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宏股份(300508)

搜索文档
维宏股份(300508) - 维宏股份调研活动信息
2023-08-01 07:18
2023年半年度业绩情况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8亿元,同比增长3%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933.03万元,同比增长56%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4,586.88万元,同比增长56% [1] 各行业增长情况 按行业划分 - 激光金属切割同比增长40%左右 [1] - 家装同比增长13%左右 [1] - 伺服同比增长5%左右 [1] 按运营主体划分 - 上海收入端同比增长12% [1] - 南京收入端同比下滑22% [1] 全年业绩预期及行业突破 - 因无在手订单概念、客户行业分布散,难以展望全年业绩 [1] - 对激光行业有信心;家装行业取决于房地产恢复程度和速度;金切领域下游制造业恢复不理想,有压力,但对优化后产品有信心 [1] 激光切割行业产品收入增长原因 - 老客户采购额提升 [2] - 次新客户份额提升 [2] - 对中小客户吸引增强,抓头部客户树立标杆策略成功 [2] 股权激励目标依据 - 基于对行业复苏展望,认为行业不会比去年差,经济复苏行业就能起来 [2] - 核心支撑是对技术平台和产品有信心,存量市场大,设备更新有周期 [2] 研发费用率情况 - 研发费用率变化主要取决于收入规模变化 [2] - 研发人员数量除非进军新领域(如激光焊接),否则小幅波动,研发投入绝对数字小幅变化,销售规模上升可能使研发费用率降低 [2] 激光切割行业企业情况 - 国内激光切割控制系统主要有整机厂商在国外品牌技术平台二次开发和使用专业第三方控制系统两种 [2] - 做控制系统能上规模的只有公司等两家,其他家发展空间小 [2] - 两家分别纵向(偏通用)和横向(偏定制)发展,都较成功,且提升产品提高了行业门槛 [2]
维宏股份(300508) - 2023 Q2 - 季度财报
2023-07-27 16: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营业收入为2.18亿元,同比增长2.84%[2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18亿元,同比增长3%[5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933万元,同比增长56.19%[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587万元,同比增长55.99%[22] - 基本每股收益为0.4522元/股,同比增长56.20%[22] - 稀释每股收益为0.4522元/股,同比增长56.20%[2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7.30%,同比增加2.28个百分点[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933.03万元,同比增长56%[52] -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2.8%至2.18亿元(2022年半年度:2.12亿元)[157] - 净利润同比增长59.7%至4917万元(2022年半年度:3079万元)[158]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933万元(2022年半年度:3158万元)[159] - 基本每股收益为0.4522元(2022年半年度:0.2895元)[159] - 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288.4%至2717.55万元[162] - 基本每股收益同比增长288.6%至0.2491元[163]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综合收益总额为4933万元[17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8565.37万元同比下降12.47%[60] -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12.5%至8565万元(2022年半年度:9785万元)[157]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9%至5269万元(2022年半年度:5370万元)[158] - 原材料成本7823.77万元同比下降12.79%,占营业成本比重92.83%[65] - 支付给职工现金同比下降4.1%至8030.65万元[164]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激光切割行业产品收入同比增长40%左右[53] - 家装领域产品收入同比增长13%左右[54] - 金切行业产品收入同比下降19%左右[55] - 2023年上半年伺服驱动器产品收入同比增长5%[56] - 控制卡产品收入7701.49万元同比增长15.79%,毛利率83.9%提升8.69个百分点[63] - 一体机产品收入9459.8万元同比下降11.91%,毛利率49.11%提升3.77个百分点[63] 各地区表现 - 环渤海地区收入7886.51万元同比增长27.23%,毛利率65.79%[6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风险因素 - 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加剧、薪酬上涨、毛利率下降、新产品研发、业务整合及商誉减值等风险[3] - 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将加大研发投入巩固技术领先优势[85] - 薪酬上涨风险存在,研发人员薪酬支出占公司成本较大比重[86] - 伺服驱动器项目投产可能导致综合毛利率下降[87] - 新产品研发存在方向性失误风险,公司将加大创新投入[88] - 南京开通经营不及预期可能产生商誉减值风险[8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战略与投资 -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4] - 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累计投入资金2.66亿元人民币,投资进度达106.64%[74] - 公司及子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专利授权且有效194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104件[46] - 公司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83件[46] - 报告期内公司专利受理17件,专利授权9件[46] - 公司重新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证,企业所得税率降至15%[128] - 控股孙公司上海智为加科技因业务拓展缓慢、资金耗尽申请破产清算[129] 其他财务相关数据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936万元,同比增长1598.22%[2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936.08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598.22%[6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由-329.46万元转为正4936.08万元[164]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同比增长10.3%至2.28亿元[164] - 收到的税费返还同比增长43.3%至761.84万元[164]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2728万元,同比减少163.1%[167]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960万元,同比减少29.1%[167] -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为960万元,同比减少29.1%[167] - 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为10.4万元,同比减少81.7%[167]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下降71.5%至1900.09万元[165]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979.5万元,较期初减少18.5%[167] - 购建固定资产等支付现金同比增长116%至4174.11万元[165] - 信用减值损失转回85.82万元(上年同期损失109.1万元)[162]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金额为346万元,主要包括政府补助127万元及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92万元[27] - 政府补助收益766.69万元占利润总额14.93%[66] -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63.95万元人民币[71][77] - 证券账户期末市值5433.8万元,总资产5434.05万元,加权证券投资收益率1.29%[58]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1.26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15.32%,较期初下降3.84个百分点[69][71] - 委托理财未到期余额为7,959.22万元人民币,其中银行理财产品占7,055万元[80] - 股票投资期末金额为4,652.09万元人民币,报告期内实现投资收益259.48万元[76] - 其他金融资产(含理财)期末余额7,933.78万元,本期出售金额1.06亿元[76] - 本期赎回银行理财金额1.35亿元人民币,购买理财金额9,670.73万元[71] - 母公司投资收益大幅增长2415.3%至1053.29万元[162] 资产与负债状况 - 总资产为8.21亿元,同比下降4.15%[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6.92亿元,同比增长6.09%[22] - 固定资产3.23亿元大幅增长27.56个百分点,主要因智能制造产业园完工转固[67] - 总资产从年初856.99亿元下降至821.40亿元,减少4.2%[152][153] - 货币资金减少30.6%,从27.39亿元降至19.00亿元[151]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下降23.4%,由164.21亿元降至125.86亿元[151] - 应收账款增长28.2%,从45.55亿元增至58.39亿元[151] - 固定资产大幅增长219.3%,由101.27亿元增至323.43亿元[152] - 在建工程减少96.0%,从218.95亿元降至8.76亿元[152] - 短期借款从3002.89万元降至0元,减少100%[152] - 应付账款下降26.8%,由6.30亿元降至4.61亿元[152] - 未分配利润增长11.2%,从35.38亿元增至39.35亿元[153] - 负债总额同比下降18.9%至1.40亿元(2022年末:1.72亿元)[156] - 未分配利润同比增长6.2%至2.99亿元(2022年末:2.82亿元)[156] - 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同比增长87.5%至3000万元(2022年末:1600万元)[156] - 母公司货币资金减少18.5%,从1.20亿元降至0.98亿元[154][155] - 无形资产期末余额为3,720.72万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4.53%[69] - 长期借款余额为0元人民币[69] - 合同负债余额为280.75万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0.33%[69] - 未分配利润增加3973万元至3.94亿元[171] - 盈余公积保持4169.6万元未发生变动[169][171] - 资本公积保持1.48亿元未发生变动[169][171] - 股本保持1.09亿元未发生变动[169][171] 子公司与关联方表现 - 全资子公司南京开通净利润458.42万元,同比下滑32%[84] - 南京开通营业收入4622.67万元,营业利润479.72万元[84] - 上海维宏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净利润709万元,营业收入206万元[84] - 上海维宏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总资产2.75亿元,净资产1.39亿元[84] - 南京开通总资产5754.95万元,净资产3977.85万元[84] 公司治理与股东信息 - 公司法定代表人汤同奎[16] - 公司实际控制人汤同奎持有无限售条件股份8,676,267股[138] - 公司实际控制人郑之开持有无限售条件股份4,663,694股[138] - 汤同奎持股34,705,069股,占比31.81%,其中限售股26,028,802股[134][137] - 郑之开持股28,305,876股,占比25.95%,报告期内减持3,217,034股[137] - 胡小琴持股4,048,400股,占比3.71%,报告期内减持100,000股[137] - UBS AG持股872,790股,占比0.80%,报告期内增持844,656股[137] - 赵东京持股632,460股,占比0.58%,其中限售股519,345股[134][137] - 牟凤林持股419,296股,占比0.38%,其中限售股418,497股[134][137] - 股东胡小琴持有无限售条件股份4,048,400股[138] - 股东UBS AG持有无限售条件股份872,790股[138] - 董事长汤同奎期初持股34,705,069股,期末持股34,705,069股[139] - 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郑之开期初持股31,522,910股,期末持股28,305,876股,减持3,217,034股[139] - 董事兼副总经理赵东京期初持股692,460股,期末持股632,460股,减持60,000股[139] -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合计持股从66,920,439股减少至63,643,405股,净减持3,277,034股[139] - 公司股份总数保持109,094,400股,无限售条件股份占比53.61%[132][133] - 有限售条件股份占比46.39%,数量为50,608,826股[132] - 公司报告期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均未发生变更[141] - 公司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于2023年7月7日实施[140] - 公司于2023年4月21日审议通过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99] -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激励对象名单于2023年4月25日至5月5日进行内部公示[99] - 公司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获股东大会批准但截至报告期末尚未授予[100] 投资者关系与重大会议 - 公司2022年总体业绩状况及细分市场板块情况在2023年4月4日被介绍给太平洋证券等机构[91] - 公司2022年度业绩网上说明会于2023年4月13日举行[91] - 公司2022年总体业绩及2023年一季度业绩情况于2023年5月6日向中信证券等机构介绍[91] - 激光行业策略及车床领域竞争情况于2023年6月5日向摩根士丹利等机构介绍[91] - 公司激光产品功率覆盖范围、毛利率及资本开支情况于2023年6月12日向上海潼骁投资介绍[91] - 2023年行业展望、研发人员构成及费用率波动情况于2023年6月15日向广发证券等机构介绍[92] - 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65.31%[95] - 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64.65%[95] 行业与市场环境 -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重点联系企业2023年1-5月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3.3%[43] - 全国规模以上企业1-5月金切机床产量24.4万台,同比下降2.0%[43]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2023年半年度报告发布日期为2023年7月28日[1] - 报告期指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上年同期指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12] - 公司经营范围新增"自有房屋租赁"[21] - 公司股票代码为300508,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16] - 公司外文名称为Shanghai Weih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缩写WEIHONG[16] - 公司董事会秘书刘明洲,联系地址上海市奉贤区沪杭公路1590号[17] - 公司证券事务代表何闫闫,电子信箱weihongzq@weihong.com.cn[17] - 公司半年度财务报告未经审计[111] - 公司涉及客户买卖合同纠纷案涉案金额2576.07万元正在执行中[113] - 公司报告期未发生与日常经营相关的关联交易[114] - 公司存在办公场所租赁及闲置办公楼出租业务但未达利润10%以上[122]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重大担保情况[123]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其他重大合同[127] - 公司及子公司均不属于环境保护部门公布的重点排污单位无环保处罚[102] - 公司报告期无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109] - 公司报告期无违规对外担保情况[110]
维宏股份(300508) - 维宏股份调研活动信息
2023-06-15 08:16
财务表现 - 2022年全年营收3.87亿元,同比下降约6% [1] - 上海运营主体收入约2.84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 [1] - 南京运营主体收入9600万元,同比下降约30% [1] - 2023年第一季度激光行业同比增长约50%,家装行业同比增长约30% [1] - 车床系统同比下滑约25%,雕刻雕铣同比下滑约24%,伺服同比下滑约14% [1] - 综合毛利率提升2个百分点,达到约56% [2] 业务分布 - 激光业务产品覆盖功率段中,万瓦以下占一半以上,2万瓦以上的新品占比较低 [2] - 车床市场属于金切市场,是数控领域最大的市场,南京公司主要面向经济型中低端车床领域 [3] - 金属雕刻雕铣是上海公司的主要业务之一 [3] 研发与竞争 - 研发人员约300多人,占公司总人数一半以上,其中硬件开发约50人 [2] - 激光切割领域智能化程度高,进入门槛较高,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柏楚等 [2] - 车床领域竞争激烈,中低端国产化较好,领头企业包括广州数控、北京凯恩帝、台湾新代 [3] 未来展望 - 激光业务有信心,家装行业增长态势取决于房地产恢复程度 [1] - 金切领域受传统制造业恢复不理想影响,压力较大 [1] - 优化后的产品在激光和家装行业有较大突破潜力 [1]
维宏股份(300508) - 维宏股份调研活动信息
2023-06-13 03:10
营收与业绩情况 - 2022年度全年营收3.87亿元,同比下降约6%,上海约2.84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南京9600万左右同比下降约30% [1] - 2022年净利润上海约4200万,同比增长,南京同比下滑70%左右 [1] - 2023年第一季度激光行业同比增长约50%,家装同比增长约30%,车床系统同比下滑约25%,雕刻雕铣同比下滑约24%,伺服方面同比下滑约14% [1] - 公司难以展望2023年全年业绩,对激光业务有信心,家装行业增长态势难判断,金切领域受传统制造业恢复不理想影响仍有压力 [1] 激光业务情况 - 激光业务产品功率段万瓦以下占一半以上,2万瓦的LS6000M约占20%,2万瓦以上新品占比低且在推广期 [2] - 激光业务以头部客户带动中小客户策略初见成效,今年中小客户数量及发货台数提高,大客户发货台数提高快使小客户发货占比可能下滑,头部客户持续开发,次新客户份额上升 [2] 毛利率与产品线情况 - 公司综合毛利率提升2个百分点,约为56%,主要因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车床系统毛利率偏低且规模排名从第一降至第二,除木工产品线略有下滑其他产品线有不同程度提升 [2] 伺服系统情况 - 伺服系统主要在机床领域针对数控系统客户相关领域推广,今年开始在激光行业推广,数控系统和伺服系统配比预计在1:3到1:4,目前在1:1附近浮动,公司要提升伺服性能追赶外资品牌 [2] 资本开支与费用率情况 - 公司作为软件企业最大开支是人员,闵行产业园竣工后一段时间内资本性开支几乎没有 [2] - 公司本质是软件企业,主要支出为人力成本,销售规模起来净利润会快速提升,费用率会下降,规模未起来费用率会上升 [3]
维宏股份(300508) - 维宏股份调研活动信息
2023-06-06 10:14
营收情况 - 2022年度全年营收3.87亿元,同比下降约6%;上海运营主体收入约2.84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南京运营主体收入9600万左右,同比下降约30% [1] - 2022年净利润层面,上海约4200万,同比增长;南京利润同比下滑70%左右 [1] - 2023年第一季度,激光行业同比增长约50%;家装同比增长约30%;车床系统同比下滑约25%;雕刻雕铣同比下滑约24%;伺服方面同比下滑约14% [1] 战略进展 - 头部客户带动中小客户战略初见成效,今年中小客户数量及发货台数提高,大客户发货台数提高较快致小客户发货占比可能下滑,头部客户持续开发,次新客户份额上升 [1] 激光业务 - 利用软件架构易定制开发特点,抓住头部客户定制化需求,产品覆盖功率段非自然分布,万瓦以下占一半以上,可控制到2万瓦的LS6000M约占20%,2万瓦以上新品占比低且在推广期 [2] 客户更换系统情况 - 终端用户更换系统主要是使用习惯改变和学习成本;设备厂商更换需对销售人员、生产人员和售后人员重新培训,对机床本体设计几乎无影响,更换原因因厂商而异,更换代表对产品认可 [2] 家装行业 - 产品交付周期短,无在手订单概念,对下游行业感知偏弱,全年增长情况取决于房地产恢复程度和速度 [2][3] 伺服系统 - 主要在机床领域针对数控系统客户推广,涉及木工、雕铣、3C,今年开始在激光行业推广;数控系统和伺服系统配比预计在1:3到1:4,目前在1:1附近浮动,需提升伺服性能追赶外资品牌 [2] 金切领域 - 经济型市场国产参与不多,南京公司属国产第二梯队靠前,比第一梯队国产毛利率差10 - 20个点,出货台数差3 - 4倍,中高端以外资为主 [2] 2023年业绩预期 - 无在手订单概念,对下游感知度弱,客户涉及行业分散,难以展望全年;对激光业务有信心;家装行业增长取决于房地产;金切领域受传统制造业恢复不理想影响大,但对优化后产品有信心和期望 [3]
维宏股份(300508) - 维宏股份调研活动信息
2023-06-05 09:10
业绩情况 - 2023年第一季度,上海收入同比增长15%,南京家装同比增长约30%,激光行业同比增长约50%,车床系统同比下滑约25%,雕刻雕铣同比下滑约24%,伺服方面同比下滑约14% [1] - 2022年度全年营收3.87亿元,同比下降约6%;归母净利润5000万,同比下降14%,归母扣非净利润4600万,同比下降约4% [1] - 2022年从运营主体看,上海收入约2.84亿元,和去年基本持平,净利润约4200万;南京收入约9600万,同比下降约30%,净利润约690万,同比下滑70%左右 [1] 行业分析 - 激光切割领域智能化程度高,新进入者除控制系统外还需CAD/CAM及套料软件,且柏楚走纵向整合路线、公司走横向联合路线,加大了进入难度 [2] - 车床市场是数控领域最大市场,公司在金属领域有上海金属雕刻雕铣和南京经济型中低端车床系统两块业务,经济型领域竞争激烈,中高端领域基本被日系和德系占据 [2] 发展策略 - 激光发展策略从产品讲,提升产品功率覆盖度、性能和工艺包,开发新产品;从客户讲,提升老客户内部份额,开发新大客户,拓展中小客户市场 [2] - 金切方面目标是几年内让南京公司进入第一梯队,长远目标是国产替代,在中高端领域有所突破 [3] 合作与研发 - 公司已和所有国内市场的激光头厂商建立合作,激光器有几家还在推进中 [2] - 研发人员约300多人,占公司总人数一半多点,其中硬件50人左右,其他为软件开发人员 [2] 产品反馈与推广 - 优化后的新品销售几百套,稳定性不错,加工效果大幅提升 [3] - 推广策略是直接找老客户试用推广和与政府合作搭台宣传 [3] 全年展望 - 公司对下游感知度偏弱,客户行业分布散,难以展望全年;对激光有信心,家装行业要看房地产恢复情况,金切领域受传统制造业恢复不理想影响较大,但对优化后的产品有信心 [3]
维宏股份(300508) - 维宏股份调研活动信息
2023-05-31 10:19
业绩情况 - 2023年第一季度,上海收入同比增长15%,南京同比下滑25%,家装同比增长约30%;激光行业同比增长约50%,车床系统同比下滑约25%,雕刻雕铣同比下滑约24%,伺服方面同比下滑约14% [1] - 2022年度全年营收3.87亿元,同比下降约6%;归母净利润5000万,同比下降14%,归母扣非净利润4600万,同比下降约4% [1] - 2022年上海收入约2.84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南京9600万左右,同比下降约30%;上海净利润约4200万,南京690万,同比下滑70%左右 [1] 各行业状况分析 - 2023年第一季度激光加工行业情况不错,原因是重点标杆客户订单增长、细分行业领先且有小幅度增长、头部标杆客户带动新客户成交 [2] - 家装领域随着房地产恢复超预期,有老客户增量、新客户开拓和新产品推广 [2] - 金切领域有所复苏但不及预期,一季度客户多去库存,4月采购量开始增加 [2] - 伺服领域受金切行业拖累,今年在激光行业已大规模推广 [2] 行业进入与发展策略 - 激光切割领域智能化程度高,新进入者除控制系统外还需CAD/CAM及套料软件,且柏楚和公司发展路线成功加大进入难度 [2] - 2023年激光发展策略为提升产品功率覆盖度、性能和工艺包,开发新产品;提升老客户内部份额,开发新大客户,拓展中小客户市场 [2] 财务指标 - 综合毛利率提升2个百分点至56%,主要因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车床系统毛利率偏低且规模排名下降,除木工产品线外其他产品线有提升 [2] - 公司近三年研发费用分别为10908.82万元、9590.65万元、6289.21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在25%上下浮动,未来着重提高研发人效 [2] 资本开支 - 公司作为软件企业,最大开支是人员,新园区竣工后一段时间内资本性开支几乎没有 [3]
维宏股份:维宏股份业绩说明会、路演活动信息
2023-05-10 10:21
上海维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3 年上海辖区 上市公司年报集体业绩说明会 投资者活动记录表 证券代码:300508 证券简称:维宏股份 | 投资者关系活 | □特定对象调研 □分析师会议 | | --- | --- | | 动类别 | □媒体采访 业绩说明会 | | | □新闻发布会 □路演活动 | | | □现场参观 □其他(电话会议) | | 参与单位名称 | 维宏股份 2023 年上海辖区上市公司年报集体业绩说明会采用 | | 及人员姓名 | 网络远程方式进行,面向全体投资者 | | 时间 | 2023 年 5 月 10 日 15:00–17:00 | | 地点 | "上证路演中心"网站(http://roadshow.sseinfo.com) | | 上市公司接待 | 董事长:汤同奎 财务总监:朱震棚 | | 人员姓名 | 董事会秘书:刘明洲 | | | 主要交流内容: | | | 1.问汤同奎:2022 年度经营状况如何,如何看待行业未来发 | | | 展? | | | 答:2022 年度,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38,751.95 万元,同 | | | 比下降 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
维宏股份(300508) - 维宏股份调研活动信息
2023-05-09 09:18
公司经营情况 - 2023年第一季度,按行业分激光增长近50%、家装同比增长约25%、雕刻雕铣下滑24%、伺服下滑近30%、车床系统下滑14%;从运营主体看,上海收入同比增长15%,南京同比下滑25% [1] - 2022年度全年收入3.87亿,同比下降6%;归母净利润5000万,同比下降14%,归母扣非净利润4600万,同比下滑4%;分运营主体看,上海收入约2.84亿,增长不到1%,南京约9600万,下滑30%;净利润方面,上海约4200万,增长5%左右,南京690万,同比下滑70%左右 [1] 行业状况分析 - 一季度激光加工领域整体表现不错,部分客户有加大外贸想法,有的已在国外建厂,产品交付周期短,无在手订单概念,难感知下游情况 [1][2] 金切业务规划与地位 - 金切业务目标是几年内让南京公司进入第一梯队,长远目标是国产替代,在中高端领域突破,已完成对开通现有主力产品梳理,提升产品竞争力 [2] - 上海以金属雕刻雕铣为主,南京面向最大市场,主要在经济型中低端车床系统领域,南京公司在经济型领域属第二梯队靠前,中高端领域主要是日系和德系 [3] 激光行业进入门槛 - 激光切割领域智能化程度高,新进入者除控制系统外,还需CAD/CAM及套料软件,提高了进入门槛,且柏楚和公司分别走纵向整合和横向联合路线,加大进入者难度 [3]
维宏股份(300508) - 维宏股份调研活动信息
2023-05-06 08:08
公司经营情况 - 2022年全年收入3.87亿,同比下降6%;归母净利润5000万,同比下滑4%;归母扣非净利润4600万,同比下降14% [1] - 2022年上海运营主体收入约2.84亿,同比增长不到1%,净利润约4200万,同比增长5%;南京运营主体收入约9600万,下滑30%,净利润690万,同比下滑70% [1] - 2023年第一季度上海收入同比增长15%,南京收入同比下滑25% [2] 行业表现 2022年 - 激光领域同比增长52%;家装领域同比下降17%;木工下滑13%;伺服同比下降15%;金切领域车床下滑30%,雕刻雕铣增长1%,伺服下滑15% [1] 2023年第一季度 - 激光增长接近50%;家装同比增长接近30%;车床系统下滑25%左右,雕刻雕铣下滑24%;伺服下滑14% [2] 各行业状况分析 - 激光加工领域表现不错,原因是重点标杆客户订单增长、细分行业领先且有小幅度增长、行业头部标杆客户带动新客户成交 [2] - 家装领域恢复超预期,有老客户增量、新客户开拓和新产品推广 [2] - 金切领域有所复苏但不及预期,一季度客户多去库存,4月采购量开始增加 [2] - 伺服领域受金切行业拖累,今年在激光行业已大规模推广 [2] 公司策略 激光策略 - 产品上提升功率覆盖度、性能和工艺包,开发新产品如三维五轴等 [2] - 客户上提升老客户内部份额,开发新大客户,拓展中小客户市场 [2] 研发策略 - 研发工作分研发体系和产品体系,投入高峰期已过,后续提高人效,发挥Phoenix优势 [3] - 若不拓展新行业,研发人员变化不大;拓展新行业如激光焊接领域,可能大幅增加人力 [3] 合作与收购 - 激光头已和国内市场除柏楚外的厂商建立合作,激光器未全覆盖,部分在推进中 [2] - 收购南京开通是为进入金切领域,短期目标让南京公司几年内进入第一梯队,长远目标国产替代,在中高端领域突破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