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京东斥资收购德国零售巨头,出海再迈一步

核心观点 - 京东以超180亿人民币全资收购欧洲消费电子龙头Ceconomy 创下中国电商出海欧洲最高金额纪录 标志着公司从跨境轻模式转向本地重资产战略的重大转变 [2] - 此次收购被视为行业战略范式革命 与Temu SHEIN等轻资产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京东试图通过供应链扎根重塑欧洲电商竞争规则 [2][5] - 收购将直接获得Ceconomy旗下1000家欧洲门店作为线下渠道和前置仓 有望将欧洲配送时效从2-3天压缩至小时级 显著提升用户体验 [3] - 京东计划通过本地化团队(已超2000名员工)和本地采购策略 将1000个品牌带入欧洲市场 并布局稳定币牌照以降低跨境支付成本90% [4] 收购标的概况 - Ceconomy是欧洲最大实体零售网 旗下MediaMarkt和Saturn在11个国家拥有超1000家门店 德国电子零售市占率超30% [3] - 合作品牌超3000家(含苹果三星) 2025年一季度销售额约52亿欧元 其中在线销售近13亿欧元 占总销售额25% [3] - 收购消息公布后 Ceconomy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股价上涨6.8% 盘中一度飙升16% [3] 战略协同效应 - 双方品类高度重合 京东可将国内运营经验复制到欧洲 同时Ceconomy的供应链能力将加速京东本地化建设 [3] - 京东线上运营能力有望提升Ceconomy线上份额 形成强强联合效应 [3] - 公司计划保持Ceconomy在欧洲独立运营 保留当地技术架构和人员协议 [5] 历史背景与战略演变 - 刘强东早在2014年提出"国际化决定京东未来生死" 2023年底曾考虑收购Ceconomy但未实现 [2] - 此前海外尝试(2019年印尼、2021年泰国)因跨境模式水土不服失败 主因本地缺仓库导致配送慢 缺采购权导致价格贵 [4] - 公司已在欧洲建设三年基础设施 明确国际业务采用本地电商模式:本地建团队、本地采购、本地发货、只卖品牌货 [4] 交易结构与控制权 - 收购完成后 Convergenta仍将持有25.35%的Ceconomy股份 股东协议生效以收购要约完成为前提 [5] - 多方控制下京东动作可能被掣肘 且双方在工作强度及文化存在差异 效率达成需观察实际情况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