,将改善智利公共交通服务系统 [3] 拉美民众对中国的态度 - 拉美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迅速提升,中国被认为是更可靠的贸易伙伴和更有礼貌的大国 [4]
中拉合作未来3年向“新”向“智”蓝图绘就(环球热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19 21:22
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成果 - 会议通过《北京宣言》和《共同行动计划(2025-2027)》,达成超过100项三年合作项目,中方宣布20项支持拉美发展的举措 [1] - 高新技术及新兴领域成为合作重点方向,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航天等 [1] 高新技术领域合作内容 - 推动通信设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应用、无线电频谱管理、教育信息化等领域合作 [2] - 加强航天领域合作,共建中拉北斗应用合作发展中心,探索5G网络覆盖及数字化应用合作 [2] - 合作从传统领域向新能源、数字技术、跨境电商等拓展,科技合作成为外交政策和区域发展核心要素 [2] 中拉科技合作动力与互补性 - 合作动力源于第四次产业革命背景下拉美技术革新需求与中国科技创新攀升阶段的互补 [4] - 中国自主创新水平提升,外贸"新三样"及数字信息技术领先,拉美在新能源等领域具备资源优势 [4] - 10年来中拉论坛建立多层次合作机制,包括科技创新、数字技术、航天合作等分论坛,形成多领域合作网络 [4] 全球科技前沿合作聚焦 -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航空航天等代表未来经济发展方向,合作体现战略性和前瞻性 [5] - 中国技术输出拓展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拉美通过数字技术合作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和社会治理创新 [5] 中拉科技合作成效案例 -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凤凰工业园成为拉美首个5G全覆盖环保轻工业园,推动产业升级 [6] - 哥伦比亚引入中国品牌电动出租车,巴西中巴地球资源卫星项目惠及环境监测等领域 [6] 科技合作互利共赢分析 - 拉美国家受益于制造业转型和工业化水平提升,增强经济韧性与可持续性 [7] - 中国企业通过合作拓展海外市场,服务"双循环"格局,展现"科技无国界"理念 [7] 产业升级与社会治理影响 - 中国投资拉美电动汽车和锂电池生产厂助力矿业经济升级,数字农业提升巴西生产效率 [9] - 数字技术合作帮助拉美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扩大医疗教育服务覆盖面 [9] 人才培养与机制建设 - 加强科研人员互访交流,设立青年科学家培训计划,共建联合实验室 [10] - 开展数字人才培训课程,建立中拉电子商务合作对话机制 [10] 未来合作方向建议 - 完善机制建设,强化顶层设计,签署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专项协议 [12] - 根据拉美国情定制项目规划,深化技术转移与人才培养,促进青年科学家交流 [12]
中拉在现代化征程上并肩前行
经济日报· 2025-05-16 21:56
中拉论坛机制发展 - 中拉论坛机制经过10年发展已成为中拉平等对话、互利合作的重要平台 [1] - 中拉合作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话合作网络 [1] 清洁能源合作 - 中国企业承建的墨西哥佩尼亚斯科港光伏电站二期工程交付投产,完全建成后将成为拉美最大光伏项目 [2] - 巴西美丽山特高压输电项目缓解当地电力供应紧张 [2] - 智利蓬塔风电场助力可持续发展,古巴西罗雷东多生物质电厂变废为宝 [2] - 哥伦比亚伊图安戈水电站建成后将解决全国12%电力需求 [2] - 中拉在清洁能源领域具有天然互补性,中国提供技术经验,拉美具备地理气候优势 [2][3] 人文交流与农业合作 - 巴西莓等拉美特色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巴文化元素双向渗透 [4] - 圭亚那水稻精准种植试点项目使用中国农用无人机,单产从2019年5.9吨/公顷提升至2024年6.6吨/公顷 [5] - 项目培养8名无人机飞手和12名数据分析员,设立地理信息系统小组推动数字化种植 [5] - 墨西哥灌溉物联网、阿根廷数字技术扫盲、巴拿马农村电商等农业技术合作成果显著 [6]
卢拉再访中国对拉美和全球南方意义重大
国际金融报· 2025-05-16 09:03
中巴经贸关系 - 2024年中巴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3.5%达到1881.7亿美元,中国自2008年起保持巴西最大贸易伙伴地位 [2] - 巴西正扩大大豆、原油、肉类、玉米和棉花等农产品在中国市场份额,推动简化生物技术产品登记流程以提升出口效率 [9] - 中国企业宣布对巴西投资总额达270亿雷亚尔,覆盖汽车制造、数字平台、可再生能源与矿产资源等产业 [9] 中巴合作领域 - 双方签署30余项协议,涵盖农业、航天、科技、教育、文化等关键领域,合作呈现多元化和高层次特征 [8] - 巴西央行与中国人民银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为本币结算和双边金融互信提供制度保障 [9] - 设立2026年为"中巴文化年",通过电影、教育交流(如奖学金和师生互访)加强人文纽带 [10] 拉美区域合作 - 拉共体第九届峰会反对单边贸易限制措施,寻求稳定多元的合作关系以应对全球不确定性 [5] -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与拉美在基础设施、能源、清洁电力等领域构建多层次合作格局 [7] - 巴西作为拉美最大经济体,推动拉共体形成对华集体行动,以中拉论坛为制度锚点深化战略合作 [6][7] 全球治理与多边主义 - 中巴联合发布《关于乌克兰危机的联合声明》,在国际冲突中协调立场并提供解决思路 [11] - 两国主张改革全球政治经济架构,为全球南方国家争取更多话语权,推动公平国际秩序 [11] - 中巴命运共同体成为全球南方合作典范,合作模式强调平等互利、非强制性和非排他性 [8][11]
中国对拉美五国免签!专家称:民众获得感是多边合作最重要的风向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6 05:56
中拉免签政策 - 中方决定自2025年6月1日至2026年5月31日对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鲁、乌拉圭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30天免签政策 涵盖商务、旅游、探亲、交流访问等活动 [1] - 免签政策是中方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具体举措 旨在提升中外人员往来便利化水平 首批覆盖拉美5国 未来将适时扩大地区覆盖范围 [1][2] 中拉"五大工程"合作框架 - 民心工程包含教育领域合作:未来3年将提供3500个政府奖学金名额、1万个来华培训名额、500个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名额 [2] - 民生项目支持:包括300个减贫技术人才培训、1000个"汉语桥"团组名额、300个"小而美"民生项目 推动鲁班工坊等职业教育合作 [2] - 文化交流措施:每年完成10部优秀影视作品互译 举办"中拉情缘"展播和旅游对话活动 [2] 政策影响分析 - 免签政策被专家评价为"注重实际、广受欢迎的举措" 将直接促进中拉贸易、投资合作与人文交流 [3] - "五大工程"系列举措体现中方通过教育、技术、民生等领域的实质性投入 助力拉美经济发展 增强民众获得感 [3] - 专家认为该合作框架为未来中拉政治、经贸、人文交流提供了清晰路线图 预计将对拉美发展产生显著促进作用 [2][3]
跨越山海 中拉十年合作跑出“加速度”
央视网· 2025-05-14 06:34
本届部长级会议上,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就基础设施、科技、农业等多项重点领域合作,达成未来三年的行动计划,为中拉 整体合作提供详细路线图,中拉双多边合作再度提质升级。 央视网消息:中拉论坛是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开展互利合作的重要平台,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5月13日在北京举行。 恰逢中拉论坛正式运行十周年,本届会议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在国际形势变乱交织、和平与发展事业面临挑战的大背景下,中 拉如何携手推动"全球南方"团结自强?又是什么样的内在动力助推中拉关系跑出"加速度"?来看记者观察。 十年前,在北京举行的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正式开启中拉关系双边合作与整体合作并行互促的新阶段。 十年来,中拉利益 融合不断取得新收获。2024年,中拉贸易额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是本世纪初的40多倍,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中的拉美和加勒比国 家超过20个。巴西美丽山特高压输电线路、秘鲁钱凯港、牙买加南北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稳步推进。截至去年11月,中 国在拉美已有5个自贸伙伴。随着自贸红利的不断释放,超过90%的智利车厘子销往中国,尼加拉瓜蜂蜜、洪都拉斯白虾等拉美特色 农产品不断丰富"中国餐桌",厄瓜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