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为跨国对话搭台,社会组织成为科技治理“黏合剂”
科技创新合作与民间组织作用 - 科技创新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一带一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1] - 民间交流合作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科技型社会组织具备"专业性"和"活跃性"特征,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与纽带 [1] - 社会组织以其灵活性、专业性和包容性成为弥合分歧、凝聚共识的"第三极"力量,在科技治理中发挥"黏合剂"和"守护者"作用 [3] 社会组织在科技治理中的具体贡献 - 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中促会)拥有310家团体会员,通过项目合作、文化交流和多边机制会议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3] - 中关村全球高端智库联盟汇聚16个国家和地区的95家高端智库单位,包括六种智库类型,并通过"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培训中心累计培训中外科技人员上万人 [4][5] - 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计划未来三年新增1—2个海外联络处,重点拓展"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并联合京津冀企业家联盟打造企业出海"护航平台" [5] 北京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 北京拥有92所高校、1000多所科研院所和55万余名科研人员,截至2024年底科技型企业超过85万家,一年新设立科技型企业达11万家,相当于每天诞生超过300家科技型企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