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H1实现营收24.26亿元,同比下降14.44%,归母净利润2.6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71.57%,扣非净利润1.92亿元,同比增长41.89%,业绩略高于预告值[1] - Q2单季营收14.01亿元,同比下降15.03%但环比增长36.52%,归母净利润2.29亿元,同比增长247.07%且环比大幅增长631.40%[1] - 净利润高增长主要受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联营企业投资收益增加驱动[2] 业务板块表现 - 财富科技营收同比下降3.13%,资管科技营收同比下降32.35%,运营与机构科技营收同比下降7.17%[2] - 风险与平台科技营收同比下降33.86%,数据服务营收同比增长2.13%,创新业务营收同比下降7.55%[2] - 企金、保险与金融基础设施营收同比增长4.86%,资管科技和风险与平台科技收入大幅下降主要因行业改造需求减少和项目竣工不及预期[2] 行业环境与公司策略 - 金融机构IT预算整体收紧导致项目采购周期延长,市场竞争加剧[2] - 公司主动收缩非核心业务并加强费用管控,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2] - 客户预算收紧及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同比下降1.77个百分点[2] 创新业务发展 - 香港虚拟资产业务通过子公司恒云科技推进,已助力香港中资券商完成核心交易结算系统升级,采用License+年费订阅模式[4] - 公司全面拥抱AI技术,基于光子AI中间件平台在多家客户落地应用,覆盖投研、投顾、合规等核心金融场景[4] - 香港积极推动虚拟资产市场发展,恒云科技作为首批系统供应商有望受益于市场机遇[4] 中长期增长驱动因素 - 资本市场长期向好趋势不变,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升级驱动长期资金入市,外资参与度提升形成多元化资金供给格局[3] - 金融信创进入深水区,信创适配改造与应用系统升级换代同步推进,成为行业重要趋势[3] - 大模型加速迭代拓展AI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边界,为行业带来新增长机会[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25-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上调至13.08亿/14.95亿/17.64亿元,上调幅度分别为2.59%/0.95%/0.80%[5] - 基于行业平均估值提升,给予公司25年目标PE 77倍,对应目标价53.23元[5]
恒生电子(600570):行业仍待复苏 关注AI等新业务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