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发核电(002366)

搜索文档
融发核电(002366) - 2023 Q1 - 季度财报
2023-04-25 16:00
现金流量关键指标变化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09,067,852.46元,上年同期为1,777,111.62元,变动幅度17291.58%,主要因收到破产重整期间低效资产处置资金[7][15]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56,178,607.70元,上年同期为 - 3,338,500.00元,变动幅度 - 1582.75%,主要因本期购建固定资产支出增加[7][15]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171,077,015.35元,上年同期为 - 2,766,923.77元,变动幅度 - 6082.93%,主要因本期偿还借款增加[7][15]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185,803,871.69元,上年同期为40,034,391.39元,变动幅度5359.82%,主要因重整期间引进投资[7][15]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本期为59,493,973.34元,上期为50,751,419.51元;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本期为578,806,590.19元,上期为12,939,000.06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本期为638,300,563.53元,上期为63,690,457.74元[41]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本期为107,519,977.64元,上期为34,584,654.94元;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本期为154,829,532.68元,上期为19,313,197.03元[4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309,067,852.46元,上期为1,777,111.62元,同比增长17,291.58%[43] 应收款项关键指标变化 - 应收票据期末为12,896,792.24元,期初为8,428,494.41元,变动幅度53.01%,主要因本期以商业承兑汇票结算增加[15] - 应收款项融资期末为6,995,359.96元,期初为3,066,341.38元,变动幅度128.13%,主要因本期收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5] - 其他应收款期末为294,204,042.45元,期初为1,119,218,749.59元,变动幅度 - 73.71%,主要因本期支付重整方案中的股票[15] - 应收票据为12,896,792.24元,较之前的8,428,494.41元有所增加[23] - 应收账款为532,363,642.37元,较之前的538,741,683.42元有所减少[23] 费用关键指标变化 - 研发费用本期为2,502,023.00元,上年同期为669,410.27元,变动幅度273.77%,主要因增加研发投入[15] - 财务费用本期为 - 5,272,101.37元,上年同期为356,898.00元,变动幅度 - 1577.20%,主要因本期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增加[15] - 2023年第一季度销售费用2,519,546.04元,上年同期为1,099,517.57元[37] - 2023年第一季度管理费用8,854,853.47元,上年同期为6,538,031.16元[37] 非经常性损益情况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 - 1,565,108.07元,包含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565,252.08元、其他营业外收支 - 2,641,151.42元等[8] 股东情况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32,511人[17] - 青岛军民融合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7.00%,持股数量561,853,163股[17] - 烟台市台海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2.61%,持股数量262,436,862股,股份处于冻结状态[17] 公司治理事件 - 2023年1月30日,公司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人员完成换届选举工作[19] 资产关键指标变化 - 货币资金为2,216,374,672.26元,较之前的2,130,256,216.52元有所增加[23] - 存货为590,774,952.50元,较之前的487,930,536.01元有所增加[26] - 流动资产合计为3,868,524,525.63元,较之前的4,514,073,367.35元有所减少[26] - 资产总计为6,382,004,768.88元,较之前的6,915,882,961.61元有所减少[26] - 总资产本报告期末为6,382,004,768.88元,上年度末为6,915,882,961.61元,同比减少7.72%[4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本报告期末为4,562,086,624.83元,上年度末为4,571,309,494.42元,同比减少0.20%[43] 大股东破产重整情况 - 2020年11月11日,台海集团债权人申请其破产重整,11月30日烟台中院裁定受理[27] - 截至报告披露日,大股东台海集团破产重整未完成,存在重整失败被宣告破产清算风险[28] 2023年第一季度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76,075,506.64元,上年同期为81,745,619.12元[32] - 2023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成本88,484,559.34元,上年同期为116,784,715.18元[32] - 2023年第一季度末长期借款63,342,056.98元,上年同期为64,141,751.47元[34] - 2023年第一季度末负债合计1,738,440,600.90元,上年同期为2,260,078,733.24元[34] - 2023年第一季度营业利润为 -11,219,056.47元,上年同期为 -32,262,329.81元[37] - 2023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 -13,950,716.78元,上年同期为 -32,195,579.44元[37] - 综合收益总额本期为-13,950,716.78元,上期为-32,195,579.44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综合收益总额本期为-10,933,525.98元,上期为-30,883,820.77元;归属于少数股东的综合收益总额本期为-3,017,190.80元,上期为-1,311,758.67元[41] - 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本期均为-0.01元,上期均为-0.04元[41] - 营业收入本期为76,075,506.64元,上期为81,745,619.12元,同比减少6.94%[4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本期为-10,933,525.98元,上期为-30,883,820.77元,同比增长64.60%[4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本期为-9,368,417.91元,上期为-31,404,466.92元,同比增长70.17%[43]
*ST海核:尤尼泰振青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关于对台海玛努尔核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的关注函》的回复
2023-01-18 12:36
审计安排 - 拟组建12人左右审计团队负责*ST海核2022年年报审计[2] - 计划2023年1月中旬开始至4月上旬结束审计,4月上旬出具报告[4][5] - 2022年12月15 - 31日对*ST海核进行初步尽职调查[6] - 拟委派10名具备上市公司年报审计经验人员[11] 过往沟通 - 2022年12月8日向中喜事务所邮寄书面沟通函,12月19日签收[7][8] - 2022年12月21日与中喜事务所签字注册会计师马国林电话沟通[8] 人员数据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有合伙人42人,注册会计师194人,13人签过证券服务业务审计报告[10] - 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近三年签署或复核挂牌公司审计报告8家,复核上市公司审计报告3家[14] 业绩数据 - 2021年度收入总额8822.69万元,审计业务收入5957.79万元,证券期货业务收入254.70万元[10] - 承担3家上市公司2021年度年报审计业务,审计收费总额390万元[10] 其他情况 - *ST海核2021年度审计报告意见类型为保留意见,由中喜会计师事务所出具[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职业保险累计责任赔偿限额5000万元[15] - 近三年执业中无相关民事诉讼承担民事责任情况[15]
融发核电(002366) - 2016年7月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7 00:01
公司概况 - 公司沿革 [1] - 行业特点 [1] - 资质情况 [1] - 竞争优势 [1] - 主导产品 [1] 经营策略 - 坚持核电设备生产专业化高端路线 [1] - 研发战略为“制造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 [1] - 紧跟世界核电新技术步伐,立足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 [1] 财务信息 - 二级控股子公司签署合同总金额1.7亿人民币,占2015年度营业总收入的36.92% [3] - 合同履行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3] - 半年报预约披露时间为8月15日 [3] 投资者关系 - 参与单位包括兴业证券、中信建投基金、华夏人寿保险 [1] - 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王雪欣、董秘姜明杰、证券事务代表张炳旭 [1] - 接待严格按照有关制度规定,未出现未公开重大信息泄露 [3]
融发核电(002366) - 2016年6月2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6 23:56
公司概况 - 公司沿革 [1] - 行业特点 [1] - 资质情况 [1] - 竞争优势 [1] - 主导产品 [1] 研发与创新 - 公司坚持“制造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的研发战略 [3] - 紧跟世界核电新技术步伐,立足国内市场,力争开拓国际市场 [3] - 公司三代主管道涵盖国内所有三代堆型:AP1000,ACP1400,ACP1000, ACPR1000, 华龙一号 [3] 经营与合同 - 公司二级控股子公司德阳台海签署合同总金额1.7亿元(含税),约占公司2015年度经审计营业总收入的36.92% [3] 投资者关系 - 参与单位包括中信证券、英大证券、民生加银基金等 [1]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包括副总经理李政军、董秘姜明杰、证券事务代表张炳旭 [1] - 投资者关系活动内容包括公司简介、互动交流摘要 [1]
融发核电(002366) - 2016年6月17日-2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6 23:40
公司概况与行业特点 - 公司三代主管道涵盖国内所有三代堆型,包括AP1000、ACP1400、ACP1000、ACPR1000和华龙一号 [1] - 核电主管道招标无季节性,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较大 [1] 合同与财务影响 - 公司二级控股子公司签署合同总金额1.7亿人民币(含税),占2015年营业收入的36.92%,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2]
融发核电(002366) - 2016年6月6日-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6 23:36
公司财务数据 - 2015年第三季度报告披露的营业收入为43,289.96万元,营业成本为18,416.11万元 [1] - 由于部分产品项目不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第三季度的营业收入调整为17,005.94万元,营业成本调整为14,089.76万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7,073.07万元 [3] 收入确认问题 - 核级材料项目因产品未移交至最终客户,2015年12月31日不予确认收入 [3] - 特种产品项目因在产品未得到客户确认,不符合建造合同结果可靠估计原则,不予确认收入 [3] 核电行业政策 - 2015年核电产业恢复放缓,主要受技术选型的"路线之争"影响 [3] - 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AP1000、CAP1400)的成熟应用是核电发展进度的关键因素 [3] - 2015年三代核电主管道未进行任何招投标工作 [3] 公司产品与技术 - 公司三代主管道涵盖国内所有三代堆型:AP1000、ACP1400、ACP1000、ACPR1000、华龙一号 [3] - 核电主管道招标无季节性,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较大 [3]
融发核电(002366) - 2016年8月1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6 10:54
公司概况与行业地位 - 公司主要从事核电设备制造,具备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制造许可 [5] - 公司在核电主设备制造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并积极进军军工领域 [6] - 公司三代主管道涵盖国内所有三代堆型,包括AP1000、ACP1400、ACP1000、ACPR1000和华龙一号 [6] 销售与市场拓展 - 公司销售情况良好,火电、水电市场方面着力开发大型铸锻件产品 [4] - 在国内市场,公司已成为多家火电、水电建设单位的合格供应方 [4] - 在国际市场,公司已完成多家合格供应商的工厂评定工作,并与多家国外客户签订供货合同 [4] 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 - 公司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力度,重点研发项目取得实质性突破 [5] - 加氢反应器筒体评定件、导叶体铸件、堆芯下板、飞轮护环等研发项目进展顺利 [5] - 快堆钠泵主轴及其他不锈钢锻件材料开发成功,已取得批量订单 [5] - 公司启动了整铸转轮、特种高压气瓶钢、华龙一号锻造主泵泵壳及铸造主泵泵壳、封头锻件等多项研发项目 [5] 资质认证与竞争优势 - 公司完成了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制造许可(扩证)的模拟件验收工作 [5] - 2016年3月28日,公司收到国家核安全局批准扩大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许可活动范围的通知 [5] - 公司持续推进铸锻件CE-PED产品取证、民用核安全锻造泵壳取证、武器装备承制资格申请工作 [5] - CE-PED产品的取证工作已经完成,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核电主设备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 [5] 未来发展战略 - 公司坚持走核电设备生产专业化的高端路线,以市场为导向 [6] - 公司实施"制造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的研发战略,优化资源配置,分步实施发展 [6] - 公司紧跟世界核电新技术步伐,立足国内市场,力争开拓国际市场 [6] - 公司致力于打造成以核电材料为主体的一流高新技术重工企业 [6]
融发核电(002366) - 2016年9月1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6 09:52
市场开发与产品策略 - 上半年公司在巩固压水堆核电装备市场的同时,积极开发快堆、高温气冷堆四代核电用装备及核废处理、乏燃料贮存运输设备市场 [2] - 核电市场方面,公司参与了波动管和主设备支撑的投标,并取得良好效果 [3] - 火电、水电市场方面,公司已成为多家火电、水电建设单位的合格供应方,并完成了多家国际合格供应商的工厂评定工作 [3] - 公司已与多家国外客户签订了供货合同,相关合格供应商资质的取得为拓展产品供货业务奠定了基础 [3] 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 - 公司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力度,重点研发项目取得实质性突破 [3] - 加氢反应器筒体评定件的试制、导叶体铸件、堆芯下板、飞轮护环等研发项目进展顺利 [3] - 快堆钠泵主轴及其他不锈钢锻件材料开发成功,已取得批量订单 [3] - 公司启动了整铸转轮、华龙一号锻造主泵泵壳及铸造主泵泵壳、封头锻件等多项研发项目 [3] - CAP1000 主泵泵壳及配套叶轮、导叶、热屏等已取得批量订单 [3] 生产资质与认证 - 公司完成了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制造许可(扩证)的模拟件验收工作 [4] - 2016 年 3 月 28 日,公司收到国家核安全局批准扩大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许可活动范围的通知 [4] - 公司持续推进铸锻件 CE-PED 产品的取证、民用核安全锻造泵壳取证等申请工作,CE-PED 产品的取证工作已完成 [4] 产品设计创新与战略 - 公司坚持走核电设备生产专业化的高端路线,以市场为导向,实施"制造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的研发战略 [4] - 公司紧跟世界核电新技术步伐,立足国内市场,力争开拓国际市场 [4] - 公司现有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优势得到有效发挥,逐步成为领先的核电装备及材料制造商 [4] 三代主管道储备堆型 - 公司三代主管道涵盖目前国内所有三代堆型,包括 AP1000、ACP1400、ACP1000、ACPR1000、华龙一号等 [5] 经营业绩与项目影响 - 公司一级全资子公司投标中广核宁德二期(华龙一号)5、6 号机组反应堆冷却剂管道中标,若顺利实施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5]
融发核电(002366) - 2016年11月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6 09:40
公司概况与行业特点 - 公司概况 [4] - 行业特点 [4] - 资质情况 [4] - 竞争优势 [4] - 主导产品 [4] - 公司愿景 [4] 财务与运营情况 - 存货增加原因:增资德阳万达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销售增加投产项目多、贸易储备增加 [4] - 应收账款增加原因:本年度收入增加和收购万达并表 [4] - 重大资产重组募投项目进展:预计按计划完成相关建设 [4] 项目与技术储备 - 海上浮动堆设备生产:具备相关技术储备和技术能力 [4] - 英国欣克利角C核电站项目:预估投资总额180亿英镑,中法企业分别占33.5%和66.5%股份,拟建设2台EPR技术核电机组 [5] - 三代主管道储备堆型:涵盖AP1000、ACP1400、ACP1000、ACPR1000、华龙一号等 [5] - 中广核宁德二期(华龙一号)5、6号机组反应堆冷却剂管道中标: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5] 投资者关系与信息披露 - 投资者关系活动类别:特定对象调研、现场参观 [2] - 参与单位及人员:银河证券、兴业证券、鼎萨投资、光大永明资产、鹏扬基金等 [2] - 信息披露:严格按照《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等规定,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 [5]
融发核电(002366) - 2016年5月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6 08:40
财务数据与审计调整 - 2015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营业收入为43,289.96万元,营业成本为18,416.11万元,净利润为13,217.57万元 [2] - 年终审计后,营业收入调整为17,005.94万元,营业成本调整为14,089.76万元,净利润调整为-7,073.07万元 [2] - 核级材料项目和特种产品项目因未满足收入确认条件,导致收入不予确认 [2] 核心竞争力 - 技术研发和工艺优势:公司拥有涵盖精炼、铸造、热处理、机械加工、焊接、检验等关键技术的一体化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2] - 核质保体系完善:公司已按HAF、HAD、RCC-M、ASME、ISO9000等标准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 [3] - 核电领域取得关键设备制造许可证:公司已取得二代和三代主管道、泵阀铸件的制造许可,以及ASME认证证书 [3] 行业前景与政策 - 2015年国家核电政策落地速度不及预期,但国家大力发展核电的政策未变 [4] - 我国核电发电量仅占全国发电量的2.1%,远低于法国(73%)、韩国(30%)、美国(19%)和俄罗斯(18%) [4] - 未来10年内,我国将大力发展核电,核电设备制造行业将处于上升周期 [6] 风险因素 - 行业依赖风险:公司业务高度依赖国内核电站的投资建设 [4] - 经营资质和许可证缺失风险:公司需持续遵守各级政府及国际认证机构的相关规定及标准 [4] - 存货占比较高风险:2015年末存货净额为98,288.89万元,占资产总额的23% [5] -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核电专用设备制造业进入门槛高,但长期来看竞争将逐步提升 [5] - 税收优惠政策和政府补助政策变化风险:政府补助对公司净利润有一定影响 [5] - 持续进行技术创新风险:公司需持续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研发新技术 [6] - 人才资源风险:公司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6] 未来发展规划 - 2016年公司目标为取得销售订单12亿元以上 [6] - 公司计划扩大在核电专用设备制造业中的影响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丰富产品结构 [6] - 公司将继续坚持“制造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的研发战略,紧跟世界核电新技术步伐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