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中国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 标志着中美芯片战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出击 全球半导体领域博弈出现分水岭[1][3] - 调查针对40nm及以上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 涉及德州仪器 ADI 博通 安森美等美国芯片巨头 申请调查产品对华出口倾销幅度高达300%以上 占中国市场份额年均41%[3] - 美国芯片对华出口数量持续上升但价格暴跌 2022-24年出口数量分别为11.59亿颗 12.99亿颗和15.90亿颗 增幅达37% 进口价格却暴跌52%[4] - 此次调查是对美国近期将23家中国实体列入实体清单等制裁措施的回应 中国首次系统性反击美国半导体打压措施[3][5] 调查背景与依据 - 调查依据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提交的文件展开 其成员企业产量符合反倾销条例规定的产业代表性标准[3]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十六条 设置双重时间维度 2024年为倾销调查期 2022-24年为产业损害调查期[10] - 美国企业在成熟制程芯片领域采取激进价格策略 德州仪器2021-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67.47% 68.76% 62.90%和58.14% 呈现持续下降趋势[7] - 美国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诱导芯片企业去中国化 并限制对中国出口集成电路相关产品及制造设备[5][7] 产业影响分析 - 模拟芯片广泛应用于汽车 工业控制 智能家居等领域 是工业系统运转的生命线 包括CAN接口芯片 RS485芯片和I²C总线接口芯片等[9][12] - 美国芯片低价倾销导致模拟芯片领域国产替代节奏放缓 国内外厂商盈利均承压[7][9] - 反倾销调查有望推动模拟芯片国产替代加速 本土厂商将获得更好市场环境 盈利能力有望修复[7][10][13] - 2025年初至今模拟芯片板块相对滞涨 产业及政策趋势正驱动板块基本面持续上行[10] 技术能力评估 - 中国在40nm及以上成熟制程芯片领域已具备产业实力和话语权 国产芯片完全可替代美国进口模拟芯片[12] - 虽然出品7纳米以下高端芯片困难 但推出40纳米模拟芯片已经具备能力[12] -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仍面临人才缺乏 工艺研发人员培养缺乏产线支撑 以及美西方对高端装备全面封堵等挑战[13] 战略意义 - 中国通过反倾销调查向国际社会表明愿意在现有国际贸易框架内解决问题 基于规则的反制策略更具合法性[10][12] - 调查标志着中国学会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熟练运用WTO规则及相关国际贸易规定保护自己[10] - 全球产业链重构复杂性加剧 中国通过掌控从稀土开采到金属提纯的全产业链条在资源博弈中占据主动[14]
转守为攻?中美芯片战初现“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