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是什么时候没了肉桂粉的
咖啡文化演变 - 国内咖啡文化兴起但传统配料如肉桂粉、豆蔻、可可粉及免费牛奶壶在咖啡馆逐渐消失 仅星巴克曾提供肉桂粉 [4][6] - 咖啡馆早期功能以社交空间为主 消费者将星巴克、真锅、上岛等作为聚会场所 非消费咖啡本身 [9] - 韩式咖啡店2013年进入中国 以大型空间和夜间娱乐为特色 但未能撼动星巴克及Costa等品牌的市场地位 [12] 市场竞争与消费行为变化 - 瑞幸咖啡通过低价策略和便捷性改变市场 消费者从"第三空间"社交转向功能性咖啡消费 [13] - 咖啡消费呈现两极分化:美式咖啡消费者注重价格 新消费者偏好季节性创意饮品 行业整体回归工具属性 [14] - 现制茶饮行业同样面临内卷 喜茶等品牌因产品复杂化导致品质下降 蜜雪冰城凭借低价策略占领市场 [16] 品牌战略与行业格局 - 星巴克通过长期市场教育培养消费习惯 但面临瑞幸等本土品牌竞争后市场份额收缩 [13][14] - 咖啡卡券销售渠道从实体卡转向美团等线上平台 品牌周边如收藏杯热度下降 [15] - 电动车行业出现类似咖啡行业的内卷趋势 高端配置普及化导致品牌差异化减弱 [17][20] 市场发展阶段特征 - 中国咖啡市场发展速度超越国际 国内星巴克门店数量在2008年已接近咖啡文化发达国家水平 [10] - 行业从高端教育阶段转向规模化复制后 品牌难以维持原有定价和标准 同时面临成本上升压力 [19] - 电动车行业与咖啡行业呈现相似发展路径:市场教育完成后产品配置趋同 底盘等技术指标关注度下降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