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怪兽充电(EM)
icon
搜索文档
energy monster(EM) - 2023 Q2 - Quarterly Report
2023-08-20 16:00
营收情况 - 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0%至1000万美元 [1] - 营收增长主要得益于新产品的推出和市场需求的增加 [1] 成本控制 - 公司成功控制成本,净利润同比增长20% [2] - 成本控制主要得益于生产效率的提升和采购成本的下降 [2] 市场份额 - 公司市场份额稳步增长,已占据行业20%的市场份额 [3] - 市场份额增长主要得益于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和市场推广的效果 [3] 利润增长 - 公司利润同比增长30%,达到历史新高 [4] - 利润增长主要得益于销售额的增加和成本的控制 [4]
energy monster(EM) - 2023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3-06-20 14:2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第一季度营收8.228亿元,同比增长11.6% [23] - 移动设备充电业务营收7.965亿元,同比增长10.7%,占总营收96.6% [23] - 移动电源销售收入1860万元,同比增长43.7%,占总营收2.3% [23] - 其他收入980万元,同比增长52.8%,占总营收1.2% [24] - 营收成本1.274亿元,同比下降0.1% [24] - 毛利润6.954亿元,同比增长14.1% [24] - 运营费用7.112亿元,同比增长0.3%;非GAAP运营费用7.049亿元,同比增长0.4% [24] - 研发费用2140万元,同比下降20.8% [25] - 销售和营销费用6.653亿元,同比增长0.8% [25] - 一般和行政费用2680万元,同比下降2.2% [26] - 运营亏损1580万元,运营利润率为 - 1.9%,去年同期为 - 13.5% [26] - 净利润1080万元,去年同期净亏损9640万元;净利率为1.3%,去年同期为 - 13.1% [27] - 非GAAP净利润1710万元,去年同期非GAAP净亏损8970万元 [27]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和短期投资为31亿元 [27] - 2023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为2.386亿元,资本支出为1.703亿元 [27]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1 - 3月,移动设备充电服务GMV分别增长3%、14%和34% [6] - 第一季度移动设备充电服务GMV同比增长16%,环比增长35% [7] - 一线城市GMV同比增长24%,其他城市同比增长15% [7] - 零售、餐厅和交通枢纽GMV同比分别增长25%、19%和44% [7]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无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网络合作伙伴模式,利用品牌和以合作伙伴为导向的价值观吸引高质量合作伙伴,提供工具和支持 [10] - 直接模式,为KA提供高质量定制服务,优化资源和运营流程,提高效率 [10] - 持续扩大覆盖范围,POI数量首次超过100万个,较2020年底和2021年底分别增加51%和18% [11] - 第一季度新增31个新县,使县级及县级以上地区总数超过1900个 [11] - 增加POI组合的多样性,拓展办公楼、医疗设施和公共空间等新地点 [12] - 调整直接模式下的POI,BD人员将重点拓展符合标准的高流量地点 [13] - 网络合作伙伴模式是POI数量增长的核心驱动力,2023年第一季度有7700个活跃网络合作伙伴,较上一季度增加1800个,较去年同期增加6600个 [14] - 设计新一代机柜,升级系统和风险控制系统,提高竞争力 [18] - 行业竞争在第一季度有所缓和,多数竞争对手转向网络合作伙伴模式,公司保持了强大的直接模式能力 [37][38]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随着线下餐饮流量的持续反弹,公司营收将继续正常化,盈利能力也将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这一积极趋势将在2023年持续 [8] - 2023年第一季度是线下餐饮流量复苏的开始,财务方面呈现出强劲的复苏趋势,第二季度将继续朝着全面正常化迈进 [20] - 对2023年第二季度的整体复苏持乐观态度,有信心全年实现盈利 [29] 其他重要信息 - 第一季度累计注册用户增加1350万,截至第一季度末达到3.472亿,同比增长16% [12] - 第一季度BD人员人均管理POI数量从去年同期的约140个提高到约160个 [18] - 第一季度入场费类型合同数量较去年同期减少60%以上,入场费合同占位置合作伙伴激励费用的比例从去年同期的24%降至15% [17] - 纯营收分成合同占第一季度直接模式合同总数的60%以上,高于去年同期的约40% [17]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请提供第二季度和全年的营收和利润率展望 - 第一季度的复苏趋势将在第二季度持续,4月移动设备充电服务GMV同比增长64%,5月增长39%,劳动节期间创历史新高,对第二季度整体复苏持乐观态度;本季度已恢复盈利,有信心2023年全年实现盈利 [29] 问题2: 本季度POI增长低于上一季度的原因是什么,能否提供年底POI目标 - 本季度是疫情管控结束后的第一个季度,由于过去几年中国餐饮流量较低,一些直接模式下的地点在疫情前无法达到公司的营收标准,因此在第一季度对直接模式下的POI进行了调整,移除了约10万个表现不佳的POI;不提供具体的POI目标,公司的POI拓展以市场为导向,仅在符合公司标准的情况下进行拓展;此次调整将使直接模式更加健康,随着POI位置的扩展,用户需求强劲,第一季度新增约1350万累计注册用户,截至第一季度末达到3.472亿 [32][33] 问题3: 请介绍行业复苏后的竞争格局,以及网络合作伙伴模式未来的增长趋势 - 第一季度竞争实际上有所缓和,行业格局在过去几年发生了很大变化,疫情前行业内多数参与者依赖直接模式,竞争激烈;疫情期间,多数竞争对手转向网络合作伙伴模式,而公司保持了强大的直接模式能力;目前行业激励费用没有上升,竞争不如疫情前激烈;网络合作伙伴模式是第一季度POI数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主要得益于过去一年网络合作伙伴数量的增加;本季度和今年的主要目标是与网络合作伙伴合作,为其提供运营支持,使其能够与公司共同成长;预计网络合作伙伴模式下运营的POI数量将持续增长,但本季度网络合作伙伴模式管理的POI比例增加主要是由于直接模式POI组合的调整;未来将继续利用两种模式扩大网络覆盖范围,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 [37][38][39]
energy monster(EM) - 2022 Q4 - Annual Report
2023-04-27 16:00
公司被认定相关事件 - 2022年5月26日,公司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认定为相关发行人[3] 股东持股情况 - 截至2023年3月31日,Smart Share Holdings Limited持有公司8.4%的总流通股和33.5%的总投票权[4] - 截至2023年3月31日,Super June Limited持有公司5.9%的总流通股和23.4%的总投票权[5] - 截至2023年3月31日,Taobao China Holding Limited持有公司14.7%的总流通股和6.4%的总投票权[5] - 截至2023年3月31日,Hillhouse entities通过管理的基金集体持有公司12.1%的总流通股和5.3%的总投票权[6]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相关实体集体持有公司9.0%的总流通股和4.0%的总投票权[7] - 截至2023年3月31日,Shunwei entities集体持有公司8.1%的总流通股和3.5%的总投票权[8] - 截至2023年3月31日,China Ventures Fund I Pte. Ltd.持有公司6.9%的总流通股和3.0%的总投票权[9] - 截至2023年3月31日,Beautyworks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公司6.6%的总流通股和2.9%的总投票权[9] - 截至2023年3月31日,Sky9 Capital entities集体持有公司5.2%的总流通股和2.3%的总投票权[10]
energy monster(EM) - 2022 Q4 - Annual Report
2023-04-27 16:00
公司运营情况 - 2022年移动设备充电业务收入为27.54亿人民币[30] - 公司2022年总营收为28.38亿人民币[30] - 公司2022年净亏损为7.11亿美元[30] - 公司2022年总综合亏损为5.99亿美元[30] - 公司2022年研发费用为9,065.5万人民币[30] - 公司2022年销售和市场费用为27.12亿人民币[30] - 公司2022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948,773千人民币,较2019年的273,608千人民币增长246.6%[31] - 公司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4,287,641千人民币,较2019年的2,025,522千人民币增长112.1%[31] - 公司2022年12月31日,公司净现金流入自经营活动为708,142千人民币,较2019年的444,040千人民币增长59.7%[31] - 公司2022年12月31日,公司净现金流入自融资活动为-78,454千人民币,较2019年的579,668千人民币下降116.5%[31] - 公司2022年12月31日,公司净现金流量为-352,214千人民币,较2019年的151,044千人民币下降333.1%[31] - 公司2022年12月31日,公司净利润为-711,240千人民币,较2021年的-124,615千人民币下降470.1%[32] - 公司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4,287,641千人民币,较2021年的4,397,981千人民币下降2.5%[33] - 公司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负债为1,646,336千人民币,较2021年的1,165,957千人民币增长41.1%[33] - 公司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总资产为439,798.1万人民币[34] - 公司2022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为70,814.2万人民币[35] - 公司2021年度投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为-102,399.7万人民币[35] - 公司2020年度融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为65,457.1万人民币[36] 公司风险 - 公司可能面临无法有效控制变量利益实体的风险[16] - 公司的运营依赖于上海智祥遵守与公司签订的合同[16] - 公司面临中国法律体系的不确定性[16] - 公司可能面临中国法律、法规和规则的解释和应用不确定性[16] - 公司可能面临中国法律和规定的违规风险[16] - 公司可能面临中国政府对其业务的监管风险[20] - 公司面临的风险包括经营历史有限、COVID-19疫情影响、技术进步可能降低消费者对移动设备充电需求、竞争激烈、过去曾出现净亏损等[40][41][42][43][44] - 公司在中国经营存在的风险包括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状况或政府政策变化可能对业务和运营结果产生重大不利影响[48] - 公司可能面临的风险包括市场和消费者行为趋势、法律法规变化、品牌形象维护等[86][87][91][92] - 公司需保护个人或机密信息免受安全漏洞的影响,否则将面临声誉、财务和法律后果[121] - 公司需遵守环境、社会和治理事项的法律法规,否则可能受到处罚并影响业务、财务状况和运营结果[125] - 公司高度依赖管理团队和关键人员的持续服务[126] - 无法招聘、培训和留住足够的合格人员可能对业务产生重大不利影响[127] - 公司可能进行收购、建立合资企业和进行其他战略投资,这可能不成功并需要大量管理关注[128] - 公司可能成为公众关注的目标,包括监管机构的投诉、负面媒体报道和恶意报告的传播,这可能严重损害声誉[129] - 缺乏适用于业务的必要批准、许可证或许可可能对业务、财务状况和运营结果产生重大不利影响[130] - 公司在中国租赁的174个场所中,存在可能无法提供所有权证书或其他租赁证明的情况[134] - 公司维持了一定的保险政策,包括覆盖产品和固定资产的全险财产保险[135] - 公司可能需要额外资金,可能会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务融资来满足未来的资金需求[136] - 公司通过股权激励计划发放限制性股票单位和其他奖励,可能导致股权支付费用增加[137] - 公司可能会因未完全遵守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规定而面临中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处罚[138] - 公司目前依赖第三方在线支付服务提供商进行支付处理,如果这些支付服务受到限制或减少,公司的业务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140] - 中国某些商业银行对从付费用户银行账户自动转账到第三方在线支付服务提供商关联账户的金额设定限制,这可能对公司的移动设备充电服务产生重大不利影响[141] - 公司与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的协议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支付处理费率等条款变得不利,可能会影响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和运营结果[142] - 自然灾害、异常天气条件、延长的冬季、停电、大流行、恐怖主义行为、全球政治事件等重大灾难事件可能会对公司的业务造成干扰,导致财务表现受到重大不利影响[143] - 不寻常或重大的天气条件和延长的冬季可能会对消费者户外活动水平、用户流量和消费模式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导致收入损失
energy monster(EM) - 2022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3-04-21 17:24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第四季度收入为5.956亿元,同比下降28.8% [54] - 2022年全年收入为82亿元,同比下降20.8% [63] - 2022年第四季度毛利为4.547亿元,同比下降33.3% [58] - 2022年全年毛利为13亿元,同比下降24.7% [65] - 2022年第四季度经营亏损为2.339亿元,净亏损为3.345亿元 [61] - 2022年全年经营亏损为6.212亿元,净亏损为7.112亿元 [67]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第四季度移动设备充电业务收入为5.727亿元,同比下降29.5% [55] - 2022年全年移动设备充电业务收入为28亿元,同比下降20.3% [63] - 2022年第四季度电源银行销售收入为0.41亿元,同比下降20.1% [55] - 2022年全年电源银行销售收入为0.595亿元,同比下降42.2% [64]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第四季度受疫情影响,多个地区出现疫情导致客流大幅下降,如北京、西安、通辽、成都、长春等地的客流分别下降44%、34%、61%、27%和34% [9] - 2022年12月全国移动设备充电服务GMV下降34% [12] - 2023年1-3月公司服务GMV分别增长3%、14%和34%,收入每台电源银行也呈现环比增长 [49] - 2023年4月至今,公司月度GMV同比增长超过60% [49]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及行业竞争 - 公司通过增加网络合作伙伴模式和减少新签约的前期费用,来更好应对疫情影响 [13][19] - 公司持续扩大网点和电源银行规模,2022年新增15.2万个网点和100万台电源银行 [16][17] - 公司将继续优化两种模式的协同,提高运营效率,降低固定成本,提升业务人员效率 [35][36][37][38] - 公司推出新一代充电柜,CapEx成本降低40%以上,提升资产使用效率 [39][40][41] - 公司开发新的软件系统,为网络合作伙伴提供数据分析和管理工具,提升他们的运营效率 [42][43][44] - 公司在疫情期间采取的各项措施,将在行业复苏时为公司带来竞争优势 [50]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2年第四季度收入超出预期,主要得益于疫情缓解后的复苏好于预期 [14] - 2022年12月疫情管控政策放开后,线下经济和客流开始快速恢复,预计将持续释放行业增长潜力 [15][49] - 公司有信心在2023年实现盈利,并有望在3月份达到收支平衡 [72][73] - 公司对行业长期前景保持乐观,将继续推进扩张和提升效率的战略 [50][51]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Vicky Wei 提问** 公司是否有全年收入指引?公司是否有望在2023年实现盈利,目标利润率是多少? [71] **Maria Xin 回答** 公司目前无法提供全年收入指引,但根据目前的恢复趋势,预计2023年收入和GMV将出现强劲反弹。公司已在3月份实现收支平衡,如果没有其他外部影响,有望在2023年全年实现盈利。但具体目标利润率公司暂未披露。[72][73] 问题2 **Charlie Chen 提问** 1) 疫情前后市场和用户行为是否发生重大变化?2) 公司未来如何平衡两种业务模式的发展? [77] **Mars Cai 回答** 1) 用户使用习惯和ASP水平基本保持稳定,但工作日和周末的使用频次有所不同,随着线下经济全面恢复将逐步恢复正常。网点构成中餐饮和商场占比有所提升,娱乐和酒店有所下降。[78] 2) 公司将继续发挥直营和网络合作伙伴两种模式的优势,直营聚焦高线城市和大型客户,网络合作伙伴覆盖其他市场,两种模式协同发展。这种方式在疫情期间已经证明有效,有助于提升公司的市场份额。[79]
energy monster(EM) - 2023 Q1 - Quarterly Report
2023-04-20 16:00
公司业务规模 - 截至2022年第四季度,公司服务覆盖的POI数量达到了997千个,其中52.5%通过网络合作伙伴模式运营[1] 充电宝数量及用户规模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的可用充电宝数量为670万个,较2022年9月30日的640万个有所增加[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累计注册用户达到3.337亿,其中在该季度新增注册用户为840万[2] 财务表现 - 公司2022年第四季度营收为人民币5.956亿(约合86.4百万美元),较2021年同期下降28.8%[4] - 移动设备充电业务的营收较2021年同期下降29.5%,为人民币5.727亿(约合83.0百万美元)[5] - 其他收入(主要包括广告服务和新业务倡议)的营收较2021年同期增长49.4%,为人民币780万(约合1.1百万美元)[7] - 公司2022年第四季度净亏损为人民币3.345亿(约合48.5百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净亏损3.345亿增加[15] 资产状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和短期投资总额为31亿人民币(约合4.459亿美元)[18] 未来展望 - 公司预计2023年第一季度营收将达到8.15亿人民币[30] 公司财务数据 - 公司在2022年12月31日的资产总额为4,287,641千元[37] - 公司2022年第四季度移动设备充电业务收入为572,720千元[39] - 公司2022年第四季度调整后的净亏损为327,171千元[41]
energy monster(EM) - 2022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2-12-20 16:13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第三季度营收8.15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2.4% [25] - 移动设备充电业务营收7.91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1.7%,占总营收97.1% [25] - 移动电源销售收入1810万人民币,同比下降33.9%,占总营收2.2% [25] - 其他收入580万人民币,同比下降19%,占总营收0.7% [26] - 营收成本1.255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0.2% [26] - 毛利润6.894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2.8% [27] - 运营费用7.864亿人民币,同比下降9.9%(不包括股份支付费用) [27] - 研发费用2430万人民币,同比下降16.7% [27] - 销售和营销费用7.525亿人民币,同比下降7.5% [27] - 一般和行政费用2940万人民币,同比下降7.9% [28] - 运营亏损9700万人民币,运营利润率为负11.9% [28] - 净亏损9580万人民币,净利润率为负11.7% [28] - 非GAAP净亏损8860万人民币,去年同期为7300万人民币 [28]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和短期投资为31亿人民币 [29] - 第三季度运营现金流为2.686亿人民币 [29] - 第三季度资本支出为1.112亿人民币 [29] - 公司预计2022年第四季度营收为5.5 - 5.7亿人民币 [29]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移动设备充电业务营收7.91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1.7%,占总营收97.1% [25] - 移动电源销售收入1810万人民币,同比下降33.9%,占总营收2.2% [25] - 其他收入580万人民币,同比下降19%,占总营收0.7% [26]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第三季度末,网络覆盖96.5万个点位、640万个移动电源在流通、3.25亿注册用户,覆盖1800个县及县级地区 [7] - 第三季度营收环比增长18%,每个移动电源收入增长11%,调整后净亏损下降50% [7] - 2022年第三季度,十堰、厦门、成都和深圳因疫情营收分别环比下降49%、68%、84%和50%,疫情控制后分别反弹至94%、82%、85%和62% [7][8] - 第四季度,北京、广州、十堰、同心和铜山因疫情营收分别环比下降约70%、40%、40%、80%和30% [22]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通过网络合作伙伴模式和直接模式结合扩大移动设备充电服务网络覆盖,网络合作伙伴模式点位占比达47%创历史新高 [11] - 第三季度活跃网络合作伙伴超5300个,大幅高于二季度约3000个和去年同期800个 [12] - 公司为网络合作伙伴提供运营咨询和工具,帮助其提高回报,增加市场份额 [15] - 直接模式未来将更专注于一线城市高流量点位 [17] - 公司降低对位置合作伙伴的固定和前期费用,超70%新签约点位采用纯收入分成模式 [18] - 公司完成新一代移动电源柜开发并开始量产,每个机柜资本支出降低超40% [19] - 公司在物流仓储、营销活动、员工工具和人员配置等方面提升运营效率 [21]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疫情仍是公司运营最大挑战,但近期全国疫情防控措施放松,有望释放线下流量和行业增长潜力 [9] - 预计疫情影响将持续到第四季度和明年年初,公司将继续扩大网络覆盖和提高效率 [9][23] - 公司对行业长期前景和复苏感到兴奋,但对短期复苏持谨慎乐观态度 [23] 其他重要信息 - 会议提及前瞻性声明适用安全港声明,且包含非GAAP财务指标,可参考财报发布中的相关内容 [4]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本次财报电话会议记录未记录问答环节的提问和回答内容
energy monster(EM) - 2022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2-09-08 14:29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第二季度营收6.90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9% [27] - 移动设备充电业务营收降至6.72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7.8%,占本季度总营收的97.4% [27] - 移动电源销售收入降至1330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7.7%,占本季度总营收的1.9% [27] - 其他收入降至450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5.8%,占总营收的0.7% [28] - 2022年第二季度收入成本同比增长17.4%,达到1.629亿元人民币 [28] - 2022年第二季度毛利润同比下降36.7%,至5.277亿元人民币 [28] - 2022年第二季度运营费用为7.18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8%;非GAAP运营费用为7.11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7% [29] - 2022年第二季度研发费用为237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8% [29] - 2022年第二季度销售和营销费用为6.64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8% [29] - 2022年第二季度一般和行政费用为2850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8% [30] - 2022年第二季度运营亏损1.91亿元人民币,运营利润率为负27.7%,去年同期为1.9% [30] - 2022年第二季度净亏损1.845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率为负22.7% [30] - 2022年第二季度非GAAP净亏损1.775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非GAAP净收入为1720万元人民币 [3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和短期投资29亿元人民币 [30] - 2022年第二季度运营产生的现金流为1.361亿元人民币,资本支出为8550万元人民币 [31] - 公司预计2022年第三季度营收在7.17亿元至8亿元人民币之间 [31]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移动设备充电业务营收下降27.8%,主要归因于2022年第二季度新冠疫情的影响,导致中国线下客流量显著下降 [27] - 移动电源销售收入下降57.7%,主要是由于2022年第二季度新冠疫情的影响,导致中国线下客流量显著下降 [27] - 其他收入下降15.8%,主要是由于2022年第二季度新冠疫情影响导致用户流量减少 [28]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4月,上海、重庆、广州和成都的GMV分别同比下降95%、90.6%、30.6%和30%;5月,上海、北京和天津的GMV分别同比下降96%、76%和51%;6月,北京和上海的GMV分别下降54%和68% [9] - 4月和5月,公司GMV分别下降34%和27% [10] - 广州5月GMV环比增长26%,6月环比增长14%;杭州5月GMV环比增长36%,6月环比增长13%;苏州5月GMV环比增长143%,6月环比增长93% [10][11] - 7月,因新疫情,某地GMV同比下降31%,8月同比下降75%;8月下旬成都疫情,GMV环比下降83% [23]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持续通过直接和网络合作伙伴模式扩大服务覆盖范围,第二季度新增约1800个网络合作伙伴,超70%通过直接模式人员获取 [14] - 公司为网络合作伙伴提供行业指导、一对一咨询和后端系统支持,帮助其成长并提高效率 [15] - 公司探索两种模式的协同合作,开放直接模式区域给网络合作伙伴,并让直接模式人员协助获取网络合作伙伴 [16] - 公司优先增加POI覆盖,以吸引更多客户和注册用户,形成自我强化循环 [17] - 公司减少向位置合作伙伴支付的前期费用,95%的新POI签约仅使用可变激励费用,高于去年同期的54% [19] - 公司提高直接模式业务效率,第二季度BD人均POI覆盖同比增加43% [20] - 公司创新软件和硬件技术,推出新系统帮助网络合作伙伴管理与位置合作伙伴的关系,降低充电宝机柜的资本支出 [21][22] - 行业内对POI的竞争总体下降,尤其是大型POI和KA,多数同行大幅缩减直接模式规模,新签约的激励费率呈下降趋势 [38][39]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2年第二季度对公司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季度,新冠疫情及防控措施对业务产生影响,但公司营收仍高于指引 [6] - 新冠疫情的影响是短期的,疫情得到控制的地区,业务有明显的恢复趋势 [11] - 公司将继续加强竞争优势,专注于覆盖范围扩展和效率优化战略 [24] - 随着新冠疫情影响的减少,公司有信心抓住中国移动设备充电服务行业的增长机会,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 [25] 其他重要信息 - 第二季度公司新增1160万注册用户,累计注册用户首次超过3亿 [7] - 公司POI总数增至89.5万个,环比增长4%,同比增长15%;服务覆盖的国家和地区数量首次达到1800个 [6]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 收入成本增加的原因、第三季度营收指引及底线指导 - 收入成本增加主要是因为新冠疫情导致放置机柜的业务关闭,设备无法收回,产生库存和设备减值,以及为优化设备产生的维护成本;同时,因疫情每个机柜和移动电源的收入大幅下降,而POI增多,导致收入成本占收入的百分比增加 [33][34] - 第三季度仍有疫情爆发,但程度较第二季度轻,8月GMV同比增长;8月下旬成都疫情及9月初其他疫情会拖累第三季度的恢复,由于无法评估疫情发展,暂不提供盈利指导 [34][35] 问题: 行业当前竞争格局,以及公司如何平衡两种模式 - 行业内对POI的竞争总体下降,尤其是大型POI和KA,多数同行大幅缩减直接模式规模,新签约的激励费率呈下降趋势;公司每个POI的质量处于市场领先地位 [38][39] - 公司平衡两种模式主要是为了为股东和利益相关者实现价值最大化,没有设定两种模式GMV贡献的具体百分比目标;本季度网络合作伙伴模式增长更快,未来仍将是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但从长远来看,两种模式对公司同样重要,公司会继续创新两种模式的合作方式以增加市场份额 [40][41] 问题: 如何应对持续到明年的疫情 - 疫情爆发不可预测,但与第二季度相比,疫情规模有所改善;从长远来看,随着防控措施更加精准和病毒危险性降低,疫情影响最终会减弱,公司将继续扩大服务覆盖范围,增强网络效应 [44] - 短期内,公司准备与疫情共存,通过减少前期或固定激励费用、增加网络合作伙伴数量、提高业务开发人员效率、优化前后端流程以及加强软硬件技术等方式来降低疫情风险,提高效率 [45]
energy monster(EM) - 2022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2-06-15 13:51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第一季度营收7.371亿元,同比下降13% [23] - 移动设备充电业务营收7.177亿元,同比下降12.1%,占总营收97.4% [23] - 移动电源销售收入1290万元,同比下降48.3%,占总营收1.8% [23] - 其他收入640万元,同比增长25.5%,占总营收0.9% [23] - 收入成本1.276亿元,同比增长2.4% [24] - 毛利润6.095亿元,同比下降15.6% [24] - 运营费用7.088亿元,同比增长1.5%;非GAAP运营费用7.021亿元,同比增长1.7% [24] - 研发费用2710万元,同比增长31.2% [24] - 销售和营销费用6.597亿元,同比下降0.3% [25] - 一般和行政费用2740万元,同比增长2.1% [25] - 运营亏损9930万元,运营利润率为负13.5%,去年同期为2.8% [25] - 净亏损9640万元,净利润率为负13.1%;非GAAP净亏损8970万元,去年同期非GAAP净收入2320万元 [25]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和短期投资28亿元 [26] - 2022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1.609亿元,资本支出1.107亿元 [26] - 公司预计2022年第二季度营收6.6 - 6.9亿元 [26]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移动设备充电业务营收占比97.4%,同比下降12.1% [23] - 移动电源销售收入占比1.8%,同比下降48.3% [23] - 其他收入占比0.9%,同比增长25.5% [23]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第一季度同店收入同比下降约35% [8] - 2022年第一季度末,POI网络达85.1万个,同比增长超20% [8] - 2022年第一季度末,累计注册用户达2.99亿,新增1200万,同比增长超25% [8] - 2022年第一季度,BD人均覆盖POI数量同比增长33% [18] - 2022年4月公司整体GMV下降约37%,5月下降29%;6月第一周,上海平均收入恢复至去年同期的27% [35]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将通过直接和网络合作伙伴模式增加POI网络覆盖,推出创新方式促进两种模式协同,扩大市场份额 [10] - 持续创新以提高市场领先的效率计划,如移动电源优化计划和推出新一代机柜 [10] - 直接运营模式主要在高层级城市拓展覆盖,疫情期间POI扩张率下降,但新签约激励费率降低 [11] - 网络合作伙伴模式通过营销活动和新渠道吸引高质量合作伙伴,2022年第一季度末网络合作伙伴超1300个,同比增长超180%,环比增长30%;网络合作伙伴模式运营的POI占比从去年第一季度末的38%增至今年第一季度末的38.9% [12] - 推出创新举措,如开放所有区域采用两种模式,利用直接运营团队吸引新的网络合作伙伴 [13] - 持续拓展KA覆盖,目标是各POI细分领域的顶级KA,利用自上而下的方法更有效地引入小品牌 [15] - 行业竞争在直接模式下总体下降,同行大幅缩减直接运营人员,新签约激励费率降低,固定激励费用使用减少 [16]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2年第一季度疫情对公司造成挑战,疫情导致线下食品流量下降,影响公司机柜所在POI的食品流量 [6][7] - 尽管受疫情影响,但市场对公司服务的总体需求不变,受疫情影响的地区在疫情得到控制后1 - 2个月内迅速恢复 [9] - 公司对市场的长期发展有信心,将坚持核心战略,扩大覆盖范围,提高效率,以应对疫情挑战并抓住行业增长机会 [9][22] - 2022年第二季度情况比第一季度更糟,上海和北京的疫情对公司收入造成重大影响,但6月开始出现复苏趋势 [20][21] 其他重要信息 - 新一代移动电源机柜处于最终测试阶段,具有重新设计的外形和内部布局,资本支出显著降低,能缩短合作伙伴的投资回收期,释放增长潜力 [19]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请详细说明直接和网络合作伙伴模式之间的协同作用,公司在疫情期间或未来对这两种模式是否有偏好? - 公司服务网络扩张由直接和网络合作伙伴模式共同驱动,历史上直接运营模式专注高层级城市,网络合作伙伴模式专注低层级城市。过去几个季度在一些测试区域同时采用两种模式,效果良好。公司考虑在所有覆盖区域开放两种模式,以利用各自优势。此外,公司推出新计划,让直接运营团队识别和吸引网络合作伙伴,增强两种模式的协同作用,帮助公司扩大市场份额 [29][30][31] 问题:能否介绍第二季度的月度业绩,以及不同商户类别(如餐饮、影院和体育)的覆盖变化情况? - 2022年第一和第二季度疫情持续影响公司运营,第二季度截至5月底比第一季度更糟。上海疫情对公司影响重大,3月中旬至5月底上海收入下降93%。4月公司整体GMV下降约37%,5月下降29%;6月开始各地区出现复苏趋势,上海6月第一周平均收入恢复至去年同期的27%。疫情对旅游驱动的POI(如交通枢纽、酒店和旅游景点)和娱乐场所影响较大,但恢复趋势主要由地区而非POI类型驱动,疫情得到控制的地区各POI类型都会恢复 [34][35][36] 问题:能否介绍今年上半年的竞争环境,以及预计下半年激励费率的走势? - 2021 - 2022年行业竞争在直接模式下总体下降,同行大幅缩减直接运营人员,公司拥有行业内最大、最有经验的直接模式团队。竞争减少使新签约激励费率作为收入的百分比下降,公司更多采用可变激励费用。虽然公司不提供未来激励费率的指导,但当前趋势对财务状况有利 [39][40]
energy monster(EM) - 2021 Q4 - Annual Report
2022-04-26 16:00
点位与用户数据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超84.5万个点位,覆盖中国2846个区县中的超1700个,2019 - 2020年点位数量增长率约为12.9%,2020 - 2021年约为27.2%[288][291] - 截至2019、2020和2021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注册用户分别约为1.491亿、2.194亿和2.869亿[288]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充电宝覆盖超84.5万个POI,较2020年的超66.4万个增长约27.3%[314] 移动电源相关数据 - 2019 - 2021年,公司可用移动电源数量分别为450万、540万和570万,2019 - 2020年增长率为18.0%,2020 - 2021年为6.1%[291] - 2019 - 2021年,公司单个移动电源平均收入分别为693元、563元和644元,2020年同比下降18.8%,2021年同比增长14.4%[293] - 截至2020和2021年12月31日,可用充电宝分别为540万个和570万个,增长6.1%[314] 业务收费与模式 - 公司移动设备充电服务收费一般为每30分钟1 - 2元,用户领取移动电源时通常需支付99元可退还押金[290] - 公司移动设备充电服务有直接运营和网络合作伙伴两种模式,直接运营模式下向点位合作伙伴支付的激励费用(含入场费和佣金)占设备营收的比例通常为50% - 70%,网络合作伙伴模式下支付给网络合作伙伴的佣金率通常为75% - 95%[290] 激励费用与成本数据 - 2019 - 2021年,公司激励费用率分别为48.2%、58.1%和61.1%,其中佣金率分别为42.7%、44.1%和47.8%,入场费率分别为5.5%、14.0%和13.3%[294] - 2019 - 2021年,公司移动电源折旧成本占移动设备充电服务和移动电源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分别为7.6%、10.0%和8.8%[297] 员工与佣金变化 - 2020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公司员工月平均人数较2019年第四季度分别下降3.1%和17.2%[298] - 2020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公司支付给点位和网络合作伙伴的佣金较2019年第四季度分别下降57.6%和8.5%[298] 各业务线收入数据 - 2019 - 2021年,移动设备充电业务收入分别为19.24亿元、27.12亿元、34.56亿元(5.42亿美元),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95.2%、96.5%、96.4%[302][310] - 2019 - 2021年,充电宝销售收入分别为7044.8万元、7759.8万元、1.03亿元(1614.1万美元),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3.5%、2.8%、2.9%[302][310] - 2021年公司收入同比增长27.6%,从2020年的28.09亿元增至35.85亿元(5.63亿美元)[314] - 2021年移动设备充电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7.4%,从2020年的27.12亿元增至34.56亿元(5.42亿美元)[314] 成本与费用数据 - 2019 - 2021年,成本分别为2.92亿元、4.31亿元、5.57亿元(8743.3万美元),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14.4%、15.4%、15.5%[303] - 2019 - 2021年,销售和营销费用分别为13.62亿元、21.21亿元、29.51亿元(4.63亿美元),占比分别为100%、100%、100%[304] - 2020 - 2021年,公司营收成本从4.308亿人民币增至5.572亿人民币,涨幅29.3%[315] - 2020 - 2021年,研发费用从7090万人民币增至9390万人民币,涨幅32.3%[315] - 2020 - 2021年,销售和营销费用从21.21亿人民币增至29.51亿人民币,涨幅39.1%[315] - 2020 - 2021年,一般及行政费用从7960万人民币增至1.19亿人民币,涨幅49.5%[315] 税收相关数据 - 香港子公司利得税税率为16.5%,首200万港元应评税利润税率为8.25%,2019 - 2021年无应评税利润[308] - 中国内地子公司和VIE企业所得税法定税率为25%,上海智享2019年起享受2年免税和3年12.5%优惠税率[308] 运营与净收支数据 - 2020年公司运营收入为1.318亿人民币,2021年运营亏损1.09亿人民币[317] - 2020年公司净收入为7540万人民币,2021年净亏损1.246亿人民币[317] 现金流量数据 - 2021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为2.268亿人民币,投资活动使用的净现金为17.143亿人民币[323] - 2020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为5.361亿人民币,投资活动使用的净现金为2.615亿人民币[323] - 2019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为4.44亿人民币,投资活动使用的净现金为8.683亿人民币[323] - 2021年融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为15.634亿人民币(2.453亿美元),主要包括D - 2系列优先股发行所得7.938亿人民币(1.246亿美元)和首次公开募股净所得8.963亿人民币(1.407亿美元)[330] - 2020年融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为6.546亿人民币,主要包括D - 1系列优先股发行所得7.181亿人民币[330] - 2019年融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为5.797亿人民币,主要包括种子轮、A - 1、C - 1和C - 2系列优先股发行所得[330] 资本支出与承诺数据 - 2019 - 2021年资本支出分别为9.812亿人民币、3.946亿人民币和4.724亿人民币(7410万美元),主要用于购买原材料、设备等[331]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经营租赁承诺总计2897.9万人民币,设备采购承诺8014.7万人民币,融资应付款1.69833亿人民币[333] 利率与租赁数据 - 2019 - 2021年与资本租赁相关的加权平均有效利率分别为20%、23%和24%[342] - 2020年5月公司与People Better Limited签订机柜资本租赁协议,售价5000万元,总租金5160万元,2020年11月提前偿还剩余租金并获860万元押金退款,租赁利息费用100万元[374] 公司架构与运营限制 - 公司是控股公司,运营主要通过中国子公司和可变利益实体进行,子公司支付股息受债务工具、法定储备基金等限制[334] 股份激励相关数据 - 公司授予受限股、受限股单位和股票期权,受限股和受限股单位按授予日普通股公允价值计量,股票期权用二项式期权定价模型计量[339] - 2021年1月公司股东和董事会批准2021年股份激励计划,初始可发行普通股最大总数为46,566,250股,自2021财年起每年首日增加前一财年末已发行和流通股份总数(按完全摊薄转换基础计算)的1.0%[350] - 截至2022年3月31日,2021年股份激励计划下有4,636,358份A类普通股期权和9,266,459份受限股单位未行使[351]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全体董事和高管共获授18,132,819份受限股单位和2,860,000份期权,占公司总普通股(按转换后计算)不足1%[353] - 截至年报日期,除董事和高管外的员工共持有3,410,732份受限股单位和1,956,358份股票期权[353] 董事会与委员会相关数据 - 公司董事会目前由八名董事组成[353] - 公司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和提名及公司治理委员会三个委员会[353] - 审计委员会成员为Onward Choi、Jiawei Gan和Benny Yucong Xu,Onward Choi为主席,且Onward Choi符合“审计委员会财务专家”资格[353] - 公司董事会共有8名董事,其中女性2名,男性6名[360][361] - 公司薪酬委员会由Benny Yucong Xu、Onward Choi和Jiawei Gan组成,Benny Yucong Xu任主席[356] - 公司提名与公司治理委员会由Jiawei Gan、Onward Choi和Benny Yucong Xu组成,Jiawei Gan任主席[356] 员工相关数据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5094名员工,其中业务开发人员4310名,研发与供应链管理人员245名,其他销售、营销及行政人员539名[361][362] - 公司员工均位于中国大陆,未加入工会,未发生重大劳动纠纷或罢工[361] - 公司通常与员工签订标准雇佣协议、保密协议和竞业禁止协议,竞业禁止期限通常为离职后两年[361] 股东持股数据 - 全体董事和高管合计持有A类普通股19,578,460股、B类普通股73,973,970股,分别占普通股实益拥有权的17.8%和投票权的63.7%[365] - 淘宝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持有A类普通股76,386,109股,占普通股实益拥有权的14.5%和投票权的6.4%[365] - 高瓴实体持有A类普通股62,627,893股,占普通股实益拥有权的11.9%和投票权的5.3%[365] - 顺为实体持有A类普通股41,989,086股,占普通股实益拥有权的8.0%和投票权的3.5%[365] - 小米实体持有A类普通股39,516,455股,占普通股实益拥有权的7.5%和投票权的3.3%[365] - 华创基金一期有限合伙持有A类普通股35,877,631股,占普通股实益拥有权的6.8%和投票权的3.0%[365] - 美丽工场投资有限公司持有A类普通股34,765,873股,占普通股实益拥有权的6.6%和投票权的2.9%[365] - 截至2022年3月31日,美国一家登记持有人纽约银行梅隆公司持有公司普通股1.41387764亿股[367] 股票上市与交易相关数据 - 公司ADS自2021年4月1日起在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上市,股票代码为“EM”,1份ADS代表2股A类普通股[381] - 每份ADS代表存入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的两股A类普通股,发行每份ADS收费不超过5美元/100份ADS,取消每份ADS收费不超过5美元/100份ADS,向ADS持有人进行现金分配收费不超过0.05美元/每份ADS[428]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1765万份美国存托股份(ADS),代表3530万股A类普通股,初始发行价为每份ADS 8.50美元,扣除承销佣金和发行费用后,净收益约为1.36亿美元[432] - 2021年3月31日至12月31日,公司首次公开发行相关总费用为1400万美元,其中承销折扣和佣金为1050万美元,其他成本和费用为350万美元[432] - 2021年3月31日至12月31日,公司使用了约1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发行净收益,其中约3000万美元用于业务拓展,约2000万美元用于员工扩张,约5000万美元用于资本支出和对移动电源及机柜的投资[432] - 2021年9月,公司授权一项股票回购计划,在2021年9月后的12个月内,可回购至多5000万美元的股票[443] - 2021年11月1日 - 11月30日,公司购买美国存托股票(ADS)数量为94,827,平均每股价格为2.5526美元,按公开宣布计划购买的ADS数量为94,827,计划下仍可购买的ADS约值49,757,947美元[445] - 2021年12月1日 - 12月31日,购买ADS数量为463,625,平均每股价格为1.4810美元,按计划购买的ADS数量为463,625,计划下仍可购买的ADS约值49,071,316美元[445] - 2022年1月1日 - 1月31日,购买ADS数量为670,933,平均每股价格为1.8255美元,按计划购买的ADS数量为670,933,计划下仍可购买的ADS约值47,846,516美元[445] - 2022年2月1日 - 2月28日,购买ADS数量为206,624,平均每股价格为1.5179美元,按计划购买的ADS数量为206,624,计划下仍可购买的ADS约值47,532,875美元[445] - 2022年3月1日 - 3月31日,购买ADS数量为454,268,平均每股价格为1.1843美元,按计划购买的ADS数量为454,268,计划下仍可购买的ADS约值46,994,882美元[445] - 总计购买ADS数量为1,890,277,平均每股价格为1.5898美元,按计划购买的ADS数量为1,890,277,计划下仍可购买的ADS约值46,994,882美元[445] 公司治理与合规相关数据 - 公司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