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西街观察】警惕企业家IP与产品力失衡

小米汽车退订风波 - 小米汽车因SU7 Ultra车型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标价4.2万元)实际结构与宣传不符引发退订潮[1] - 首批车主发现该选装件内部结构与普通铝制机盖无异,质疑产品与宣传中"完全复刻原型车空气动力学设计"存在差异[1] - 公司及CEO雷军未主动沟通解决,舆论情绪包含对产品功能、企业宣传及企业家信任的三重质疑[1] 企业家IP与产品关联性 - 雷军个人IP与小米汽车深度绑定,形成"雷军即小米"的强关联认知[1] - 安徽SU7事故后公司多项业务受影响,自研芯片等产品发布会无限延期,雷军社交媒体活跃度显著降低[1] - 企业家IP在产品口碑逆转时会形成反向加力,流量反噬效应显著[2] 企业家IP运营风险 - 过度依赖企业家IP营销易导致与产品力失衡,加剧品牌信任危机[2] - 企业家IP享受流量红利的同时需承担更高代价,小米当前面临舆论从"造神"到"冷眼"的转变[2] - 强个人IP会引发大众认知泛化,产生不可控的曝光效应和认知移位[3] 产品力与IP的底层逻辑 - 消费者最终为产品买单,企业家IP需以产品力为根本支撑[4] - 雷军公开承认过去一个多月是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时期,隐含对IP双刃剑效应的反思[4] - 企业家IP的核心锚点应从个人魅力转向企业产品力,成为"好当家"而非仅"好偶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