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背景与挑战 - 欧盟实施史上最严欧Ⅶ排放标准 一氧化二氮排放限值从每公里80毫克降至60毫克 非尾气排放首次纳入监管 纯电动汽车电池容量需在8年或16万公里后保持72%以上[1] - 排放标准升级导致车企研发成本指数级攀升 改造现有发动机成本堪比开发全新电动汽车[2] - 中国新能源车企30万元以上车型数量与销量占比持续提升 倒逼BBA主力车型大幅降价[3] 奔驰公司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全球汽车总销量90万辆同比下降6% 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7.57万辆同比下降19% 电动化占比仅8.4%[2] - 中国市场前7个月EQ系列销量不足5600辆 难以与中国主流新能源车企抗衡[2] - 电动化战略从"2030年全面电动化"调整为"2030年实现50%汽车电动化"[2] 宝马公司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677亿欧元同比下降8% 净利润40亿欧元同比大跌29%[3] - 电动汽车板块全球销量同比增长18.5% 但难以支撑整体转型目标[3] - 中国市场销量出现大幅下滑 对高度依赖中国市场的豪华品牌形成沉重打击[3] 合作动因与机制 - 技术互补性成为直接推手 宝马B48发动机凭借模块化设计可快速适配新排放标准 奔驰M252 1.5T发动机需重新设计架构并加装后处理系统[2] - 资源置换本质 奔驰避免四缸机重复研发 宝马盘活奥地利斯太尔工厂闲置产能并降低发动机分摊成本[3] - 探讨在美国合建发动机工厂以规避进口关税 本地化生产成为维持竞争力关键[3] 合作影响与前景 - 突破德系豪华车针锋相对传统格局 从零和博弈转向竞合共赢[1][4] - 工程复杂度极高 需重新调整机械接口 兼容电子控制系统并针对整车性能重新调校[4] - 可能扩展至更多核心技术领域 甚至探讨合资模式 定义未来10年行业竞争规则[4] 行业趋势展望 - 传统车企突破单打独斗思维定式 以竞合模式重构生态[5] - 资源整合成为大势所趋 更多车企将加入竞合阵营[5] - 竞争力核心转向整合资源与响应需求能力 而非全栈自研[5]
观车 · 论势 || “百年宿敌”为何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