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电子电池技术转向钢壳趋势 - 联赢激光2025年上半年消费电子小钢壳电池焊接设备订单达4至5亿元人民币,预计全年确认收入6至8亿元[2] - 苹果iPhone 16 Pro首次导入钢壳电池,iPhone 17系列有望全系采用该技术[3] - 手机电池封装路径演进为"软包卷绕→软包叠片→钢壳叠片"[4] - 三星开发"SUS CAN"不锈钢壳体方案,计划2026年应用于旗舰智能手机[5] - 豪鹏科技获得Meta新一代AI眼镜电池供应份额,2025年出货占比30%至40%,2026年有望提升至50%[5] - 豪鹏科技建成方形钢壳叠片专线匹配AI终端量产需求[6] - 珠海冠宇投资20亿元建设新型钢壳电池量产线[7] 钢壳电池的技术优势 - 钢壳电池解决智能手机轻薄机身内高性能与高安全兼得难题[8] - iPhone 17系列超薄机型电池厚度仅2.5毫米,钢壳高强度增强机身抗弯曲能力[9] - 钢壳成为机身结构一部分,减少内部支撑件依赖,实现更纤薄坚固设计[10] - 钢材支持复杂冲压焊接,完美支撑异形电池设计,提升空间利用率[11] - 苹果钢壳叠层电池技术空间利用率提升18%,iPhone 16 Pro电池容量提升9%[12] - 钢壳导热性优于铝塑膜,有效传导电芯热量至设备中框[13] - 支持更高充放电倍率,减少热量损耗,保障处理器高负载稳定运行[14] - 钢壳结构稳定符合欧盟电池可拆卸性政策要求[16] 动力电池领域钢壳应用驱动 - 钢壳在动力电池领域核心驱动力为成本、安全及车辆结构集成[17] - 高强度钢电池外壳在与铝壳重量相当情况下节省高达50%成本[17] - 大圆柱电池钢壳强度达550MPa,是方形铝壳(95MPa)的5.6倍,提供可靠物理防护[17] - 钢熔点(约1410°C)远高于铝(约610°C),热失控时提供更长逃生时间[18] - CTP、CTC技术使钢壳承担车身结构件功能,实现系统级减重和成本削减[19] - 钢壳机械束缚力抑制硅基负极体积膨胀,保证结构稳定性和循环寿命[19] - 珠海冠宇与真我realme联合发布100%全硅负极电池技术需钢壳技术支撑[20] 制造工艺与材料突破 - 激光焊接是钢壳电池规模化应用关键瓶颈[22] - 联赢激光开发"高速转塔焊接技术"解决高速旋转下焊接精度难题[22] - 公司完成大钢壳与小钢壳电池从结构件到电芯装配全工序激光工艺研发[23] - 大族锂电钢壳凸轮转塔式4695圆柱电池组装线运行效率达150ppm[24] - 大圆柱电池冲压需大行程精密冲压机多工位逐级深拉伸[26] - 苏州斯莱克将DWI工艺引入电池壳生产,实现多段冲压一次成型[26] - 中国宝武研发40160型大圆柱深冲电池外壳用钢,冲压成型性等指标超预期[27] - 江苏威金迈总投资10亿元预镀镍电池壳钢项目于7月获批[28] 产业化发展态势 - 钢壳电池产业化是需求侧设计演进与供给侧材料设备制造工艺协同结果[29] - 行业处于多点共振早期阶段,未来两年需实现从多点试点向大规模商用跨越[29]
钢壳电池扩产潮起:iPhone17、AI眼镜、电动重卡多重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