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粤港澳大湾区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广东省25亿元离岸地方债在MOX上市
新华财经· 2025-09-03 12:23
债券发行概况 - 广东省人民政府在澳门发行25亿元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 涵盖多个创新债品[1] - 债券在中华(澳门)金融资产交易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受到市场高度关注及踊跃认购 认购倍数达4.72倍 刷新广东省政府在澳门发债的最高认购纪录[1][2] - 广东省已连续五年在澳门发行及上市地方政府债券 债券品种持续丰富 累计发行规模达112亿元[2] 债券品种及资金用途 - 2年期专项债券为广东省首次境外发行的蓝色债券 规模5亿元 票面利率1.63% 资金用于珠三角地市蓝色项目建设 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1] - 3年期专项债券规模15亿元 票面利率1.75% 资金用于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和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相关项目建设 促进粤港澳三地协同发展及琴澳一体化[1] - 5年期绿色债券规模5亿元 票面利率1.85% 资金用于清洁交通及可再生能源项目[1] 市场影响及意义 - 发行体现市场对广东省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及对澳门金融市场的高度认可[2] - 蓝色债券发行是践行"两山"理念、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具体体现[1] - 债券发行进一步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加速融合[1]
为湾区融合加速(微言)
人民日报· 2025-08-23 22:42
口岸客流量表现 - 青茂口岸累计通关客流量突破1亿人次 自2021年9月开通以来实现 [1] - 日均客流量近10万人次 体现高频跨境通行需求 [1] - 24小时通关机制支持"珠澳双城生活"常态化 [1] 通关效率与技术应用 - 平均20秒完成珠澳两地出入境手续 采用"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电子化模式 [1] - 单次排队单次证件刷取及生物特征采集即可完成两地查验 显著提升通行效率 [1] - 智能化口岸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共享与流程再造实现安全与便捷兼顾 [1] 大湾区跨境基础设施协同 - 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及横琴口岸均采用相同高效通关模式 形成区域协同效应 [1] - "港车北上""澳车北上"电子牌证制度简化跨境车辆通行流程 [2] - 政务服务跨境通办机制以数据流通替代群众跨境奔波 [2] 区域经济融合与要素流动 - "跨境理财通"政策提升大湾区金融市场一体化水平 促进资金跨境流动 [2] - "一码通溯源"系统支持澳门特色食品(如牛油曲奇)高效进入内地市场 [2] - 科技应用畅通人流、车流、数据流及资金流等要素流动"毛细血管" [2] 湾区发展格局影响 - 规则机制"软联通"与科技管理"硬实力"深度融合 推动"一小时生活圈"形成 [2] - 大湾区正发展成为更具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的国际一流湾区 [2]
冯庆华:以足球架起粤港澳三地共融共通的桥梁丨侨见全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10:15
(原标题:冯庆华:以足球架起粤港澳三地共融共通的桥梁丨侨见全运) 南方财经记者魏彤 实习生温文僖 欧阳相宜 体育是最易落地的交流方式 南方财经:自2004年木生缘体育中心建成至今,举办过哪些比赛?如何通过足球促进粤港澳三地共融共 通? 清晨,"嗤啦"一声,番禺区木生缘体育中心的十六座球场传来少年们第一脚触球的脆响,像铜铃撞破寂 静;傍晚,晚霞把球场边缘的围栏染成燃烧的橙红,孩子们还在追球,汗水在逆光里飞起。这连片的十 六座球场,承载着众多少年的呐喊与梦想。 据了解,这十六座珠三角规模最大的"木生缘"足球场群,由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文化传播委员会副 主任、番禺区体育总会会长冯庆华多年来倾心打造而成。这里常年灯火不熄,过万场赛事滚动上演,校 园联赛、女子冠军赛、港澳台友谊赛等,成为粤港澳青少年"以球会友"的客厅。 多年来,冯庆华致力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足球文化交流,希望通过足球架起沟通的桥梁,拉近粤港澳 三地距离。 值此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即将开幕之际,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了冯庆华。他表示:"我少年时曾在 体校学习,惜别赛场后开始经商,但始终放不下对体育的热爱。"当被问及为何如此执着时,冯庆华笑 答:"我只是把 ...
冯庆华:以足球架起桥梁促进粤港澳融通丨十五运365天365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02:53
(原标题:冯庆华:以足球架起桥梁促进粤港澳融通丨十五运365天365人) 清晨,"嗤啦"一声,番禺区木生缘体育中心的十六座球场传来少年们第一脚触球的脆响,像铜铃撞破寂 静。 据了解,这座珠三角规模最大的"木生缘"足球场群,正是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文化传播委员会副主 任、番禺区体育总会会长冯庆华多年来倾心打造。这里一年灯火不熄,过万场赛事滚动上演,校园联 赛、女子冠军赛、港澳台友谊赛等,成为粤港澳青少年"以球会友"的客厅。 多年来,冯庆华致力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足球文化交流,希望通过足球架起沟通的桥梁,拉进粤港澳 三地的距离。 作为番禺足球运动的重要基地,木生缘体育中心年均吸引超16万人次参与其中,为赛事注入新活力的同 时,也成为粤港澳青少年文化体育交流的纽带。"我们也见证着粤港澳青少年以球会友、携手共进的美 好情谊,希望各位足球健儿们,能够分享各自地区的故事,让友谊在交流中升华。"冯庆华自豪地表 示。 冯庆华认为,体育是最自然、最易落地的交流方式。赛事常态化让粤港澳三地的青少年从小一起比赛、 一起玩耍,长大后生活圈自然交织。通过组织体育比赛,让三地孩子们保持交流,让融合的观念从小根 植在他们心中,更好地促进 ...
李嘉诚家族卖大湾区400套房,有香港买家专程到广州看房
搜狐财经· 2025-08-02 17:06
公司动态 - 长江实业近期集中推售大湾区四个楼盘共400套房源,总价最低40万元起 [1] - 惠州泷珀花园当前单价8000多元/㎡,较2020年均价下跌超三成 [1][5] - 广州逸翠庄园去年底推出小叠墅产品,总价150万至180万元,较此前400万至500万元大幅下降 [3] - 黄埔区御湖名邸去年底推售尾货,套均总价约1000万元,价格较高峰期打8折 [4] - 东莞海逸豪庭当前高层参考均价约15500元/㎡,较2022年23000元/㎡下降明显 [5] 销售情况 - 逸翠庄园开盘以来已售1000多套,小叠墅产品一周内售罄 [3] - 惠州泷珀花园推售300套,总价40多万元起,吸引香港买家关注 [5] - 香港客户专程跨城至广州增城、东莞探盘,寻找降价机会 [3][4] - 近期大湾区四个项目的香港客流量和来电来访量有所提升 [5] 市场趋势 - 港人北上大湾区置业已有二三十年历史,近年向惠州、东莞、广州、中山等腹地城市扩展 [7] - 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便利化促使港人北上置业难度降低、范围扩大 [7] - 港人北上置业属性从投资转向退休自住,购房节奏放缓 [9] - 内地生活成本低、房价调整及交通便利推动港人置业范围扩大至大湾区以外 [9] 行业背景 -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后,区域融合加速,为港人置业创造有利条件 [7] - 港人北上消费规模化浪潮带动购房需求,政策支持进一步促进融合 [7] - 长江实业项目因品牌认可度、价格优势及贴近港人购房习惯受到青睐 [7]
李嘉诚40万起推售大湾区400套房? 有港客专程到广州东莞看房
搜狐财经· 2025-08-02 05:44
公司动态 - 长江实业(和记黄埔地产)近期集中向香港买家推售大湾区四个楼盘共400套房源,总价最低40万元起 [1] - 惠州泷珀花园单价8000多元/㎡,较2020年均价跌了超三成,成为港客关注焦点 [1] - 广州逸翠庄园去年底推出建筑面积120至140㎡的小叠墅,总价150万至180万元,较此前400万至500万的总价大幅下降 [3] - 黄埔区御湖名邸去年推售了十几套尾货,套均总价约1000万元,价格较高峰期打了约8折 [4] - 东莞海逸豪庭当前高层参考均价约15500元/㎡,较2022年的23000元/㎡降价明显 [6] 市场趋势 - 港人北上大湾区置业现象日益普遍,从深港口岸扩展至惠州、东莞、广州、中山等腹地城市 [8] - 惠州泷珀花园高层洋房单价从2020年的1.2万至1.3万元降至当前的8000多元,降幅约三成 [6] - 东莞海逸豪庭叠加户型参考均价约21800元/㎡,较此前高位有所下降 [6] - 广州逸翠庄园当前在售尾货中,126㎡下叠总价约228万元,167㎡上叠总价420万元,282㎡类独栋总价600多万元 [3] 消费者行为 - 香港买家专程跨城至广州增城、东莞探盘,寻找降价机会 [1][3] - 港人北上置业属性从投资转向退休自住,购房节奏放缓 [10] - 当前在内地置业的港人多为四五十岁,看重内地生活成本低和交通便利 [10] 行业背景 - 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日益便利,为港人北上置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8] - 港人对李嘉诚家族开发的房子较为认同,认为其价格明显低于香港且符合自身品位 [8] - 国家为港人北上就业、居住提供了优越的政策条件,进一步推动置业需求 [8]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在粤港澳三地举行
经济日报· 2025-07-26 02:21
赛事概况 -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25年11月9日至21日在广东、香港、澳门举行 [1] - 竞体比赛设34个大项419个小项,57个小项在开幕前完成,预计1.5万余名运动员参加决赛 [1] - 群众赛事活动设23个大项166个小项,148个小项在开幕前完成,预计1.1万名运动员参加决赛 [1] 筹办理念与设施 - 坚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赛理念和"简约、安全、精彩"办赛要求 [1] - 90%以上竞赛场馆利用现有场馆改造升级,不新建大型场馆和"全运村",降低办赛成本 [1] - 火炬传递路线贯穿粤港澳三地,开闭幕式融合岭南特色、港澳特色与体育文化 [1] 赛事组织与跨境协作 - 比赛项目分布在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19个城市,体现"广东为主、港澳优先"原则 [2] - 竞赛场馆改造全面收官,68场测试赛已完成过半,群众赛事预赛参与人数超百万 [2] - 采用智能通关技术,如粤港澳公路自行车赛实现无感通关,内地赴港澳参赛人员超6000人,港澳来内地参赛人员超3000人 [2] 区域合作与战略意义 - 香港回归后首次与广东、澳门共同承办全运会,体现国家对香港的信任,深化大湾区体育合作 [3] - 赛事增强香港年轻人对国家发展和大湾区的认识,提升国民身份认同 [3] - 澳门通过赛事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粤港澳三地在跨境赛事、通关、竞赛组织等领域紧密协作 [3]
香港赛马会助力十五运会与残特奥会,以马术运动推动大湾区融合
新京报· 2025-07-04 03:20
粤港澳全运会及残特奥会支持 - 香港赛马会成为十五运会及残特奥会香港赛区唯一"合作伙伴"及最高赞助单位,通过机构及慈善信托基金共拨付4.5亿港元 [2] - 公司拨款5000万元人民币支持广东赛区马术赛事及官方活动、义工服务与宣传推广 [2] - 公司与广东省黄村体育训练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共享马术场地设施并深化人才交流 [5] 马术赛事历史贡献 -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提供马术赛事支援,包括场地建设、马匹运输与检疫及兽医服务 [2] - 2010年广州亚运会协助打造从化马场,建立内地首个国际认可的马匹无疫区 [2] - 2022年杭州亚运会被授予"重要贡献机构"荣誉,技术支持获广泛肯定 [2] 体育事业长期投入 - 自1982年起累计资助香港体育学院逾7.54亿港元 [4] - "赛马会优秀运动员奖励计划"为奥运会、全运会获奖香港运动员提供现金奖励 [4] - 2025年将派出超120名专业培训义工服务赛事,重点保障马术项目 [4] 马术运动发展成果 - 通过公众骑术学校及"香港马术精英计划"培养人才,中国香港马术队在杭州亚运会历史性获盛装舞步团体铜牌等两枚奖牌 [4] - 与黄村训练中心合作夯实人才培养战略,该基地自2015年起承担"赛事见习学员课程" [5] 大湾区马产业布局 - 从化马场将于2026年下半年启动常规速度赛马赛事,成为区域经济新引擎和制度创新试验田 [7] - 续签《"粤港杯"赛马活动合作备忘录》,计划将其纳入从化马场常规赛程作为产业发展平台 [6][7] - 战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及国家马产业发展规划,推动产业链全面发展 [7] 文体交流与社会影响 - "香港共庆回归赛马日"活动单日吸引24500名观众,其中内地游客6000人(同比增30%) [6] - 粤港杯赛事成为两地文化交流标志,体现体育推动人文融合的战略视野 [6][7]
香港特区政府:力争今年11月启动“粤车南下”计划
中国新闻网· 2025-07-03 00:40
粤车南下计划 - 粤车南下计划争取于今年11月正式启动实施[1][3] - 首阶段计划包括香港机场管理局在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设立的自动化停车场,提供1800个停车位,供内地居民停车后入境香港转机[3] - 入境市区车辆安排力争同步实施,初步每日配额100辆车,以稳健可控方式推进[3] 港车北上计划成效 - 港车北上计划自2023年7月实施以来,已有超过10万辆香港私家车参加,平均每5辆私家车便有一辆参加[4] - 港珠澳大桥使用量显著提升,今年5月双向车流量达45万辆次,平均每日1.5万辆次,较计划实施前上升170%[4] - 港车北上车辆占大桥双向车流量约四成[4] 大湾区交通互联 - 粤车南下和港车北上为互惠双向安排,便利粤港两地市民互访[4] - 相关计划将进一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惠及香港经济发展[4]
香港发展局:北部都会区增添经济新动能 助力香港创科与大湾区融合
智通财经网· 2025-07-02 10:26
北都发展规划 - 北都发展将提供3000多公顷新发展土地,突破香港产业发展土地不足瓶颈,创造约50万个新工作职位 [1] - 北都将提供逾50万个新住宅单位,成为未来公私营房屋供应的主要来源,解决香港长期房屋问题 [1] - 北都凭借毗邻深圳的优势,可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现内地与香港优势互补 [1] 新发展区进展 - 古洞北/粉岭北、洪水桥/厦村、元朗南及新田科技城四个新发展区已全速开动,涉及超过800公顷土地 [1] - 已收回逾400公顷私人土地,完成80公顷土地平整,用于基建、房屋、学校、生态保育及创科产业建设 [1] -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首三座大楼接近建成,首批租户预计2023年下半年入驻 [2] 土地与房屋产出预期 - 未来五年内北都将产出至少570公顷"熟地"、约6万个住宅单位及100万平方米经济楼面面积 [2] - 未来十年内预计产出约1700公顷土地、21万个新住宅单位及逾1000万平方米经济楼面面积 [2] 建设工作重点 - 土地规划阶段已完成各新发展区产业主题和建屋规模制定,未来1-2年将完成城市规划程序 [3] - 工程重点转向收地清拆和"三通一平",政府负责收地赔偿,市场参与基建开发 [3] - 产业落地需政府政策引导与市场参与结合,探索最优分工架构 [3] 产业升级与用地调整 - 洪水桥和元朗两幅产业用地正招标,用于建设多层现代产业大楼推动物流业升级 [2] - 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考虑放宽产业用地用途,增加规划弹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