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唯赞(688105)

搜索文档
诺唯赞(688105) - 2022 Q2 - 季度财报
2022-08-25 16:00
报告基本信息 - 报告期为2022年1月1日至6月30日,报告期末为2022年6月30日[14] - 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6] -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不适用[7] -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5] - 公司负责人曹林、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毕文新及会计机构负责人沈凯声明保证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6] - 报告为2022年半年度报告[18][21][24][133][135] - 报告页码为6/186、7/186[19][23] - 报告包含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等内容[24] 合规与风险情况 - 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8] - 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8] - 不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8] - 报告期内不存在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的特别重大风险[4] 前瞻性陈述说明 - 本报告所涉及的公司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本报告期(1 - 6月)营业收入161,971.37万元,同比增长96.20%[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394.11万元,同比增长56.67%[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7,651.62万元,同比增长52.71%[3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3,109.88万元,同比下降57.46%[31]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546,901.55万元,较期初增长18.71%[31] - 本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462,496.28万元,同比增长12.06%[31] - 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1.53元/股,同比增加40.37%[3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1.44元/股,同比增加37.14%[3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84%,较上年同期减少11.77个百分点[31] - 2022年上半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20亿元,同比增长96.2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14亿元,同比增长56.67%[164] - 2022年上半年度,公司常规业务销售收入4.48亿元,相对2021年度同期增长50.73%;新冠相关业务销售收入11.72亿元,相对2021年度同期增长约121.79%[164] - 2022年半年度研发费用投入为1.57亿元,同比增加0.72亿元、增长85.72%[166] -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为74.13%,较上年同期下降12.84个百分点[195] -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49,253.97万元,占流动资产比例为11.74%,较期初增加17,022.01万元[198] - 本报告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69,252.71万元,较期初增加45,033.82万元[198] - 公司2022年上半年确认存货减值损失5,140.60万元,截至报告期期末,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1,904.98万元[198] 业务产品情况 - 公司现有200余种基因工程重组酶和1,000余种高性能抗原和单克隆抗体等关键原料,拥有1,000多个终端产品[38] - 公司已开发出千余种生物试剂,形成多个产品系列[39] - 公司为下游客户提供分子诊断所需的各种酶类及缓冲液产品,可用于动物检疫、临床检测等[39] - 公司研发生产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核心酶原料产品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特点[39] - 报告期内,公司提供超过10亿人份的新冠核酸检测生物试剂原料[42] - 公司基于“免洗ELISA”技术与TR - FRET原理推出Add&ReadTM系列试剂[42] - 公司自主研发HIV和VSV双系统的新冠假病毒产品,覆盖主流突变株[42] - 公司可提供多种新冠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为下游疫苗企业体液免疫检测提供整体解决方案[42] - 公司自主研发、生产针对新冠mRNA疫苗生产所需的核心酶原料与检测试剂盒[42] - 公司可提供mRNA疫苗原料、残留检测试剂盒等系列产品与定制服务[42] - 公司可提供mRNA原液合成及质量控制检测等技术服务方案[42] - 公司PCR系列产品可将目的基因片段扩增几百万倍,用于基因相关研究及试剂研发生产[46] - 公司qPCR系列产品可实时监测PCR扩增进程以测定目的基因含量,用于目标基因含量测定及试剂研发生产[46] - 公司高通量测序技术能一次并行对几十万到几百万条DNA分子进行序列测定,基因测序系列产品用于测序文库构建及相关产品研发生产[46] - 公司体外诊断领域自主研发生产POCT诊断试剂,有量子点免疫荧光试剂等[48] - 公司体外诊断有8个系列免疫诊断产品及配套质控品,包括心脑血管、炎症感染等系列[48] - 公司可自主开发稀缺指标检测试剂,如特发性膜性肾病指标(anti - PLA2R)、胃癌早筛指标(G17)等[50] - 公司具有开发超敏检测指标的能力,可在疾病早期实现有效检测,如超敏心肌肌钙蛋白I(hs - cTnI)、超敏心肌肌钙蛋白T(hs - cTnT)等[50] - 公司量子点高分子化学材料应用可实现系列多指标联检,如心梗三项(hs - cTnT/CK - MB/MYO)等[50] - 公司推出系列新冠检测试剂与仪器产品,助力国内外疫情防控[50] - 公司专业团队为多个疫苗企业提供疫苗临床试验CRO检测和临床研究服务,积累多种技术路线细胞免疫学评价经验[58] - 公司假病毒系统可用于候选中和抗体高通量筛选及疫苗评价,提供多项mRNA疫苗评测服务[61] - 基础科学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开发出200余种基因工程重组酶和1000余种高性能抗原和单克隆抗体等关键原料[63] - 公司已累计开发出超过700种生物试剂,服务超1000家科研院所、超1400家高通量测序服务企业与分子诊断试剂企业等[173][175] - 2022年上半年度基础科研试剂业务新增50余个新产品[175] - 健康科技子公司储备多肽及人源化胶原蛋白系列产品线数十个终端产品,预计四季度交付约2500平方米合成生物学配置车间[175] - 公司自主研发生产6款仪器,适配POCT试剂[176] - 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约10,000平方米符合GMP等级标准的发酵纯化车间[180] - 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承接20余新冠疫苗临床I - III期项目[180] - 公司已完成10余个酶原料产品的研发和生产[180] 仪器设备情况 - 量子点荧光免疫分析仪QD - S900最高测速230T/H [52][54] - 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QD - S2000测速120T/H [56][57] - 胶乳特定蛋白分析仪PC - L6000测速300T/H [56][57] - 全自动核酸提取仪VNP - 32可12分钟完成32个样本的核酸提取[56][57] - 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PC - L3000末梢血只需10μL [56][57] 业务模式情况 - 公司采购部负责采购,对采购物料分类分级管理,建立供应商管理档案并每年更新[67] - 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模式,结合市场需求制定浮动安全库存[68] - 公司销售采用直销和经销结合模式,生物试剂和技术服务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体外诊断产品以经销为主、直销为辅[69] - 公司在全国20多个城市及地区设立直销办事处[69] - 公司生物试剂在国内20多个重点城市及地区设置直销网点,体外诊断产品在全国超30个省市地区的2200多家医疗机构形成销售[163] - 公司针对生物试剂直销业务在多地提升销售人员数量、加密销售网络[184] - 公司针对体外诊断试剂业务加强经销商筛选,完善管理机制[184] 行业市场规模情况 - 我国生命科学研究资金投入由2015年的434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00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3%[73] - 全球生物科研试剂市场规模2015年为128亿美元,2019年达175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8.1%,预计2024年达246亿美元,2019 - 202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7.1%[73] - 我国生物科研试剂市场规模2015年为72亿元,2019年达13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7.1%,预计2024年达260亿元,2019 - 202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13.8%[73] - 2019年我国分子类、蛋白类、细胞类试剂市场规模占比分别为50.9%、29.4%、19.7%[74] - 我国分子类试剂市场规模2015年为39亿元,2019年达6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5.8%,预计2024年达124亿元,2019 - 202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12.3%[79] - 全球体外诊断行业市场规模2015年为484亿美元,2019年达602亿美元,预计2024年达840亿美元,2019 - 202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6.9%[82] - 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2015年为366亿元,2019年达864亿元,占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比例从2015年的11.9%增长到2019年的13.9%,预计2024年达1957亿元,2019 - 202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17.8%,占比将达15.9%[84] - 我国体外诊断原料市场规模2015年为33亿元,2019年达82亿元,2015 - 2019年年均复合增长率25.8%,预计2024年达200亿元,2019 - 202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19.4%[87] - 2019年进口体外诊断试剂原料市场规模为73亿元,占比88%,国产为10亿元,2015 - 2019年年均复合增长率30.6%,预计2024年国产规模达2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3.3%[90][92] - 我国POCT市场规模2015 - 2019年从43亿元增长至11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7.0%,预计2024年达290亿元,2019 - 202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20.9%[93] - 2019年全球生物药市场规模约2864亿美元,预计2024年达456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9.78%[95] - 2016 - 2020年中国生物药市场规模从1836亿人民币增至3697亿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19.1%,预计2025年达8122亿人民币,2030年达1.3万亿人民币[95] - 预计2024年中国生物药市场规模在全球占比达24%[95] - 2019年全球药物研发支出约1824亿美元,预计2024年达227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4.5%[95] - 2019年中国药物研发支出约211亿美元,预计2024年增至47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8.3%,预计2024年占比达21.0%[95] - mRNA疫苗生产总成本中原料成本占比约58%,酶原料约占原料成本的39.58%,2021年酶原料全球市场规模达52.2亿美元[99] - 预计2025年中国mRNA疗法所需酶原料市场规模达14.7亿元人民币[99] - mRNA转录与修饰部分成本约占mRNA药物上游原料成本的56%[99] 行业特点与竞争情况 - 生物试剂行业与体外诊断行业属于知识、技术、人才密集型行业,有较高技术壁垒[100][103] - 生物医药研发试剂与原料细分行业,海外龙头企业布局早,中国相关行业起步晚,发展受限[100] - 2021年度,公司在中国生物试剂科研机构用户市场、分子诊断原料酶市场、高通量测序文库构建原料酶及试剂市场中,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4.2%、20.52%、16.82%,均位列国产厂商第一[104] - 2020年公司在我国分子类生物试剂市场中占有约4.0%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五,国际先进企业合计占据超40%的市场份额[191] 研发情况 - 近三年累计投入研发费用4.19亿元,报告期内研发费用投入1.57亿元,较2021年度同期增长约85.72%,研发费用率约9.69%[104] - 报告期末研发人员748名,占员工总数23.49%,研发人员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为46%[104] - 每年CNS等核心期刊文献引用超过50篇,截至2022年7月30日,引用公司产品的SCI论文总数达2344篇,其中顶尖学术杂志CNS及其子刊共计262篇,最高影响因子为86.208[104] - 蛋白质定向改造与进化平台形成上万种酶组成的突变酶库,实现超过200个酶的定制开发[108] - 基于单B细胞的高性能抗体发现平台制取超过60株亲和力达到pM级的兔单克隆抗体[108] - 规模化多系统重组蛋白制备平台已成功表达数千种不同的重组蛋白,保藏表达宿主60余种、特有质粒百余种,大肠杆菌等表达系统可实现超过2000L的高密度发酵[111] - 规模化多系统重组蛋白制备平台开发数百种酶原料的分离纯化工艺,大部分已实现规模化量产,单批次产能达百克级或百亿活性单位[111] - 量子点修饰偶联与多指标联检技术平台开发检测灵敏度达到pg级的系列诊断产品,可在10分钟以内得到多个检测结果[112] - 报告期内基础科学研究院完成37个创新酶筛选与进化、14个酶的质量与产能提升工艺开发等多项研发成果[117] - 2022年上半年生命科学事业部开发新产品近百个,开拓多条产品线[118] - 报告期内诺唯赞医疗新获1项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4项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新增8项医疗器械备案凭证,累计获108项注册证及备案证书[119][170] - 生物医药事业部形成4大试剂产品系列,近70个终端产品,新冠疫苗研发领域形成140余个终端产品[122][171] - 报告期内发明专利新增申请12个、获得4个,实用新型专利新增申请8个、获得7个等[123] - 至2022年6月30日,子公司诺唯赞医疗共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诺唯赞(688105) - 2021 Q4 - 年度财报
2022-04-21 16:0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中文名称为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诺唯赞[25]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曹林[25] - 公司注册地址为江苏省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路红枫科技园C1 - 2栋东段1 - 6层[25] - 公司办公地址为江苏省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路红枫科技园D2栋,邮编210033[25] - 公司网址为www.vazyme.com,电子信箱为irm@vazyme.com[25] - 董事会秘书为黄金,证券事务代表为陈曦[25]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有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上海证券报[26]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址为www.sse.com.cn[26] -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为公司董事会办公室[26] - 公司股票为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简称诺唯赞,代码688105[27] 分红信息 -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00元(含税),截至2021年12月31日总股本40,001.00万股,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12,000.30万元(含税)[7] - 本年度公司现金分红占本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例为17.69%[7] - 2021年度公司不送红股,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7]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营业收入18.69亿元,较2020年增长19.44%[33]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8亿元,较2020年下降17.46%[32][33]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44亿元,较2020年下降20.90%[32][33] - 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41.27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209.77%[32][33] - 2021年末总资产46.07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185.87%[32][33] - 2021年基本每股收益1.87元/股,较2020年下降19.05%[35][37] - 2021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0.49%,较2020年减少57.20个百分点[35] - 2021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2.33%,较2020年增加4.31个百分点[35] - 2021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3435.51万元[41] -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69亿元,同比增长19.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78亿元,同比下降17.46%[48] - 2021年研发费用投入2.3亿元,同比增加1.05亿元、增长83.47%[50]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初余额795651317.64元,期末余额1975829335.23元,当期变动1180178017.59元,对当期利润影响金额31324991.69元[45] - 2021年境外销售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26.97%,占总销售收入的14.49%[63] - 近三年累计投入研发费用4.19亿元,报告期内研发费用投入2.3亿元,较2020年度同期增长约83.47%,研发费用率约12.33%[136] - 2021年费用化研发投入为23032.15万元,上年度为12553.34万元,变化幅度为83.47%[180] - 2021年资本化研发投入为0万元,上年度为0万元[180] - 2021年研发投入合计为23032.15万元,上年度为12553.34万元,变化幅度为83.47%[180] - 2021年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2.33%,上年度为8.02%,增加4.31个百分点[180] - 2021年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为0%,上年度为0%[180] - 报告期内研发费用为2.30亿元,较2020年度同比增长83.47%[181] - 公司近三年研发费用分别为6229.66万元、12553.34万元和23032.15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3.21%、8.02%和12.34%[199]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常规业务销售收入7.19亿元,同比增长91%;新冠相关业务销售收入11.49亿元,同比下降约3.25%[48] - 2021年公司新冠核酸检测试剂原料对外提供约7.2亿人份,新冠抗原检测试剂对外提供约2760万人份,新冠抗体检测试剂对外提供约1890万人份[48] - 生命科学业务销售收入13.39亿元,常规业务收入5.33亿元同比增长66%,新冠业务收入8.06亿元同比增长21%[54] - 生命科学业务已累计开发超800种生物试剂,服务超1000家科研院所、超1400家企业及机构[54] - 生命科学业务销售人员近600名[57] - 体外诊断业务2021年度销售收入4.33亿元,常规业务收入0.89亿元同比增长104%,新冠相关业务收入3.44亿元同比下降34%[58] - 体外诊断试剂终端客户覆盖2200多家医疗机构[58] - 诺唯赞医疗已获取105项医疗器械注册证及备案,现行有效的海外销售准入约120个,自主研发生产6款仪器[58] - 生物医药业务2021年度销售收入0.97亿元,同比增长774%[59] - 生物医药业务完成10余个酶原料产品的研发和生产[59] - 报告期内常规业务销售收入相对2020年度同期增长约91%[139] 公司上市及募集资金信息 - 保荐机构持续督导期间为2021.11.15 - 2024.12.31[31] - 2021年11月15日公司在科创板挂牌上市,发行价55元,发行股份4001万股,募集资金净额210917.02万元[49] 研发相关信息 - 截至2021年末,研发人员数量652名,同比增长56.73%,占员工总数27.39%,研发人员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约54.45%[50] - 2021年申请专利62项(含发明专利37项、软件著作权16项),获得专利授权30项(含发明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12项)[50] - 2021年公司生命科学事业部开发新产品128个[52] - 2021年诺唯赞医疗新获7张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至报告期末累计获得95张医疗器械注册证及备案证书[52] - 公司拥有超600人的研发团队[70] - 公司现有200余种基因工程重组酶和1000余种高性能抗原和单克隆抗体等关键原料[70] - 公司拥有800多个终端产品[70] - 公司已开发出超800种生物试剂[71] - 公司是研发驱动型企业,研发工作分上游共性技术与工艺研发和下游产品应用研发两部分[85] - 公司提供mRNA疫苗临床前/临床试验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评测等技术服务[82] - 公司研发模式中上游共性技术与工艺研发由基础科学研究院负责,下游产品应用研发由各事业部研发中心负责[87][88] - 基础科学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开发出200余种基因工程重组酶和1,000余种高性能抗原和单克隆抗体等关键原料[87] - 累计上线新产品数量200多个,涵盖生命科学、生物医药、体外诊断等业务领域[136] - 报告期末研发人员652名,占员工总数27.39%,研发人员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超过50%[136] - 公司产品每年CNS等核心期刊文献引用超过50篇[136] - 新冠相关产品已在我国及全球范围内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取得销售资质[136] - 规模化多系统重组蛋白制备平台可实现2 - 8g/L的蛋白表达量[136] -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可实现30分钟内完成检测反应[136] - 公司在我国国产分子类生物试剂市场排名第一[136] - 公司形成蛋白质定向改造与进化、基于单 B 细胞的高性能抗体发现、规模化多系统重组蛋白制备、量子点修饰偶联与多指标联检技术四大核心技术平台并产业化[150] - 蛋白质定向改造与进化平台形成上万种酶的突变酶库,实现超 200 个酶的定制开发[150] - 基于单 B 细胞的高性能抗体发现平台制取超 60 株亲和力达 pM 级的兔单克隆抗体[150] - 规模化多系统重组蛋白制备平台成功表达数千种重组蛋白,保藏表达宿主 40 余种、特有质粒百余种[153] - 规模化多系统重组蛋白制备平台的大肠杆菌、酵母、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可实现超 100L 高密度发酵[153] - 规模化多系统重组蛋白制备平台开发上百种酶原料分离纯化工艺,单批次产能达百亿活性单位,蛋白表达量 2 - 8g/L[153] - 2021年公司基础科学研究院完成创新酶筛选与进化项目41个、质量与产能提升相关工艺开发项目18个等多项研发项目[160] - 2021年公司生命科学事业部开发新产品128个,实现多个定制产品转常规品类[160] - 2021年诺唯赞医疗新获7张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至报告期末累计获得95张医疗器械注册证及备案证书[163]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子公司诺唯赞医疗共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与备案凭证105项,报告期内新增13项[164] - 公司产品取得境外准入162项,覆盖38个国家及地区,对应产品主要为新冠检测试剂盒[164]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发明专利本年新增申请数37个、获得数10个,累计申请数80个、获得数33个[164]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实用新型专利本年新增申请数9个、获得数7个,累计申请数31个、获得数23个[164]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外观设计专利本年新增申请数0个、获得数1个,累计申请数2个、获得数2个[164] - 截至2022年3月31日,软件著作权本年新增申请数16个、获得数12个,累计申请数31个、获得数27个[164] - 至报告披露日,全资子公司诺唯赞医疗医疗器械备案凭证 -一类新增数6项、累计数量21项[165] - 公司整体研发人员由2020年416名增加至652名,人员数量增长57%[181] - 实时荧光定量PCR高灵敏度酶原料开发预计总投资规模1870万元,累计投入2776.25万元,已成功开发10款新产品,获取3项发明专利[185] - 用于宏基因组测序和肿瘤测序的酶和建库产品开发预计总投资规模3100万元,累计投入4483.36万元,已成功开发20款新产品,获取10项发明专利[185] - 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案开发预计总投资规模1935万元,累计投入2499.97万元,已成功开发5款新产品,获取2项发明专利[185] - POCT诊断试剂的研发预计总投资规模10998万元,累计投入7388.28万元,已取得31项试剂注册证并上市,6个项目进入注册阶段[188] - 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带试管架)预计总投资规模200万元,累计投入2880.54万元,已完成4项质量改进,正在改进2项[188] - 量子点荧光免疫分析仪预计总投资规模375万元,累计投入659.85万元,已通过注册检,等待注册证下发,开发完成并转产[188] - 96通道核酸提取仪预计总投资规模132万元,累计投入346万元,已结项,完成一类医疗器械备案[188] -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开发预计总投资规模450万元,累计投入146.67万元,设备中温控模块验证完成50%[188] - 高速特定蛋白分析仪预计投资800元,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预计投资3024元,合计预计投资54936元[190] - 2021年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652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27.39%,上期分别为416人、33.99%;研发人员薪酬合计11285.43元,平均薪酬17.31元,上期分别为5817.81元、13.99元[194] - 公司拥有800多个终端产品,截至2022年3月31日,POCT诊断试剂有62种产品,其中42种取得中国医疗器械注册证书、7种取得国际医疗器械准入证书[198]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共拥有85项专利,其中33项为发明专利[199] - 2017 - 2020年公司每年推出新产品均超50种,2021年度推出新产品约200种[199]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超600人的研发团队,50%以上研发人员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占员工人数27.39%[200] 公司业务模式信息 - 公司采购模式由采购部负责,根据业务部门申请单选择合格供应商采购,年末更新合格供应商名录[89][92] - 公司生产模式以销定产,结合市场需求设浮动安全库存,采取关键工序自动化等措施提升效率和质量[93] - 公司销售模式生物试剂和技术服务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体外诊断产品以经销为主、直销为辅[94] - 公司业务围绕功能性蛋白及高分子有机材料,产品包括生物试剂及体外诊断产品[95] 市场规模及增长信息 - 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研究资金投入从2015年的1166亿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1514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7%[98] - 2019年美国研究资金约729亿美元,占全球总投入48.2%;欧洲占22.1%;中国占8.3%[98] - 中国生命科学研究资金投入由2015年的434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86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8%[98] - 全球生物科研试剂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28亿美元以8.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019年的175亿美元,预计2024年达246亿美元,2019 - 202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1%[101] - 中国生物科研试剂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72亿元以17.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019年的136亿元,预计20
诺唯赞(688105) - 2022 Q1 - 季度财报
2022-04-21 16: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同比变化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975,338,224.30元,同比增长80.07%[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1,359,400.13元,同比增长28.18%[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2,730,459.02元,同比减少69.29%[5] - 研发投入合计71,157,250.07元,同比增长86.32%[8]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5,458,970,212.67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8.49%[8] - 应收账款同比增长57.90%,主要系销售规模扩大、收入增加导致[10] - 存货同比增长72.20%,系经营规模扩大,增加备货应对市场需求导致[10]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501.26%,主要系销售规模扩大、对应成本上升以及诊断试剂销售占比提高导致[11]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88.09%,主要系持续建设销售团队,加强市场拓展导致[11]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06.51%,主要系加强职能管理团队与管理体系建设导致[11] 股东持股情况 - 南京诺唯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161,907,305股,持股比例40.48%[15] 子公司设立情况 - 2022年4月18日公司设立全资子公司南京诺唯赞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28] 特定时间点资产负债相关数据对比 - 2022年3月31日货币资金为845,199,457.26元,2021年12月31日为1,477,779,597.50元[29] - 2022年3月31日交易性金融资产为2,323,809,725.65元,2021年12月31日为1,975,829,335.23元[29] - 2022年3月31日应收账款为508,937,422.22元,2021年12月31日为322,319,587.08元[29] - 2022年3月31日预付款项为318,291,018.56元,2021年12月31日为21,216,323.12元[29] - 2022年3月31日存货为417,055,100.58元,2021年12月31日为242,188,912.54元[29] - 2022年3月31日流动资产合计4,435,212,171.94元,2021年12月31日为4,050,887,947.98元[32] - 2022年3月31日非流动资产合计1,023,758,040.73元,2021年12月31日为556,231,936.56元[32] - 2022年3月31日资产总计5,458,970,212.67元,2021年12月31日为4,607,119,884.54元[32] - 2022年3月31日流动资产合计为3,973,033,981.44元,2021年12月31日为3,843,188,361.86元[50] - 2022年3月31日非流动资产合计为750,225,517.14元,2021年12月31日为526,693,371.11元[50] - 2022年3月31日资产总计为4,723,259,498.58元,2021年12月31日为4,369,881,732.97元[50] - 2022年流动负债合计768,353,963.81元,2021年为387,261,769.59元[34] - 2022年非流动负债合计130,099,508.15元,2021年为92,568,145.97元[34] - 2022年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5,458,970,212.67元,2021年为4,607,119,884.54元[34] - 2022年流动负债合计407,620,177.52元,2021年为275,556,247.27元[52] - 2022年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4,723,259,498.58元,2021年为4,369,881,732.97元[52] 第一季度财务数据对比 - 2022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975,338,224.30元,2021年第一季度为541,639,956.10元[38] - 2022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成本459,987,180.50元,2021年第一季度为153,038,269.99元[38] - 2022年第一季度营业利润505,134,936.99元,2021年第一季度为391,547,601.42元[38] - 2022年第一季度利润总额505,089,493.98元,2021年第一季度为391,265,714.94元[39] - 2022年第一季度净利润431,359,398.28元,2021年第一季度为336,514,049.65元[39] - 2022年第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1.08元/股,2021年第一季度为0.93元/股[39] - 2022年第一季度稀释每股收益1.08元/股,2021年第一季度为0.93元/股[39] - 2022年第一季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957,700,806.54元,2021年同期为517,545,011.49元[44] - 2022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974,826,717.20元,2021年同期为521,555,553.48元[44] - 2022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902,096,258.18元,2021年同期为284,723,116.95元[44] - 2022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2,730,459.02元,2021年同期为236,832,436.53元[44] - 2022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530,451,559.78元,2021年同期为1,742,684,473.96元[44] - 2022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2,234,967,811.00元,2021年同期为1,996,338,656.34元[46] - 2022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704,516,251.22元,2021年同期为 - 253,654,182.38元[46] - 2022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441,511,803.06元,2021年同期为451,038,775.99元[56] - 2022年第一季度营业利润213,123,033.29元,2021年同期为352,386,834.90元[56] - 2022年第一季度净利润188,366,964.21元,2021年同期为302,115,623.27元[56] - 2022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365,664,848.44元,2021年同期为409,199,835.55元[58] - 2022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503,933,673.21元,2021年同期为179,677,180.40元[58] - 2022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138,268,824.77元,2021年同期为229,522,655.15元[58] - 2022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179,456,011.83元,2021年同期为1,611,838,987.79元[58] - 2022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1,582,857,930.35元,2021年同期为1,882,674,106.67元[58] 美元计量的财务数据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分别为15.83亿美元和18.83亿美元[60]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4.03亿美元和-2.71亿美元[60] - 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为720.69万美元[60] -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为74.80万美元[60]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795.49万美元[60]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95.49万美元[60] - 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分别为-9.08万美元和14.13万美元[6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分别为-5.42亿美元和-0.49亿美元[60] - 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分别为11.41亿美元和2.05亿美元[60]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分别为5.99亿美元和1.56亿美元[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