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佳伟创遭高管股东集体减持:资本盛宴下的隐忧与博弈
核心观点 - 光伏设备龙头捷佳伟创在股价大幅上涨后遭遇核心股东及高管大规模减持 引发市场对行业估值泡沫和资本套现的担忧 [1][2][3][4] 减持规模 - 联合创始人李时俊计划减持300万股(占总股本0.86%) 按94.85元股价计算套现约2.85亿元 [2] - 李时俊自2021年11月以来已累计套现6.68亿元 本次若顶格实施4年内减持总额将达近10亿元 [2] - 控股股东阵营7月至9月初合计减持291.42万股套现2.33亿元 其中余仲个人减持253.4万股套现2.04亿元 [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3.72亿元同比增长26.4% 归母净利润18.3亿元同比增长49.26% [3] - 年内股价涨幅超70% 9月4日盘中创118.93元两年新高 [3] 市场反应 - 减持公告后股价连续两日下挫 截至9月15日收盘报96.20元 [3] - 券商认为减持规模占流通股比例较低 公司订单储备充足且技术领先 长期投资价值未变 [4] - 机构警示需警惕减持潮连锁反应 可能加剧市场对光伏设备板块估值泡沫的担忧 [4] 行业影响 - 减持风暴反映出光伏行业高景气背后的结构性矛盾 [4] - 体现资本市场对技术路线变革与产业周期波动的复杂博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