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磁科技(300835)

搜索文档
龙磁科技(300835) - 龙磁科技调研活动信息
2022-11-21 15:36
公司概况 - 安徽龙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1月,2020年5月在创业板上市 [2] - 主要从事高性能永磁铁氧体新型功能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全国最大的永磁铁氧体生产企业之一 [2] - 下辖9个全资子公司,在安徽、上海、越南胡志明等地有7个生产基地,在多地设立销售中心及引进平台,形成亚洲制造、服务全球格局 [3] 产品情况 主营产品 - 高性能永磁铁氧体湿压磁瓦,年产各类烧结永磁铁氧体产品30,000吨,换向器4,000万只,应用于汽车、变频家电、电动工具等微电机 [2] 新业务产品 - 软磁粉料、磁芯(金属磁粉芯、铁氧体软磁粉芯)、器件(电感)同步推进,金属磁粉芯设计产能5,000吨/年,软磁铁氧体设计产能6,000吨/年,计划投资建设年产5,000万只的高频磁性器件项目(电感),应用于光伏及储能、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等领域 [3] 产能规划 - 高性能永磁铁氧体磁瓦产能未来三年计划达6万吨,一方面通过新项目投入,募投项目8000吨产能预计明年一季度完全释放,龙磁科技园项目新增1万吨产能,越南龙磁二期新增4000吨左右产能;另一方面通过原有生产线自动化改造和扩容新增产能 [3] 产能消化 - 下游汽车电机和变频家电需求保持较高增速,公司产能利用率和产销率保持在90%以上,部分年度超100% [3] - 扩大老客户既有项目份额,争取老客户新项目;开发新客户和市场;抓住行业整合机遇蚕食对手市场 [3] 产品应用差异 - 新能源汽车无燃油泵电机,永磁铁氧体磁瓦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除此外,新能源汽车和燃油汽车在座椅调节等功能电机应用上无不同,且单车电机数量将增长 [4] 毛利率情况 较高原因 - 客户多为世界500强及知名电机制造厂商,订单稳定延续,发挥规模效应 [4] - 生产基地多在人力和动力成本低的地区和国家,成本优势明显 [4] - 持续提高技术水平,成品率和产能利用率处于行业前列 [4] - 不断优化成品结构,产品向高端化转型升级 [4] 维持措施 - 进一步发挥规模效应,内部挖潜,提高技术水平,优化产品结构 [4] 原材料价格影响及应对 - 永磁铁氧体主要原材料铁红今年价格大幅上涨后回落,涨幅平稳,产品原料成本在制造成本中占比低,制造附加值高,影响有限 [4] - 通过提前囤料、预付锁价、向下游转移等方式削弱成本压力 [4] 软磁项目情况 发展规划 - 软磁及器件项目将成公司双轮驱动另一重要支柱,从粉料制备、磁芯产品到器件产品全产业链同步推进 [4][5] 技术储备 - 依托十多年永磁原料制备经验,保持原料制备技术比较优势 [5] - 金属磁粉芯已批量生产,铁氧体粉芯厂房建设中;从日本及国内标杆企业引进组建三个电感技术团队,生产线搭建完成 [5] 市场储备 - 部分永磁产品客户需采购电感,发挥全产业链发展带来的成本、技术和市场优势打开局面 [5] 发展初衷 - 有永磁原料制备技术积累,有信心制造好软磁粉料;全产业链发展可更好为客户配套,打造软磁市场核心竞争力 [5] 规模匹配情况 - 软磁粉料和磁芯首先为公司电感项目配套,终端产品以电感为主 [5]
龙磁科技(300835) - 龙磁科技调研活动信息
2022-11-21 05:32
永磁铁氧体业务 - 目前产能33,000吨,今年末达40,000吨,2024年计划达6万吨,规模上赶超日本TDK,技术接近或达到其水平 [2] - 下游汽车产量年增长3%左右,但汽车电机年增长率超10%,家电变频化率发展迅速,为湿压磁瓦带来增长空间 [2] - 行业内竞争力不足企业面临生存挑战,公司发挥优势扩大客户份额、开发新客户,提高市场占有率 [3] - 原料成本在制造成本中占比低,附加值高,原材料价格变动影响有限,公司通过战略储备和向下游转移削弱影响 [3] 软磁及器件业务 - 金属磁粉芯产能3000吨/年;软磁铁氧体设计产能6000吨/年,预计今年三季度投产;车载和光伏类电感项目一期小批量生产,二期规划完成,竞得45.6亩土地将推进建设;贴片电感小批量生产,2023年计划形成约20亿只/年产能 [3] - 产能规模与行业标杆有差距,公司推进市场开拓并按需扩产,优势在于全产业链打造项目、有永磁业务优质头部客户群、有磁性材料原料制备优势及引进技术人才、有多年生产制造管理经验 [3] - 金属磁粉芯小批量对外销售,为家电和中小型光伏逆变器厂商配套;电感器件市场准入周期长,公司积极接洽客户,依托永磁铁氧体口碑缩短准入周期 [4]
龙磁科技(300835) - 龙磁科技调研活动信息
2022-11-21 05:28
产能规划 - 2021年末公司已形成33,000吨高性能永磁铁氧体产能规模,从2022年开始每年计划新增约1万吨,到2024年产能规模达到6万吨 [2] - 募投项目8000吨产能2月底完全释放,越南龙磁二期2022年启动,建成后新增4000吨左右产能,龙磁科技园项目建成后新增1万吨产能 [2] - 金属磁粉芯已形成3000吨/年产能,2022年将达到5000吨;软磁铁氧体设计产能6000吨/年,预计2022年三季度投产;贴片电感计划于2023年形成约20亿只/年产能 [3] 毛利率情况 - 公司湿压磁瓦毛利率处于行业前列,原因包括客户优质、成本优势、技术水平高、产品结构优化 [3] - 2021年铁红价格大幅上涨后回落,涨幅趋于平稳,公司产品原料成本占比低,已通过战略储备和向下游转移削弱影响 [3] 软磁项目竞争优势 - 全产业链打造软磁及器件项目,粉料、磁芯、电感三位一体发展 [3][4] - 永磁材料有优质头部客户群,积累了为汽车行业客户配套经验,软磁项目有良好客户基础 [4] - 有磁性材料原料制备优势,引进软磁技术人才,通过技术引进、吸收、再创新有望达行业先进水平 [4] - 有多年生产制造管理经验,永磁业务团队和技术支持软磁业务发展 [4] 客户开发与收购情况 - 金属磁粉芯已量产并小批量对外销售,为家用电器和中小型光伏逆变器厂商配套;电感器件产品市场开拓持续推进 [4] - 公司拟收购博微新磁加速电感项目从0到1的转变,已完成尽调,双方正进行收购条件评估和洽谈 [4]
龙磁科技(300835) - 龙磁科技调研活动信息
2022-11-19 03:14
产能规划 - 2022年起每年新增约1万吨永磁铁氧体磁瓦产能,2024年产能达6万吨,占高端湿压磁瓦全球市场10%左右[2] - 高端湿压磁瓦产能增加通过新项目投入(越南龙磁二期新增4000吨、龙磁科技园新增1万吨)和原有自动化改造扩容[2] 疫情影响 - 公司整体生产经营正常,业务订单稳定,沟通渠道通畅,各基地落实防疫政策正常生产,上海龙磁闭环生产保证供应[3] - 长三角运输受阻、物流成本上升,公司关注疫情信息、提前做应急预案降低影响[3] 产能扩张落实情况 - 永磁募投项目2月底建成,新增4000吨湿压磁瓦产能;推进越南工厂二期项目建设,计划三季度投产[3] - 软磁产业链贡献部分收入,处于市场开发阶段;完成原料工厂登记注册,软磁粉料生产线即将全面启动;6000吨铁氧体软磁项目设备安装调试,计划三季度建成;合肥高新区电感二期项目有序推进[3] 竞争优势 - 市场优势:客户多为世界500强及知名电机厂商,主流客户订单稳定延续,发挥规模效应[3] - 成本优势:生产基地在安徽及越南,劳动力和能源成本优势明显[3] - 技术优势:技术领先,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优化工艺,提高成品率和产能利用率[3] - 品牌优势:深耕铁氧体行业,诚信经营获广泛认可,口碑良好[3] - 管理优势:人才管理队伍经验丰富、思维活跃,成本控制意识强,有完善管理体系[3] 下游需求与业绩展望 - 2022年一季度订单生产及交付稳定,二季度有望延续态势[4] - 下游部分区域受疫情影响短期承压,需求延缓,但不改变行业长期稳定发展趋势[4]
龙磁科技(300835) - 龙磁科技调研活动信息
2022-11-17 15:10
产品性能与技术 - 国内厂家TDK15材尚处实验室阶段,预计行业不断努力后会尽快实现 [1] - 不同性能等级产品生产流程、设备大致相同,差异在于原料配方、技术路线和工艺参数选择与设定 [2] - 公司具全流程、各工序自主研发技术,梳理行业专利进行风险分析并保护自有技术,目前无知识产权纠纷 [2] - 从数值看12材与15材指标差距不大,但销售价格差异大,12材售价比9材平均高约30%,材料等级越高利润空间越大 [2] 价格策略与市场 - 公司综合成本、客户需求、细分市场竞争态势采取差异化定价策略,大客户注重长期供货能力和一致性 [2] - 家电部分常规产品采用招标定价,汽车客户定制化需求多,较少招标,汽车行业有年降压力,项目周期5 - 7年常见 [2] - 去年铁红价格暴涨后回落,大部分客户接受产品提价,价格传导有滞后性 [2] 毛利率与技术进步 - 行业充分竞争使毛利率走低并趋于平稳,公司作为头部企业会平衡规模扩张与毛利率关系,维持领先水平 [3] - 公司技术进步驱动因素为自主研发和客户需求,有科技创新激励制度,重视客户反馈 [3] 设备来源 - 生产设备基本国产,检测及模具制造设备部分进口,主要来自日本、德国、瑞士、芬兰等国 [3] 软磁业务 - 金属磁粉芯已批量销售,为家电和中小型光伏逆变器厂商配套,正与光伏大客户接洽 [3] - 软磁铁氧体项目预计三季度量产,已送样多个客户 [3] - 公司以磁芯产品形式销售金属磁粉芯,目标打造电感产品核心竞争力 [3]
龙磁科技(300835) - 龙磁科技调研活动信息
2022-11-17 15:02
生产经营情况 - 2022年3月下旬到5月上旬部分地区疫情封控影响物流运输,交付延缓,目前已恢复正常;疫情未影响厂区生产,2月底募投项目完全达产,上半年产能和产量提升 [2] 下游订单情况 - 国内家电行业受疫情及消费信心受挫影响大,公司家电类客户占比20%左右且多为外资企业,国内家电行业发展承压对公司永磁业务影响小 [2] - 公司永磁业务下游主要是汽车行业,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部分大客户加大永磁产品需求,总体下游订单将保持良好态势 [2] 产能消化问题 - 汽车产量增长慢,但单车直流电机数量和汽车电机维修市场需求增长快,汽车电机年增长率约20%;家电变频化率提高,给湿压磁瓦带来增长空间 [3] - 永磁铁氧体行业低端竞争激烈、高端集中,公司专注高端磁瓦产品,产能规模居国内前列,认为未来6万吨/年的产能消化有足够市场空间 [3] 扩产计划依据 - 扩产计划基于客户需求和行业判断,扩产前已进行充分客户沟通和市场调研,部分客户有明确意向需求,行业有增长空间 [3] 产品优势 - 与日韩头部企业相比,公司产品性价比更高,在客户服务方面效率和灵活度更高 [3] 原材料价格及传导 - 去年铁氧体原材料铁红价格非理性暴涨,目前已回落正常水平 [3] - 去年大部分客户接受产品不同程度提价,价格传导机制有滞后性 [3] 产品毛利率 - 市场竞争加剧,产品毛利率维持高位有难度,充分竞争市场毛利率走低趋稳是必然,有利于巩固头部企业优势 [3] - 公司作为头部供应商,会平衡规模扩张与毛利率关系,维持领先水平 [3] 电感业务开展原因 - 软磁厂家给最终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是趋势,磁粉芯下游电感进入壁垒不高,公司打通产业链可发挥市场优势,满足用户需求 [4] 金属磁粉芯销售竞争问题 - 行业内会产生竞争,但公司打造软磁产业链是为与优质客户强强联合,非与现有客户竞争 [4] 软磁行业壁垒 - 软磁行业做大做强比拼综合实力,不仅是技术和资本,还考量全流程综合管理水平,公司希望发挥制造业经验切入并做大做强 [4] 汇率影响 - 大客户切换或重新导入供应商需过程,局部市场汇率短期波动难影响市场竞争格局 [4] 融资计划 - 公司近期实施股份回购,未来将推出股权激励计划,资产结构好、抗风险能力强,融资渠道畅通且有成本优势,将综合考虑融资方式并适时披露 [4]
龙磁科技(300835) - 龙磁科技调研活动信息
2022-11-17 15:01
公司定位及产业布局 - 永磁方面:目前永磁铁氧体湿压磁瓦产能3.7万吨,位居中国第二、世界前五,今年末将达4.1万吨,未来2年以每年约1万吨速度扩张,到2024年产能达6万吨 [2] - 软磁方面:构建“磁粉 - 磁芯 - 电感”一体化新能源产业链,金属磁粉芯已形成4000吨/年产能,软磁铁氧体设计产能6000吨/年,预计今年三季度投产;车载和光伏类电感项目一期小批量生产,二期近期开工;一体成型电感建成两条自动化生产线 [2] 客户认证情况 - 金属磁粉芯为家用电器和中小型光伏逆变器厂商配套,电感类产品与多家客户接洽并送样,大客户准入周期长,车载类产品认证周期一年半以上 [2][3] 原材料价格与毛利率趋势 - 铁氧体原材料铁红价格较前期高点回落,目前平稳,公司加强供应链管理,推动各环节降本增效,改善产品结构,湿压磁瓦毛利率有提升空间 [3] 湿压磁瓦下游客户应用领域占比 - 汽车类约60%,家电类约30%,其他类约10% [3] 回购进展与股权激励规划 - 5月份推出回购计划,回购总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且不超过8000万元,截至5月底已回购约102万股,成交金额近2700万元,后续结合市场情况继续实施回购,根据业务发展需求推出股权激励方案 [3]
龙磁科技(300835) - 龙磁科技调研活动信息
2022-11-17 14:40
产能情况与规划 - 公司目前湿压磁瓦产能约 3.7 万吨,分布在安徽庐江、金寨,上海及越南胡志明,越南龙磁计划今年三季度新增 4000 吨产能,龙磁科技园项目建成后预计明年新增 1 万吨产能,计划到 2024 年末全公司永磁铁氧体磁瓦产能达 6 万吨 [2] - 金属磁粉芯已形成 4000 吨/年产能,软磁铁氧体设计产能 6000 吨/年,厂房搭建完成,设备陆续进场安装调试,预计今年三季度投产 [3] - 车载和光伏类电感项目一期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二期规划设计完成,土地已交付,正积极推进建设;一体成型电感已建成两条自动化生产线 [3] 产能消化 - 汽车产量增长慢,但单车直流电机数量因自动化和舒适度需求提高而增长迅速,汽车电机每年增长率约 20%,二级维修市场需求增加快;家电变频化率因节能环保要求推进提高快,为湿压磁瓦带来增长空间 [2] 行业态势与公司策略 - 永磁铁氧体行业呈现低端市场竞争激烈、高端市场愈发集中态势,公司专注高端磁瓦产品生产,现有产能规模居国内行业前列,新建产能有序扩充、释放,将发挥优势扩大客户份额,加快新客户开发,提高市场占有率 [2][3] 软磁产业链竞争力 - 全产业链打造软磁及器件项目,粉料、磁芯、电感三位一体发展,发挥技术优势服务客户 [3] - 永磁材料有优质头部客户群,积累为汽车行业客户配套经验,软磁及器件项目有良好客户基础 [3] - 有磁性材料原料制备优势,引进软磁技术人才,通过技术引进、吸收、再创新,有望达行业先进水平 [3] - 有多年生产制造管理经验,永磁业务团队和技术支持软磁业务,促进其快速发展形成竞争力 [3] 疫情影响与应对 - 公司整体生产经营正常,业务订单稳定,与客户沟通渠道通畅,各生产基地落实防疫政策正常生产,上海封控解除后物流受阻情况好转,相关部门关注疫情信息做好统筹方案 [4] 并购考虑 - 公司推进既定规划实施,聚焦已建成及在建软磁项目投产运营,关注行业内潜在并购机会并合理安排 [4]
龙磁科技(300835) - 龙磁科技调研活动信息
2022-11-17 14:18
产能扩张 - 永磁方面,募投项目2月底建成,形成3.7万吨湿压磁瓦产能;越南工厂二期三季度完成建设,新增4000吨产能;龙磁科技园项目推进中 [2] - 软磁方面,已形成4000吨金属磁粉芯产能;铁氧体软磁项目规划产能6000吨,设备安装调试,三季度投产;合肥市高新区电感二期项目在建 [2] 产品应用与布局 - 永磁产品以铁氧体湿压磁瓦为主,应用于汽车、变频家电、电动工具等领域,2024年湿压磁瓦产能计划达6万吨 [3] - 软磁产品中,金属磁粉芯应用于光伏、家电、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等领域;铁氧体软磁粉芯应用于通信通讯、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推进“磁粉—粉芯—器件”一体化软磁产业链 [3] 疫情影响 - 上海金山工厂闭环生产,疫情封控对生产未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其他生产基地生产正常,5月出货量恢复到上海封控前水平 [3] 产能与需求匹配 - 未来三年湿压磁瓦产能复合增长率26%左右,行业增速10%左右,汽车行业发展带来铁氧体磁瓦增量,公司产能利用率和产销率超90%,部分超100% [3] - 通过扩大老客户份额、开发新客户和市场、抓住行业整合机遇消化产能 [3] 产品优势 - 与TDK等国际企业相比,永磁产品性价比高;与国内同行相比,专注高性能永磁铁氧体湿压磁瓦,在细分市场差异化竞争有优势 [4] 客户认证 - 金属磁粉芯批量销售,为家电和中小型光伏逆变器厂商配套,积极与光伏、车载类大客户接洽 [4] - 发挥地域优势,为合肥本地客户配套 [4]
龙磁科技(300835) - 龙磁科技调研活动信息
2022-11-11 00:48
公司业绩与经营情况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8亿元,同比增长11.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76.89万元,同比下降8.67% [1] - 净利润下降原因:软磁业务处于产能爬坡和客户认证阶段,建设投入及摊销大;持续加大研发力度;原材料及能源、动力成本大幅增长 [1] - 2022年上半年永磁业务规模提升,营收和利润向好,软磁业务未发力,拖累盈利指标 [1] - 上半年磁瓦出货量约为16000吨,均价及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 [3] - 湿压磁瓦毛利率较上年同期降低2个点,因上半年原材料价格处高位,能源动力、运费等成本增加,下半年有望改善 [3] 业务进展情况 软磁业务 - 金属软磁4000吨产能已部分销售,大客户认证持续推进;软磁铁氧体6000吨产能三季度逐步投产,前期送样反馈好,客户认证初见成效 [2] - 电感方面,重点开发应用金属磁粉芯的光伏类电感大客户;软磁铁氧体项目建成后,汽车及消费类电子电感有望加速发力 [2] 永磁业务 - 在建龙磁科技园项目和越南龙磁二期项目设备、人员即将就位,建设启动在即,是明年5万吨永磁产能建设保障 [2] 回购与股份安排 - 截至7月底,已回购102万股,回购金额2700万,公司拟加快回购速度,推进股权激励落地 [2] 行业格局与壁垒 - 永磁铁氧体竞争格局稳定,日本TDK、日立金属技术领先且无扩张计划;国内少数友商规模大、产品线丰富,但低附加值产品拉低毛利率 [2] - 行业生产工艺流程长、控制点多、精度高、认证周期长,原材料配方、制程控制、人才培养和大客户认证构成较高壁垒 [2] - 公司专注高端永磁铁氧体湿压磁瓦,通过精准把控市场和精益管理,保持较高毛利率,力争未来两年成细分市场规模龙头 [2] 市场需求与产能消化 - 汽车电机每年增长率约为20%,家电变频化率提高,为湿压磁瓦带来增长空间 [2] - 永磁铁氧体行业呈现低端竞争激烈、高端市场集中态势,公司将发挥高端市场成本优势,扩大现有客户份额,开发新客户,提高市场占有率 [2] 产品差异与优势 产品差异 - 永磁9材、12材、15材性能等级越高,越适用于小型化、轻型化场景,利润提升空间大于成本上升 [4] - 金属软磁粉芯用于光伏逆变器等大功率、大电流场景;铁氧体软磁磁饱和密度低,终端应用领域广泛 [3] 软磁业务优势 - 采用行业先进设备,从成熟产品体系切入,发挥产业协同优势,缩短大客户认证周期 [3] - 是行业内首家做软磁一体化产业链的企业,贴近客户需求,优化产品和服务,增强客户粘性,利于成本和盈利能力提升 [3] 其他影响因素 - 疫情主要影响4、5月份物流,交付延迟,生产未受影响,目前公司在手订单充足,生产、交付有序推进 [1] - 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拉动磁材需求,对公司业绩有提升作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