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搜索文档
“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人民日报· 2025-08-18 22:31
8月的西藏,青稞渐熟,牛羊正肥。珠穆朗玛峰高耸入云,雅鲁藏布江奔腾不息,见证着雪域高原的沧 桑巨变。 西藏是我国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和生态安全屏障,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中居于重要地位。1965年,西藏 自治区正式成立,西藏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一甲子跨越上千年。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实现历史性巨变,创造了不朽的人间奇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心系西藏各族人民,亲自为新时代西藏工作谋篇布 局,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召开中央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 作座谈会,确立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引领 西藏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深刻变化。一系列需要谋断的重大问题,考验着党中 央治国理政、经略西藏的智慧和魄力。 高瞻远瞩,鲜明提出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是做好西藏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全面落实" "总书记回信了!"今年夏天,西藏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充满了喜悦欢腾。 "得知这几年村里又有新变化,乡亲们的收入增加了,为你们高兴 ...
中华文明瑰宝 民族交融画卷——布达拉宫保护见证文化传承之路
新华社· 2025-08-18 10:31
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应用 - 采用无人机拍摄、三维激光扫描和多视角影像重建技术进行全面精准测绘 构建完整数字化模型 [4] - 安装1000多个传感器实时监测建筑结构变化 包括环境温度、墙体和柱子倾斜角度等数据 [4] - 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文物信息全录入 研究人员可直接查看高清图像模型 降低现场接触造成的二次损害风险 [4] 文物保护与修复工程 - 贝叶经实验性修复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国内找到符合要求的贝叶材料 并在黏合剂调制与颜色修复加固方面突破 [8] - 2018年底启动10年期保护利用项目 总投资约3亿元 用于贝叶经等古籍文献保护 [9] - 计划2025-2028年完成465函贝叶经和39752函古籍的保护修复工作 [9] 文化传承与推广举措 - 精选100余件体现民族团结的文物珍品 通过实物、图片、影像等手段展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 [5][6] - 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合作研发400余类1000余件文创产品 包括哈达、藏香、瓷器等 [9] - 通过宫藏文物"走出去"战略 与江苏扬州、天津、四川等地合作搭建展示平台 [9] 历史价值与文物收藏 - 珍藏明清时期历朝皇帝赐予的经卷、造像、册封诏书、印玺、匾额等文物 实证西藏与祖国历史渊源 [7] - 现存数以十万计文物 涵盖不同材质坛城、佛像、古籍文献、唐卡、服饰、瓷器等 [6] - 红宫建造时有汉族、满族和蒙古族工匠百余人进藏协助修建 白宫壁画记载文成公主进藏等历史事件 [6]
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 《辉煌六十年:高原诗篇》开播
央视新闻· 2025-08-17 09:31
8月17日至19日,锁定CCTV-1、CCTV-4,跟随《辉煌六十年:高原诗篇》,见证西藏六十年沧桑巨变。 六十年,是历史长河中的倏忽一瞬,于西藏大地却是跨越千年、铸就传奇的壮丽征程。 为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精心打造政论片《辉煌六十年:高原诗篇》,8月17日起,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中文国 际频道(CCTV-4)播出,央视新闻、央视频、央视网等总台新媒体平台同步上线。 《辉煌六十年:高原诗篇》共六集,每集30分钟,分别为《千年跨越》《家国同心》《向新而行》《雪山飞歌》《和合共生》《向往之地》。该片集中展 现西藏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不断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六十年辉煌画卷;聚焦在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指引下,围绕"稳定、发展、生态、强 边"四件大事,西藏各项事业取得的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深刻诠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厚根基;生动解码中国式现代化在雪域高原的成功实 践。 ...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以来治国理政纪实丨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央广网· 2025-08-06 03:15
文化传承与保护 - 龙门石窟作为重要世界文化遗产,暑期日均接待游客2.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涨幅明显[1] -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龙门石窟时强调要把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鼓励青少年实地寻溯中华文化以树立文化自信[1] - 在云南丽江古城考察时要求处理好保护与发展关系,保护利用好木府等有800多年历史的重要文化地标[2] - 考察白马寺时指出要积极引导宗教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2] 红色精神弘扬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之际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强调要讲好抗战故事,传承伟大抗战精神[3] -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国将隆重举行纪念活动[3] - 通过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3] 文艺创作与产业发展 -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国家京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4] - 希望文艺工作者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更多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4] - 强调文艺工作者要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4] -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位列全球影史第五,“中国游”在海外社交媒体刷屏并吸引外国游客[5] - “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使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5] 文化强国建设与影响 - 文化“出新”和旅游“出圈”的双向奔赴,让文化事业和产业繁荣发展,为经济发展增动能增效益[2][4] - 建设文化强国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及国际竞争力提升[4] - 中国正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赓续历史文脉,以坚定文化自信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5]
全国青少年女子足球民族团结友谊赛在新疆开赛
人民日报· 2025-08-05 22:21
本报乌鲁木齐8月5日电 (记者杨昊)由全国妇联、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石榴花开 青春绽 放"全国青少年女子足球民族团结友谊赛,5日在新疆喀什大学新泉校区体育场开赛。 据悉,本次比赛共吸引21支代表队参赛,300余名球员均为12至14岁女学生。5天赛期里,她们将在绿茵 场上挥洒汗水、奋力逐梦,让青春的朝气与拼搏的锋芒在赛场尽情绽放。 "以足球为纽带,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植各族青少年心灵。"山东队 主教练刘翀由衷赞叹。来自四川队的12岁彝族球员比曲么日牛动情地说:"这次比赛让我第一次走出凉 山,和有足球梦想的同学们一起踢球,我很高兴。" 据了解,友谊赛期间,球员们还将观看"传承好家风 共筑家国梦"民族地区家庭学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展示活动,参观喀什地区的博物馆和科技馆,在交流研学中厚植家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06日 13 版) (责编:卫嘉、白宇) 近年来,全国妇联将体育运动作为促进各民族妇女儿童和家庭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纽带,助力新疆打 造"石榴花·追梦女孩"青少年女子足球队,截至目前已组建球队268支。 ...
西藏今年全区生产总值有望突破3000亿元 达到第三个千亿目标
央视网· 2025-08-05 02:45
央视网消息:2025年8月5日(星期二)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西藏自治区党委书 记王君正,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嘎玛泽登介绍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 就,并答记者问。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雪域高原建立起了立体的交通网络,世界屋脊不再是孤岛,从青藏川藏公路通 车,到青藏铁路建成运行,"复兴号"飞驰雪域高原,西藏告别了"人背畜驮",初步建立起了涵盖公路、 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的综合交通网络。2024年底,西藏公路通车总里程和铁路运营里程分别达到 了12.49万公里、1359公里,国际国内航线达到183条。青藏、川藏、藏中、阿里4条电网建成投用,主 电网覆盖所有县(区、市)。农村饮水安全得到根本的解决,所有行政村实现了光纤和4G网络通达。 制约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得到极大改善,为西藏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介绍,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西藏历史翻 开了崭新的一页。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的60年,是不平凡的60年。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 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民主政权,实行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 ...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高文:以美育人初心不改 融情入教爱满凉山
人民网· 2025-08-04 13:11
从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高文在探索高品质的民族区域教育帮扶和筑牢民族团结的文化之路 上始终以美育人、初心不改。 作为对口支援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师,高文自2019年起,远赴凉山开展教育帮扶工作。 他将彝族文化融入教学,创建"非遗工作室+非遗工坊+非遗传习所"教学体系,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与 活力,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和向心力。他带领师生创作200多米长的《红军长征途径大凉山》大型系列墙 绘,让全校师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他首创"图形学视域下中华上古多民族同源文化跨学科 整体溯源"研究方向,探索以上古同源文化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高文,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凉山乡土学院负责人,2024年全国模范 教师获得者。 ...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59场走进宁夏银川 宣讲世界遗产西夏陵
新华网· 2025-08-01 11:10
活动概述 -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59场活动于8月1日在宁夏银川举行 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名誉所长陈同滨主讲西夏陵相关主题 [1] - 活动由中宣部宣教局和光明日报社主办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光明网承办 宁夏图书馆和银川市委宣传部协办 [2] - 光明网和光明日报客户端对活动进行了现场直播 [2] 演讲内容 - 陈同滨从建筑史角度梳理分析西夏陵遗址的历史信息与考古成果 运用GIS技术阐述遗产特征并提出价值 [1] - 详细介绍了西夏陵在选址方位、空间布局、陵寝制度、陵墓建筑、建造技术和丧葬习俗等方面的特征 [1] - 通过"见证西夏文明与文化"和"见证王朝跨区域贸易作用"等佐证进一步阐释西夏陵价值 [1] 遗产价值 - 西夏陵展现出西夏文明基于交流产生的多元文化融汇与创新特征 [1] - 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提供特殊见证 [1] - 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1] 申遗意义 - 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有助于将中华文明发展智慧向当代人们客观展现 [1] - 申遗成功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 - 对当今国家发展及全人类文明与文化的现在与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1]
辽博上新展:玉猪龙等多件“镇馆之宝”亮相
新华社· 2025-07-31 11:16
此次展览共展出29家文博机构的512件(组)文物藏品。其中,展出一级文物57件(组),109件(组)文物为首次展出。 "山海共融 和合共生——辽宁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7月31日在辽宁省博物馆正式开展。展览通过512件(组)文物藏品, 为观众呈现出一部"辽宁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玉猪龙、鸭形玻璃注等多件辽宁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亮相。 辽宁省博物馆馆长王筱雯说,希望通过此次展览呈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辽沈大地上演进、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生动展现各 族人民在交往交流交融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泽精神家园的鲜活场景,全面展示辽宁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与重要贡献。(记者 赵洪南) 展出的鸭形玻璃注。(辽宁省博物馆供图) 展出的玉猪龙。(辽宁省博物馆供图) 展览中,从展现早期区域文化交融的查海遗址的石堆龙、红山文化玉器,到见证中原与边疆的政治整合与文化交融的青铜器、墓葬壁 画;从记录辽宁各族儿女团结奋斗的抗联遗物、支前物品,到新时代辽宁振兴突出成就的大国重器,每件展品都见证了各民族在辽宁 大地上开拓融合、团结奋斗的历程,深刻诠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辽宁的孕育、发展与传承。 ...
“宝贝”来了!辽博新展109件(组)文物首次展出
人民网· 2025-07-31 01:41
展览概况 - 展览主题为"山海共融 和合共生——辽宁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将于7月31日在辽宁省博物馆正式开展 [1] - 展览由中共辽宁省委统战部、辽宁省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辽宁省博物馆、大连民族大学承办 [6] - 展期4个月,持续至2025年11月30日,地点在辽博一层1、2号展厅 [6] 展览内容 - 文物跨度28万年,涵盖从旧石器时代至今的历史进程,是辽博历史上时代跨度最大的一次展览 [2] - 共展出29家文博机构的512件(组)文物藏品,其中外借文物264件(组),一级文物57件(组),109件(组)文物为首次展出 [2] - 展品包括辽博"古代辽宁"展览中的部分展品如玉猪龙、伯矩甗、鸭形玻璃注,以及省内外的其他重要文物如滑石人像、浮雕人面斧凿石范、清太祖高皇帝玉册等 [2] 展览意义 - 系统呈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辽沈大地的演进、形成、发展历史脉络 [4] - 生动展现各族人民在交往交流交融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泽精神家园的鲜活场景 [4] - 全面展示辽宁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与重要贡献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