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研发搭配场景、构建服务平台,京津冀携手迎新十年
京津冀协同发展经济成果 - 京津冀区域经济总量2024年达到11.5万亿元,协同发展以来连跨六个万亿台阶 [1][3] - 北京向天津、河北输出的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15年111.5亿元增长至2024年834.7亿元,年均增幅超25% [3] - 三地共建六条产业链、五个产业集群,实现7个卡点攻关和71个项目招引落地,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增至7个 [3] 科技创新服务生态建设 - 中关村发展集团与津冀共建4个重点科技园区项目,布局17个园区类合作项目,运营面积近70万平方米 [4] - 津冀科技园区累计吸引8600余家市场主体注册,科技咨询、金融、知识产权等服务实现全覆盖 [4] - 2025年拟设立一站式集成服务平台,提供八大类203项全周期科创服务,包括科技咨询、共性技术等核心产品 [4] 产业创新应用场景 - 天津市发布37项"人工智能+制造"应用场景,河北省遴选八大重点产业(如新能源车、生物医药)发布百项需求清单 [3] - 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态港等示范项目加速建设,推动产业链从承接转移到链群共生 [3] 国际合作与全球创新网络 - 启动"京津冀欧洲社会组织科技合作机制",拓展中欧经济科技文化融合,打造国际化合作载体 [8] - 借鉴粤港澳大湾区经验,建议构建全过程创新链政策体系,立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7] - 瑞士专家建议建立智能技术创新中心,聚焦AI大数据前沿领域,开放京津冀智能技术合作平台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