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当AI走出屏幕,中韩如何助力机器人产业升级
具身智能技术突破 - 具身智能让AI从虚拟思考走向现实行动,具备全场景应用潜力[2][4] - 中关村论坛展示多款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化科技T1机器人(足球互动)、中科慧灵灵宝CASBOT 01(1.79米高/全身协调控制)、宇树科技G1(太极/格斗等技能)[4] - 韩国Tesollo公司推出五指仿人机械手DG-5F,拥有20个自由度,优化双臂协同操作,覆盖工业/物流/教育场景[5][6] 机器人产业生态 - 中国机器人产业爆发:2025年春晚宇树机器人出圈、亚冬会"夸父"机器人亮相、中关村论坛集体展示[7] - 中国专利领先:过去五年人形机器人专利申请5688件(全球占比56%),远超美国(1483件)/日本(1195件)[8] - 产业链优势:73%人形机器人上市公司位于亚洲,中国受益于成熟供应链/本地市场/政策支持[8] 商业化应用进展 - 2025年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中科慧灵探索物流/商业服务/家庭/救援等场景落地[9] - 民用市场需求旺盛:商业服务类合作伙伴主动寻求机器人应用合作[9] - 达闼机器人预测人形机器人未来存量或超智能手机,成为"第三台计算机"[9] 中韩产业合作 - 中韩科技创新论坛聚焦机器人技术共享,整合两国技术资源推动产业升级[3] - 合作路径建议:从细分领域(如工业链模块)开展专业化协作[10] - 当前瓶颈:家庭场景成本过高,需完善法律/政策/行业标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