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学徒遍地,他偏要另起炉灶
公司技术路线 - 采用可重构芯片架构 与英伟达GPU的指令驱动+共享存储范式不同 属于无指令配置+数据流驱动架构 [2][3] - 通过动态配置计算单元实现多功能任务转换 类比铁路道岔切换机制 [2] - 脱离传统冯诺依曼架构 计算过程无需取指译码 直接通过通信接口实现芯片间数据传输 [3][5] 产品发展历程 - 2018年成立公司 2019年推出首枚量产可重构芯片(智能手机语音唤醒芯片) [6][9] - 2022年初立项云端TX8系列芯片 2023年底首枚AI算力芯片TX81开始批量出货 [11] - TX81芯片累计订单超20000枚 半年内实现全国多地千卡智算中心落地 [11] 性能与成本优势 - TX81芯片打造的REX1032服务器单机算力达4 PFLOPS 支持万亿参数大模型部署 [14] - 千卡直接互联无需交换机 采用DDR存储替代昂贵HBM存储 [14][25] - 下一代产品将应用3D存储技术 预计2026年下半年交付 [15][27] 市场竞争策略 - 要求产品具备5倍性价比优势(性能更优+成本更低)以应对生态劣势 [14][24] - 通过三层兼容方案对接生态:CUDA API兼容/Triton编译器兼容/RISC-V指令集兼容 [28][29] - 与谷歌TPU/Groq/SambaNova等同属可重构数据流新架构阵营 形成第二技术阵营 [16][30] 技术差异化 - 动态可重构特性:程序运行中每十几纳秒重构一次计算单元连接方式 [19][20] - 与FPGA重构门电路不同 重点重构计算单元之间的连接通路 [19] - 3D存储技术与可重构架构具备天然适配性 突破传统二维平面布局限制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