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教育出海背景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通过收购澳大利亚视觉出版集团和英国ACC出版集团实现业务国际化扩张[2] - 上世纪50-70年代中国在广西设立越南学校培养10000多名越南学生其中包括5名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4名副总理40多名省部级官员和30多名将军[5] - 2009年越南学校纪念馆建成后每年接待多个越南代表团形成持续教育合作纽带[7] 中国职业教育体系规模 - 中国建成全球最大职业教育体系共11133所职业学校在校生近3500万人[12] - 职业教育体系覆盖1400多个专业每年培养约1000万高素质技能人才[12] - 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70%以上一线新增从业人员来自职业学校[13] 柳州内生型出海模式 - 柳州作为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拥有25所职业院校近14万在校生[16] -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柳工集团合作2015年起共建全球客户体验中心[18] - 2018年在沙特共建卡坦尼学院2021年在泰国设立国际工匠学院采用"中文+工程机械"培养模式[19] - 2022年与印尼院校合作培养80名学员其中20人获奖学金赴柳州深造[20] - 截至2023年底向16个国家输出61个标准和20本多语种教材建成4个英文专业资源库[28] 天津外拓型出海模式 - 天津2015年启动职业教育国际化建设"鲁班工坊"定位为一带一路技术驿站[31] - 在30个国家建成36家鲁班工坊其中天津主导25家覆盖亚非欧17家在非洲[33] - 累计开展学历教育3.38万人技能培训12万余人投入实训设备10700余台[33] - 埃及鲁班工坊将5个专业20门课程纳入埃及国民教育体系培训1000余名学员[37] - 吉布提鲁班工坊填补当地铁道教育空白服务亚吉铁路运营[40] 全国多元化出海实践 -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马来西亚为东海岸铁路培养机车副司机[23] -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在老挝共建"中文+汽车技能"人才培养项目[24] -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柬埔寨培训5000人次当地工人[25] -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在越南成立"班·墨学院"江苏在阿联酋落地"郑和学院"[42] 出海方法论与竞争优势 - 采用"中文+职业技能"和"学习+实习"模式开展中国企业订单班[26] - 课程基于企业实际需求教材翻译为多语种适配不同国家[27] - 中国职教标准优于许多国家原有制造标准形成技术先进性优势[29] - EPIP模式(工程-实践-创新-项目)实现从被动听讲到主动创造的教学转型[34] 未来发展趋势 - 结合AI/AR/MR技术构建面向全球的"网络职校"[46] - 职业教育出海将成为中国知识服务贸易新增长点[47] - 实现从产品输出到知识标准输出的产业升级路径[45]
职教出海:为世界献上一门“中国制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