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天退(300280)

搜索文档
紫天科技:关于延期回复深圳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函的公告
2024-05-20 15:08
问询函相关 - 公司2024年5月6日收到深交所年报问询函[1] - 原要求2024年5月20日前报送说明材料并披露[1] - 因核查未完成延期至2024年5月27日答复[1] 信息披露 - 公司指定信息披露媒体为《证券时报》及巨潮资讯网[2]
紫天科技: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2024-05-20 11:34
股东大会情况 - 2024年5月20日召开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4] - 8人代表30,021,800股参会,占比18.5245%[10] 议案表决结果 - 《关于2023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的议案》同意30,018,400股,占比99.9887%[12] - 《关于2023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的议案》同意30,004,900股,占比99.9437%[17] 备查文件 - 《福建紫天传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决议》[22] - 《北京炜衡(上海)律师事务所法律意见书》[22]
紫天科技: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法律意见书
2024-05-20 11:34
股东大会信息 - 公司董事会于2024年4月29日决议于5月20日召开2023年度股东大会[8] - 4月30日公司董事会披露召开股东大会通知[8] 参会股东情况 - 现场出席股东及代表1人,代表股份29,979,000股,占比18.4980%[13] - 网络投票股东7人,代表股份42,800股,占比0.0264%[14] - 参加会议中小投资者7人,代表股份42,800股,占比0.0264%[15] - 参加股东大会股东及代理人共8人,代表股份30,021,800股,占比18.5245%[15] 议案表决情况 - 《关于2023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的议案》同意30,018,400股,占比99.9887%[21] - 《关于2023年度监事会工作报告的议案》同意30,018,400股,占比99.9887%[22] - 《关于2023年年度报告及年报摘要的议案》同意30,018,400股,占比99.9887%[23] - 《关于2023年度财务决算报告的议案》同意30,016,900股,占比99.9837%[25] - 《关于2023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的议案》同意30,004,900股,占比99.9437%[26] - 《关于聘请2024年度审计机构的议案》同意30,018,400股,占比99.9887%[27] - 《关于公司融资事项进行授权的议案》同意30,004,900股,占比99.9437%[29] 其他 - 上述议案均不涉及关联交易,无需回避表决[30] - 本次股东大会表决结果合法有效[30][31] - 法律意见书经律所负责人、经办律师签字并加盖公章后生效[31]
紫天科技:关于控股股东部分股份被司法冻结的公告
2024-05-16 12:37
股份冻结 - 安常投资本次司法再冻结股份610.9万股,占其所持股份20.38%,占总股本3.77%[1][2] - 安常投资累计被冻结股份940.9万股,占其所持股份31.39%,占总股本5.81%[4] 股东持股与质押冻结情况 - 控股股东等持股3157.0575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19.48%[5] - 控股股东等累计质押股份数占所持公司股份总数的93.66%[5] - 控股股东等累计被冻结股份数占所持公司股份总数的29.80%[5]
紫天科技:独立董事述职报告(孟繁锋)
2024-05-10 12:54
公司治理 - 2024年1月2日公司完成董事会换届选举及高管换届聘任[4] - 2024年独立董事亲自出席5次董事会及2次股东大会[4] - 2024年4月29日独立董事对三项议案发表同意审核意见[6] 考察沟通 - 2024年4月24日独立董事对公司进行现场考察[10] - 2024年4月27 - 28日独立董事委托沟通年报审计情况[12]
紫天科技:独立董事述职报告(钟晓永)
2024-05-10 12:54
人员任职 - 2024年1月2日起担任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独立董事[2] 会议与审核 - 2024年任职以来亲自出席5次董事会及2次股东大会,均投赞成票[4] - 2024年2月20日对变更公司2023年度审计机构发表同意审核意见[6] - 2024年4月29日对2023年度拟不进行利润分配等议案发表同意审核意见[6] - 2024年4月29日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审议通过公司2023年年度报告等议案[11] 审计工作 - 2024年3月2日审计委员会开始与公司管理层沟通2023年度审计工作[9] - 2024年4月17日审计委员会与注册会计师沟通2023年度审计工作,督促评估和审计机构[10] - 2024年4月27日审计委员会到审计机构所在地沟通排查关注事项[14] - 2024年2月拟聘北京亚泰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为2023年度财务报告审计机构,聘期一年[17] 业务调研 - 2024年3月4日前往广州了解广州紫天跳动业务开展情况[14] - 2024年4月24日到企业现场了解互联网广告业务经营等情况[14] 未来展望 - 2024年独立董事将继续履职,为公司发展提建议,参与重大事项审议,监督公司经营[18]
紫天科技:北京亚泰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关于公司2023年度营业收入扣除情况表的专项核查报告
2024-05-10 12:54
业绩总结 - 2023年度公司营业收入218,837.67万元,2022年为174,590.61万元[8] - 2023和2022年度营业收入扣除项目合计金额占比均为0.00%[8] 其他 - 北京亚泰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核查2023年度营业收入扣除情况表[4] - 核查未发现重大不一致,报告仅供2023年年报披露用[5][6] - 核查报告日期为2024年4月29日[7]
关于紫天科技的年报问询函
2024-05-06 20:42
业绩数据 -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22.90亿元,同比增长128.11%;净利润2.06亿元,同比增长122.70%[1] - 2023年全年公司营业收入21.88亿元,亏损12.10亿元[1] - 2023年公司互联网广告业务收入21.88亿元,毛利率2.79%,同比下降16.86个百分点[3] - 截至2023年9月末,公司云服务业务营业收入3.40亿元,毛利率32.76%,截至11月累计回款0.92亿元[6] - 2024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5.29亿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4.43亿元[22] - 2024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成本4.53亿元,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4.19亿元[23] 资产负债 - 报告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余额由期初0元增长至9.38亿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8] -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18.84亿元,前五名应收账款比例约67%[9] - 2023年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中,账龄1年以内、1 - 2年、2 - 3年比例分别约为4.75%、37.86%和67.82%[9] - 报告期末其他应收款余额1.20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约135%,非关联方借款1.19亿元[13] - 报告期末预付账款余额0.98亿元,前五名预付款余额合计0.84亿元,占比约86%[13] - 报告期末商誉账面价值1.18亿元,本期对亿家晶视等计提商誉减值准备[14] - 报告期末其他流动资产中待认证进项税额余额为1.25亿元[15] - 报告期末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余额为3亿元,认缴出资占比30%[16] - 报告期末应付账款余额13.38亿元,账龄超1年或逾期重要应付账款合计8.86亿元;其他应付款期末余额0.78亿元[18] 费用情况 - 报告期累计销售费用2175.59万元,同比减少约59%;管理费用5700.61万元,同比增长约125%;财务费用2265.48万元,同比增长479%[19] 资金往来 - 报告期内公司与控股股东等资金往来累计发生金额2.55亿元,累计偿还金额4.86亿元[21] 2024年一季度资产变动 - 2024年一季度应收账款账面价值由期初10.85亿元减少至3.48亿元,其他应收款由期初1.15亿元增加至3.76亿元[22] - 2024年一季度应付账款账面价值由期初13.38亿元减少至3.77亿元,其他应付款由期初0.79亿元增加至5.76亿元[23] 合规要求 - 核实2023年度报告、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披露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披露更正公告[24] - 结合问询函回复说明2023年年度审计项目是否保持合理职业怀疑等[25] - 收到问询函后5个工作日内向深交所报备2023年年度审计项目关键审计底稿[25] - 公司及亚泰国际在2024年5月20日前报送说明材料并对外披露,抄送福建证监局[25] 市场扩张 - 2022年12月公司以433.47万元收购宁波麦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3]
关于对福建紫天传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宋庆、LIXIANG(李想)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
2024-05-06 11:04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净利润为-12.1亿元,2022年为1.7亿元,由盈转亏[2] 合规问题 - 未按规定披露2023年度业绩预告,违反信披规定[2][3] 监管措施 - 福建监管局对公司及相关人员出具警示函,要求提交整改报告[3] - 监管局将开展现场检查并采取后续措施[3] 救济途径 - 不服监管措施可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3]
紫天科技:关于收到福建证监局警示函的公告
2024-04-30 15:17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净利润为-12.1亿元,2022年为1.7亿元[1] 违规处理 - 公司2023年亏损未按时披露业绩预告,违反信披规定[1][2] - 时任董事长宋庆、会计负责人李想负主要责任[2] - 福建证监局出具警示函,将现场检查[2][3] 后续要求 - 公司30日内提交书面整改报告[3] 影响说明 - 警示函不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