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2][4][1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预计2024年公司进入全新发展阶段,迎来多项关键里程碑事件,短中期有产品获批上市,长期发展天花板有望不断提升 [1] - 公司具备发展成为Biopharma的潜质,拥有优秀领导团队、即将商业化的大品种、有竞争力的在研管线、源头创新稳定输出、高效的产品孵化能力和前瞻性的商业化产能准备等特质 [2][7] - 自免相关创新药因患者需求未满足、国产生物药获批及医保纳入等因素将加快放量,公司在多治疗领域构建产品集群可拓展成长曲线并分散风险 [1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专注抗体研发、生产和商业化的Biotech - 优秀的领导团队:实际控制人蒋仁生有丰富医药产业资源,董事长和首席科学官经验丰富,核心管理层各有专长,且实施合理股权激励 [51][72] - 即将商业化的大品种:核心产品GR1501有望2024年上半年获批上市,GR1801预计2025年商业化,GR1802预计2026年获批上市,使公司具备自我造血能力 [45] - 具备竞争力的在研管线:GR1801、GR1603、GR1901分别为国内企业首家相关抗体药物,临床需求大,市场空间广阔 [73] - 源头创新稳定输出:技术研发人员占比超85%,研发中心集中,核心技术人员持股,基于新型噬菌体呈现系统的技术平台不断迭代驱动创新 [47] - 高效的产品孵化能力:基于新型噬菌体呈现抗体库技术平台可缩短新型抗体药物候选分子发现周期,以GR1501为例仅用6年成功孵化 [29] - 前瞻性的商业化产能准备:抗体产业化基地I期已完成,具备初步商业化生产能力,I期扩建计划2024 Q3竣工验收,二期项目建成后抗体生产能力将居前列 [74] 自免领域:已被验证且市场充分认可的潜力靶点国内进度领先 GR1501:国产IL - 17A单抗首个NDA,广阔市场待开拓 - 斑块状银屑病:国内同靶点申报上市进度领先,临床疗效优异,12周达到主要临床终点,52周长期疗效持续高应答,有望和已上市产品共同提高IL - 17A单抗在斑块状银屑病的渗透率,经调整后的销售峰值收入有望达20亿元以上 [101][130][135] - 中轴型脊柱关节炎:IL - 17A抗体渗透率较低,GR1501治疗AS适应症上市申请2024年1月获受理,预计2025年获批上市,在国产IL - 17靶点抗体中进度领先,有望占据部分市场份额 [133][135] GR1802:IL - 4α过敏性疾病生物药渗透率较低,市场空间广阔 - 特应性皮炎:复发率高,传统治疗效果欠佳,生物制剂渗透率极低,GR1802已启动III期临床试验,预计2026年获批上市,经风险调整后的销售收入峰值有望达25亿元以上 [34] - 哮喘:重度哮喘存在未被满足需求,IL - 4R靶点国内暂无产品上市,GR1802哮喘适应症处于临床II期,预计2027年获批上市 [34] - 慢性鼻窦炎:国内难治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需求尚未被满足,GR1802该适应症处于临床II期 [34] GR1603:IFNAR1靶点已被验证治疗SLE,生物制剂市场竞争格局良好 - GR1603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处于II期临床试验 [83] 抗感染领域:首个狂犬双抗,经调整后的销售收入峰值有望达20亿元以上 - GR1801正在开展疑似狂犬病病毒暴露后的被动免疫适应症的III期临床试验,预计2025获批上市,经调整后的销售收入峰值有望达20亿元以上 [10] 肿瘤领域:差异化布局双特异性抗体,技术壁垒更高 GR1803:BCMA × CD3双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已被验证,疗效良好 - GR1803针对多发性骨髓瘤处于I期临床试验 [61] GR1901:首个CD123 × CD3双抗,有望填补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空白 - GR1901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处于I期临床试验 [61]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盈利预测:预计2023E - 2025E年收入分别为0 / 1.1 / 4.4亿元 [2] - 估值及投资建议:采用DCF估值法测算公司合理股价为53.7元,合理价值为197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2][15]
单抗和双抗药物全面开拓,建立自免和感染疾病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