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控股(02885)

搜索文档
彼岸控股(02885.HK)8月26日举行董事会会议考虑及批准中期业绩
格隆汇· 2025-08-12 09:20
公司财务安排 - 董事会会议将于2025年8月26日举行 [1] - 会议将审议批准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 [1] - 会议将考虑宣派、建议或派付股息(如有) [1]
彼岸控股(02885) - 董事会会议通告
2025-08-12 09:14
Peiport Holdings Ltd. 彼岸控股有限公司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2885) 董事會會議通告 彼岸控股有限公司(「本公司」)董事(「董事」)會(「董事會」)謹此宣佈,董事會會議 將於二零二五年八月二十六日( 星期二 )舉行,藉以( 其中包括 )考慮及批准本公司 及其附屬公司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之中期業績、考慮宣派、建議 或派付股息( 如有 )及處理任何其他事項。 香 港 交 易 及 結 算 所 有 限 公 司 及 香 港 聯 合 交 易 所 有 限 公 司 對 本 公 告 的 內 容 概 不 負 責,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對因本公告全部 或任何部分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承董事會命 彼岸控股有限公司 主席兼執行董事 楊倫楨 香港,二零二五年八月十二日 於本公告日期,執行董事為楊倫楨先生、王群力女士及楊振泰先生;及獨立非執 行董事為牛鍾洁先生、楊曉芙女士及侯珉先生。 ...
彼岸控股(02885) - 截至2025年7月31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之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1 01:47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截至月份: 2025年7月31日 狀態: 新提交 FF301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彼岸控股有限公司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的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8月1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2885 | 說明 |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1,000,000,000 | HKD | | 0.01 HKD | | | 10,00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0 | | | HKD | | | | | 本月底結存 | | | 1,000,000,000 | HKD | | 0.01 HKD | | | ...
彼岸控股(02885)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3 09:38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4年总收益为257,749千港元,较2023年的264,037千港元下降2.4%[5] - 2024年毛利为76,999千港元,毛利率为29.9%,较2023年毛利81,429千港元下降5.4%[5] - 2024年除税前亏损为392千港元,较2023年除税前亏损4,366千港元收窄91.0%[5] - 2024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3,464千港元,较2023年亏损3,263千港元扩大6.2%[5] - 公司2024年收入约为2.577亿港元,同比下降约630万港元[40] - 公司2024年母公司所有者应占亏损约为350万港元[40] - 公司2024年总收益为257.7百万港元,同比下降6.3百万港元[43] - 公司2024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3.5百万港元[43] - 集团总收益从2023年的264.0百万港元下降至2024年的257.7百万港元,减少6.3百万港元(2.4%)[60] - 集团毛利从81.4百万港元降至76.9百万港元,毛利率从30.8%降至29.8%(减少1.0%)[66] - 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从4.9百万港元增至8.2百万港元,增加3.3百万港元(67.3%)[73]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亏损为3.5百万港元,2023年为3.3百万港元[9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4年所得税开支为3,186千港元,较2023年所得税抵免770千港元转亏为盈[5]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33.3百万港元增至35.2百万港元,增加1.9百万港元(5.7%)[74] - 员工成本总额为54.0百万港元,较2023年49.5百万港元增长9.1%[110][114] 热成像产品及服务业务表现 - 热成像产品及服务业务收入同比下降约2.6%[42] - 热成像业务收益为69.9百万港元,同比下降2.6%,占总收益27.1%[45][48] - 热成像产品及服务收益从71.8百万港元降至69.9百万港元,减少1.9百万港元(2.6%)[61] - 热成像产品毛利率从25.5%降至21.0%(减少4.5%)[67] 自稳定成像产品及服务业务表现 - 自稳定成像产品和光电产品通过人工智能赋能实现收益增长[15] - 自稳定成像业务收益为56.4百万港元,同比增加12.4百万港元,占比升至21.9%[47][49] - 自稳定成像产品及服务收益从44.0百万港元增至56.4百万港元,增加12.4百万港元(28.2%)[62] - 自稳定成像产品毛利率保持稳定,分别为43.2%(2023年)和42.9%(2024年)[71] 通用航空产品及服务业务表现 - 通用航空产品及服务业务板块持续成为公司销售领先板块[18] - 通用航空产品及服务业务是公司领航的销售业务板块[21] - 通用航空业务收益为128.9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2.1%,占比降至50.0%[52][54] - 通用航空产品及服务收益从146.6百万港元降至128.9百万港元,减少17.7百万港元(12.1%)[65] 市场拓展与战略计划 - 公司计划于2025年1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设立新子公司以拓展东南亚市场[19] - 公司于2025年1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成立子公司以拓展东亚和东南亚市场[21] - 公司将继续大力投资通用航空及自稳定成像产品业务,预计2025年该板块收益将有较大幅度增长[31][32] - 公司计划参加2025年11月在珠海市举行的亚洲通用航空展[33] - 公司2025年1月在马来西亚设立新子公司以拓展东亚及东南亚市场[57][59] 研发与人才发展 - 公司持续加强研发团队建设,包括招揽人才和提供AI培训[22][26] 行业与市场环境 - 中国内地2024年1-11月通用航空飞行时间达1.23百万小时,三年平均年增长率约12%[51][53] - 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5060亿元人民币,预计2026年将达10645亿元人民币[51][53]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3%,低于历史平均3.7%[56][59] - 香港2024年GDP增长2.5%,中国内地GDP增长5.0%[43] 现金流与流动资产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52.5百万港元,较2023年增加9.2百万港元[89][92] - 经营活动产生净现金流入30.0百万港元,较2023年14.7百万港元增长104%[90][92] - 投资活动产生净现金流入53.4百万港元,2023年为净现金流出16.6百万港元[90][92] - 融资活动净现金流出17.6百万港元,较2023年12.6百万港元增加40%[90][92] - 集团净流动资产从320.6百万港元降至306.5百万港元[88] - 流动资产净值为306.5百万港元,较2023年320.6百万港元减少4.4%[92] 资产与负债 - 2024年末总资产为398,658千港元,较2023年末408,814千港元下降2.5%[6] - 2024年末总负债为71,105千港元,较2023年末66,569千港元上升6.8%[6] 股息派发 - 公司于2024年7月8日派发了2023年末期及特别股息[23][27] - 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1.35港仙及特别股息每股2.70港仙,合计每股4.05港仙[111] - 建议派发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每股1.35港仙[115] - 建议派发特别股息每股2.70港仙[115] - 股息总额为每股4.05港仙[115] - 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5年6月12日举行以批准股息[115] - 股息预计于2025年7月8日或之前派付[115] - 股份过户登记将于2025年6月23日至25日暂停以确定股息资格[117][118] - 股份过户文件最迟须于2025年6月20日下午4时前提交以获取股息资格[117][118] 公司活动与参展 - 公司于2024年11月参加珠海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取得极大成功[21] 人员与组织 - 员工总数为142人,较2023年154人减少7.8%[110][114] - 上市所得款项净额81.2百万港元已全部使用完毕[108] 管理层与董事会构成 - 公司创始人杨伦桢担任董事会主席兼执行董事[119][122] - 首席执行官王群力担任执行董事[125] - 杨伦桢持有航空工程学士学位及多项行业专业资格[120][124] - 执行董事杨伦桢持有ROTAX 582-618-912超轻型飞机发动机服务文凭(1993年3月)[128]、Agema热视系统500运营商培训证书(1997年10月)[128]、美国非破坏性监测协会二级证书(1999年10月)[128]及FLIR热成像基础证书(2007年6月)[128] - 行政总裁王群力拥有26年光电学及通用航空行业经验[129],曾任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第六一一研究所航空机械研究员(1982年2月-1986年5月)[129] - 执行董事杨振泰持有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计算机工程学士学位(2010年6月)[136]及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硕士学位(2013年6月)[136] - 独立非执行董事牛钟洁现任睿智金融国际有限公司董事(2007年9月至今)[139]及负责第1类(证券交易)和第6类(机构融资咨询)受规管活动(2007年11月至今)[139] - 牛钟洁曾担任睿智金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2008年2月-2015年1月)[139]并负责第4类(证券咨询)和第9类(资产管理)受规管活动(2008年12月及2010年7月起)[139] - 独立非执行董事杨晓芙拥有23年财务会计经验[144],曾任职安永香港审计部会计师(1997年9月-1999年3月)[144]及中国海外土地投资有限公司会计主任(1999年9月-2002年)[144] - 杨晓芙于1997年获香港理工大学会计学荣誉学士学位[145],2007年1月成为香港会计师公会(HKICPA)会员[145] - 王群力于1982年6月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工程学士学位[130] - 杨振泰在光电学及通用航空行业拥有8年经验[133],曾任加拿大贝尔公司技术分析师(2013年10月-2015年3月)[133] - 公司管理层存在家族关系:杨伦桢与王群力为配偶[128][131],杨振泰为其子[134][137] - 侯珉先生拥有23年航空业经验,现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薪酬委员会主席[147][146] - 杨女士拥有23年财务及会计经验,曾任职香港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以及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148] - 史溯帆女士拥有26年市场营销经验,现任集团副首席执行官,负责整体行政及人力资源管理[153][152] - 关亮宇先生拥有25年工程领域经验,现任集团技术总监,负责技术产品及供应商关系管理[154] - 夏晓明先生拥有24年光电子及通用航空行业经验,现任集团总工程师,负责产品研发[159] - 梁展鋥女士拥有15年财务会计经验,现任公司秘书及财务总监,负责秘书及财务运营[162][161] - 侯珉先生曾担任安徽顶宏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总经理(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147] - 侯珉先生曾担任湖南山河华翔通航有限公司总经理(2015年2月至2017年8月)[150] - 侯珉先生现任贵州黄平且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及总经理(2017年12月至今)[150] - 夏晓明先生分别于1984年12月及1989年5月获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学硕士及博士学位[160] - 董事会由6名成员组成包括3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79] - 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达50%符合上市规则要求[191] - 董事任期均为3年可提前3个月书面通知终止[186] - 杨伦桢先生担任董事会主席王群力女士担任行政总裁实现角色分离[185] - 公司为全体董事投保董事责任保险[178] - 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已设立并获得充足资源[195] - 全体董事确认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171][175] - 公司声明已完全遵守企业管治守则所有适用条款[170] - 独立非执行董事均提供书面年度独立性确认[192] - 董事会机制确保独立非执行董事投入足够时间履行职责[194] - 董事会符合上市规则要求至少委任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且占比三分之一以上[196] - 独立非执行董事初始任期为三年可通过不少于三个月书面通知终止[197] - 审计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包括牛忠杰先生杨晓芙女士及侯敏先生[199] - 审计委员会主席由杨晓芙女士担任[199] - 审计委员会主要职责包括建议外部审计师任命及审阅财务报表[200] - 审计委员会负责监督公司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系统[200] - 审计委员会就企业治理相关事项向董事会提供建议[200] - 董事会设有机制确保独立非执行董事投入充足时间履行职务[197] - 董事委员会可寻求独立专业建议且费用由公司承担[198] - 各董事委员会需向董事会报告会议决定或建议[198]
彼岸控股(02885)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6 12:05
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收益为4257749千港元,2023年为264037千港元[3] - 2024年销售成本为180750千港元,2023年为182608千港元[3] - 2024年毛利为76999千港元,2023年为81429千港元[3] - 2024年除税前亏损为392千港元,2023年为4366千港元[3] - 2024年度亏损为3578千港元,2023年为3596千港元[3] - 2024年换算国外业务的汇兑差额为515千港元亏损,2023年为1240千港元亏损[4] - 2024年内全面亏损总额为4093千港元,2023年为4836千港元[4] - 2024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3464千港元,2023年为3263千港元[4] - 2024年非控股权益应占亏损为114千港元,2023年为333千港元[4] - 2024年母公司普通股持有人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87港仙,2023年为0.82港仙[4] - 2024年非流动资产总值27,130千港元,较2023年的22,799千港元增长19.0%[5] - 2024年流动资产总值371,528千港元,较2023年的386,015千港元下降3.75%[5] - 2024年流动负债总值65,065千港元,较2023年的65,446千港元下降0.58%[5] - 2024年流动资产净值306,463千港元,较2023年的320,569千港元下降4.4%[5] - 2024年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333,593千港元,较2023年的343,368千港元下降2.84%[5] - 2024年非流动负债总值6,040千港元,较2023年的1,123千港元增长437.84%[5] - 2024年资产净值327,553千港元,较2023年的342,245千港元下降4.29%[5] - 2024年公司股本为4,000千港元,与2023年持平[5] - 2024年储备为323,553千港元,较2023年的338,332千港元下降4.36%[5] - 2024年非控股权益为0千港元,较2023年的 - 87千港元有所提升[5] - 2024年来自外部客户的总收益为257,749千港元,2023年为264,037千港元,2024年较2023年下降约2.38%[13] - 2024年非流动资产总计16,335千港元,2023年为12,301千港元,2024年较2023年增长约32.80%[13] - 2024年银行利息收入为7,725千港元,2023年为4,279千港元[19] - 2024年政府补助为223千港元,2023年为269千港元[19] - 2024年收回已撇销贸易应收款项为8千港元,2023年为0[19] - 2024年出售附属公司收益为4千港元,2023年为0[19] - 2024年其他收入为229千港元,2023年为355千港元[19] - 2024年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总计8,189千港元,2023年为4,903千港元[19] - 2024年已售存货成本为165,416千港元,2023年为173,646千港元[20] - 2024年提供服务成本为15,334千港元,2023年为8,962千港元[20] - 2024年财务成本中租赁负债利息为645千港元,2023年为576千港元[22] - 2024年员工工资及薪金为47,510千港元,2023年为43,051千港元[20] - 2024年退休金计划供款为6,522千港元,2023年为6,450千港元[20] - 2024年核数师薪酬为1,280千港元,2023年为1,280千港元[20] - 2024年汇兑差额净额为4,601千港元,2023年为4,947千港元[20] - 2024年银行利息收入为4千港元,2023年为 - 7,725千港元[20] - 2024年即期为3824千港元,2023年为2562千港元;2024年递延为-638千港元,2023年为-3332千港元;2024年年内税项开支/(抵免)总额为3186千港元,2023年为-770千港元[25] - 2024年除税前亏损为-392千港元,按法定税率16.5%计算的税项为-65千港元;2023年除税前亏损为-4366千港元,按法定税率16.5%计算的税项为-720千港元[25] - 2024年建议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1.35港仙,特别股息每股普通股2.70港仙,总计16200千港元;2023年建议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1.35港仙,特别股息每股普通股1.35港仙,总计10800千港元[26] - 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所用的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2024年和2023年均为400000千股[28] - 2024年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所用的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3464千港元,2023年为-3263千港元[28]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为53174千港元,应收票据为2104千港元,总计58762千港元,减值20176千港元,净额38586千港元;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为69747千港元,应收票据为5588千港元,总计71851千港元,减值14146千港元,净额57705千港元[28]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总计38,586千港元,2023年为57,705千港元[30]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减值亏损拨备年末为20,176千港元,2023年为14,146千港元[30] - 2024年为若干个别客户的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计提减值拨备18,670,000港元,2023年为12,477,000港元[31]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总计14,329千港元,2023年为17,012千港元[3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收益减少约630万港元至约2.577亿港元,产生亏损约350万港元[38] - 2024年预期信贷亏损率为0% - 5.2%,账面总值34,609千港元,预期信贷亏损1,506千港元[32] - 2023年预期信贷亏损率为0% - 3.7%,账面总值46,897千港元,预期信贷亏损1,669千港元[3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总收益约为2.577亿港元,较2023年减少约630万港元或2.4%[47] - 公司毛利从2023年的约8140万港元降至2024年的约7690万港元,毛利率从约30.8%降至约29.8%[50] - 其他收入及收益从2023年的约490万港元增加约330万港元或67.3%至2024年的约820万港元[52]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3年的约3330万港元增加约190万港元或5.7%至2024年的约3520万港元[53] - 2024年公司录得所得税开支约320万港元,2023年为所得税抵免约80万港元[57]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亏损维持相对稳定,2023年及2024年分别约为330万港元及350万港元[58] - 2024年公司流动资产净值约3.065亿港元,2023年约为3.206亿港元[59] - 2024年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2.525亿港元,较2023年增加约920万港元[59] - 2024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约3000万港元,2023年为1470万港元[60] - 2024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约5340万港元,2023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约为1660万港元[6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有142名雇员,较2023年的154名有所减少;2024年度员工成本总额约为5400万港元,较2023年的4950万港元有所增加[69] 各地区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中国内地、香港及澳门、海外的收益分别为190,459千港元、61,725千港元、5,565千港元,2023年分别为212,584千港元、44,761千港元、6,692千港元[13] - 2024年中国内地、香港的非流动资产分别为8,170千港元、8,165千港元,2023年分别为5,942千港元、6,359千港元[13] 主要客户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客户A、客户B的收益分别为38,119千港元、32,087千港元,2023年客户A、客户C的收益分别为67,183千港元、27,173千港元[15] 各业务线产品及服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热成像产品及服务收益为69,940千港元,2023年为71,778千港元,2024年较2023年下降约2.56%[16] - 2024年自稳定成像产品及服务收益为56,416千港元,2023年为44,120千港元,2024年较2023年增长约27.87%[16] - 2024年通用航空产品及服务收益为128,881千港元,2023年为146,557千港元,2024年较2023年下降约11.92%[16] - 2024年其他收益为2,512千港元,2023年为1,582千港元,2024年较2023年增长约58.8%[1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热成像产品及服务收益减少约2.6%,收益约为6990万港元,占集团本年度收益约27.1%[3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自稳定成像产品及服务收益约为5640万港元,较2023年增加约1240万港元或28.2%,占集团本年度收益约21.9%[41][4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通用航空产品及服务收益约为1.289亿港元,较2023年减少约1770万港元或12.1%,占集团本年度收益约50.0%[44][49] - 热成像产品及服务2024年收益约为6990万港元,较2023年减少约190万港元或2.6%[47] - 自稳定成像产品及服务收益增加主要因提供维修服务增加约1560万港元及船载自稳定成像产品等销售增加约1230万港元,部分被机载自稳定成像产品销售减少约1550万港元抵销[48] - 通用航空产品及服务收益减少主要因相关产品需求减少,现有客户的轻型及超轻型航空发动机及部件销售减少[44][49] - 热成像产品及服务毛利率从2023年的约25.5%降至2024年的约21.0%[50] 履约责任及预收额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分配至剩余履约责任的交易价格总计13,651千港元,2023年为16,576千港元[18] - 2024年一年内确认的预收额为7,426千港元,2023年为7,569千港元[18] - 2024年一年后确认的预收额为6,225千港元,2023年为9,007千港元[18] 税务政策相关 - 香港利得税税率为16.5%,集团一间附属公司首2,000,000港元应课税溢利税率为8.25%,余下为16.5% [23] - 中国内地经营的附属公司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部分符合税务优惠政策的小型微利企业,不超人民币3,000,000元的应课税收入按25%计算,税率为20% [24] 市场环境相关 - 2024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按年增长2.5%,中国内地按年增长5.0%[37] - 中国内地2024年1 - 11月通用飞行时数达123万小时,过去三年平均年增长率约12%[43] - 中国内地低空经济规模达人民币5060亿元,预计2026年将达人民币10645亿元[43]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25年全球增速为3.3%,低于3.7%的历史平均水平[45] 公司业务拓展相关 - 2025年1月公司在马来西亚成立新附属公司,拓展东亚及东南亚市场业务[46] 财务报表准则相关 - 公司本年度财务报表首次采纳多项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1] 公司上市相关 - 公司股份上市最终发售价为每股1.25港元,实际
彼岸控股(02885)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19 22:09
集团业务概况 - 本集团主要在中国内地及香港从事提供热成像产品及服务、自稳定成像产品及服务以及通用航空产品及服务[10] - 本集团的最终控股公司为彼岸阿尔法,其于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81] - 本集团主要从事提供热成像产品及服务、自稳定成像产品及服务,以及通用航空产品及服务[81] 经营环境 - 全球经济在疫情后开始复苏,但不同经济领域的整体消费增长仍面临挑战[11] - 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间的地缘政治局势不断加剧,深深影响了香港的营商环境、经济及地缘政治地位[11] 财务表现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本集团的毛利为47,765千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0.5%[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本集团的除税前溢利为3,853千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9.2%[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本集团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2,862千港元[8] - 集團於本期間內錄得收益約138.5百萬港元,同比增加約19.0%[13] - 母公司擁有人應佔純利同比增加約11.5%至約2.9百萬港元[13] - 熱成像產品及服務業務板塊收益下跌約22.4%,主要由於紅外線成像儀及納米定位系統的銷售減少[13] - 自穩定成像產品及服務業務板塊收益同比增加約112.0%,主要由於現有客戶對船載自穩定成像產品的需求增加[17] - 通用航空產品及服務業務板塊收益同比增加約15.3%[18] - 集團毛利由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約39.6百萬港元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約47.8百萬港元,毛利率由約34.0%增加至約34.5%[24] - 自穩定成像產品及服務毛利率由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約50.0%下降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約44.1%[24] - 集團其他收入及收益由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約1.0百萬港元增加約340.0%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約4.4百萬港元[25] - 集團銷售及分銷開支由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約13.6百萬港元增加約31.6%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約17.9百萬港元[25] - 集團行政開支由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約16.7百萬港元增加約19.8%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約20.0百萬港元[25] - 本集团的其他开支增加约46.4%,主要由于确认应收款项呆账撥備約6.6百萬港元[1] - 本集团的所得税开支增加約66.7%,主要由于本期间除税前溢利增加,而实际税率增加約5.4%[1] - 母公司擁有人應佔期內溢利維持相對穩定,為約2.9百萬港元[1] 现金流及资产负债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集团的总负债为333,821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2.6%[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集团的非控股权益为80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75.6%[9] - 本集團維持健康的流動資金狀況,流動資產淨值約309.7百萬港元[2] - 本集團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減少約20.9百萬港元,主要用於經營活動[2] - 本集團並無重大或然負債[2] - 於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本集團並無任何銀行借款,故資產負債比率不適用[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本集团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16,261千港元[7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本集团投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38,871千港元[7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本集团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3,398千港元[7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06,750千港元[8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集团无抵押及非受限制现金及银行结余为52,467千港元,无抵押及非受限制定期存款为169,883千港元[80] 资本运作 - 本公司股份上市所得款項淨額約81.2百萬港元,擬根據招股章程用途應用[3] - 由於疫情影響,本公司將原擬在中國內地設立研發中心的未動用所得款項淨額重新分配至其他迫切需要[3] - 根據招股章程,新得款項的原始分配為81,200千港元[34] - 所得款項的經修訂分配為81,200千港元[34] - 於本中期報告日期,已使用79,901千港元[34] - 於本中期報告日期,未使用的餘額為1,299千港元[34] - 餘下所得款項的預期使用時間表為二零二四年底前[34] - 本公司及其附屬公司於本期間內並無任何重組及重大投資[37] 人力资源 - 於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本集團共有154名僱員,員工成本總額約為30.5百萬港元[38,39] 公司治理 - 本公司董事及行政總裁於本公司股份中擁有合共75%的權益[45,46,47] - 本公司於本期間內一直遵守企業管治守則及證券交易的標準守則[41,42] - 本公司及其附屬公司於本期間內概無購買、出售或贖回任何本公司上市證券[43] - 公司持有彼岸阿爾法75%的股份[56] - 楊先生及其配偶王女士合共持有彼岸阿爾法75%的股份[56]
彼岸控股(02885)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8 11:26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益为138,473千港元,同比增长19.0%[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47,765千港元,同比增长20.6%[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3,853千港元,同比增长23.1%[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盈利为0.72港仙,同比增长10.8%[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总收益为138,473千港元,同比增长18.9%[1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益为138.5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9.0%[25]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同比增长11.5%至2.9百万港元[25] - 公司总收益从2023年上半年的116.4百万港元增加19.0%至2024年上半年的138.5百万港元[30]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从2023年上半年的2.6百万港元增加至2024年上半年的2.9百万港元[41] 资产与负债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流动资产净值为309,728千港元,同比下降3.4%[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资产净值为333,741千港元,同比下降2.5%[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22,350千港元,同比下降8.6%[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为44,104千港元,同比下降23.6%[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存货为98,076千港元,同比增长37.7%[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权益总值为333,741千港元,同比下降2.5%[4]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总额为64,584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1,851千港元下降10.1%[19]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为18,540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7,012千港元增长9.0%[22]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中,一年以上的账款为22,850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8,373千港元下降19.5%[20]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贸易应付款项中,三个月以上的应付款为11,542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2,502千港元下降7.7%[22] - 公司流动资产净值在2024年6月30日为309.7百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20.6百万港元有所下降[42]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在2024年6月30日为222.4百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43.3百万港元减少20.9百万港元[42] 市场与产品收益 - 中国内地市场收益为91,632千港元,同比增长0.2%[10] - 香港及澳门市场收益为44,269千港元,同比增长107.9%[10] - 海外市场收益为2,572千港元,同比下降29.3%[10] - 热成像产品及服务收益为28,718千港元,同比下降22.7%[12] - 自稳定成像产品及服务收益为39,026千港元,同比增长112.4%[12] - 通用航空产品及服务收益为69,305千港元,同比增长15.3%[12] - 热成像产品及服务板块收益下跌22.4%至28.8百万港元,占公司总收益20.8%[26] - 自稳定成像产品及服务板块收益同比增长112.0%至39.0百万港元,占公司总收益28.2%[27] - 通用航空产品及服务板块收益同比增长15.3%至69.3百万港元,占公司总收益50.0%[28] - 热成像产品及服务收益从2023年上半年的37.1百万港元减少22.4%至2024年上半年的28.8百万港元[30] - 自稳定成像产品及服务收益从2023年上半年的18.4百万港元增加112.0%至2024年上半年的39.0百万港元[31] - 通用航空产品及服务收益从2023年上半年的60.1百万港元增加15.3%至2024年上半年的69.3百万港元[32] 成本与开支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除税前溢利中,已售存货成本为83,948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73,299千港元增长14.5%[14] - 公司研发成本在2024年上半年为7,537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4,694千港元增长60.6%[14]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期内税项支出总额为984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629千港元增长56.4%[16] - 公司毛利率从2023年上半年的34.0%增加0.5%至2024年上半年的34.5%[33] - 自稳定成像产品及服务的毛利率从2023年上半年的50.0%减少至2024年上半年的44.1%[34] - 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从2023年上半年的1.0百万港元增加340.0%至2024年上半年的4.4百万港元[36]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的13.6百万港元增加31.6%至2024年上半年的17.9百万港元[37] - 行政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的16.7百万港元增加19.8%至2024年上半年的20.0百万港元[38] 现金流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6.3百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3.8百万港元大幅增加[42]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38.9百万港元,而2023年同期为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10.8百万港元[42] 公司战略与展望 - 公司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将面临地缘政治不确定性、通胀及财务状况收紧等挑战[29] - 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新产品以加强产品组合[29] - 公司看好STEM教育前景,并计划继续发展相关业务[29]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公司致力于高水平的企业管治标准,并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之企业管治守则[51] - 公司全体董事确认在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内遵守了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52]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未经审核中期简明综合财务报表,认为报告已根据适当会计政策及上市规则编制[54] - 董事会不建议在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内派付中期股息[55] - 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在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内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5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中期业绩公告将在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刊发[57] 其他 - 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7,364千港元,同比增长41.2%[10] - 客户A和客户B分别贡献收益28,425千港元和15,923千港元,占总收益超过10%[11] - 银行利息收入为4,100千港元,同比增长554.6%[12] - 公司无重大或然负债,且未抵押任何资产[43][46] - 公司资本架构在2024年上半年无重大变动[44] - 公司承受外汇风险,主要来自以美元及欧元计值的业务交易及销售成本[45] - 公司上市所得款项净额为81.2百万港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使用79.901百万港元,剩余1.299百万港元[48] - 公司员工总数为154名,2024年上半年员工成本总额为30.5百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0.6百万港元增加[50]
彼岸控股(02885)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2 09:19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號为2885[4] - 公司网站为www.peiport.com[4] - 公司主要在中国内地及香港从事热成像、自稳定成像和通用航空产品及服务业务[34]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公司总收益为264,037千港元,较2022年的245,612千港元增长约7.5%[2][6] - 2023年公司毛利为81,429千港元,2022年为72,729千港元[2] - 2023年公司除税前亏损4,366千港元,2022年亏损5,267千港元[2] - 2023年公司年度亏损3,596千港元,2022年亏损3,645千港元[2] - 2023年公司总资为408,814千港元,2022年为419,818千港元[2] - 2023年公司总负债为66,569千港元,2022年为67,337千港元[2] - 2023年公司收益增加约1840万港元至约2.64亿港元,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330万港元[37] - 2023年公司总收益约264.0百万港元,较2022年的约245.6百万港元增加约18.4百万港元,增幅7.5%[58] - 2023年公司毛利约81.4百万港元,较2022年的约72.7百万港元增加,毛利率从29.6%增至30.8%,增加约1.2%[65] - 2023年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约4.9百万港元,较2022年的约2.3百万港元增加约2.6百万港元,增幅113.0%[71]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2年约3050万港元增至2023年约3330万港元,增加约280万港元,增幅9.2%[73] - 行政开支从2022年约3490万港元增至2023年约3850万港元,增加约360万港元,增幅10.3%[76] - 其他开支从2022年约1440万港元增至2023年约1830万港元,增加约390万港元,增幅27.1%[78] - 财务成本2022年约50万港元,2023年约60万港元,维持相对稳定[80] - 所得税抵免从2022年约160万港元(经重列)减至2023年约80万港元,减少约80万港元,减幅50.0%[81]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亏损2022年约320万港元(经重列),2023年约330万港元,维持相对稳定[83] - 2023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净值约3.206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3.317亿港元[84] - 2023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约1470万港元,2022年为4080万港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约1660万港元,2022年为4170万港元;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约1260万港元,与2022年持平[84][85] - 2023年底公司员工总数为154名,2022年底为149名;2023年员工成本总额约4950万港元,2022年为4730万港元[101] 通用航空产品及服务业务板块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通用航空产品及服务业务板块发展良好,受国内低空经济政策和需求增加影响销售显著增加[8] - 通用航空产品及服务近年进入泰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市场,每年收益均有增长[8][9] - 2023年通用航空产品及服务业务板块收益按年增加约2910万港元或24.8%,收益约为1.466亿港元,占集团收益约55.5%[51] - 预计2024年公司通用航空产品及服务业务板块收益将增长[29][30] - 2023年通用航空产品及服务收益约146.6百万港元,较2022年的约117.5百万港元增加约29.1百万港元,增幅24.8%[63] - 2022 - 2023年通用航空产品及服务毛利率分别约为29.5%及29.7%,维持相对稳定[70] - 通用航空产品及服务业务板块服务及产品分轻型及超轻型航空发动机及相关部件分销、维修培训课程、维修及支援服务三类[47] - 通用航空产品及服务业务板块维修培训和支援服务在珠海维修中心经营,总面积约1200平方米[47] - 中国内地2023年总通用飞行时数达135.7万小时,过去三年平均年增长率逾12%[49] 热成像产品及服务业务板块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热成像产品及服务业务板块收益减少约6.1%,收益约为7180万港元,占集团收益约27.2%[40][42] - 热成像产品及服务业务板块产品分自有品牌PTi产品、其他品牌产品和热成像监测服务三类[39] - 2023年热成像产品及服务收益约71.8百万港元,较2022年的约76.5百万港元减少约4.7百万港元,减幅6.1%[58] - 2023年热成像产品及服务毛利率约25.5%,较2022年的约18.6%增加约6.9%[66] 自稳定成像产品及服务业务板块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自稳定成像产品及服务业务板块收益按年减少约690万港元或13.6%,收益约为4400万港元,占集团收益约16.7%[45] - 自稳定成像产品及服务业务板块产品以自有品牌SkyEye、SeaVision及PGs交易,还提供租赁、培训和技术支援服务[43] - 2023年自稳定成像产品及服务收益约44.0百万港元,较2022年的约50.9百万港元减少约6.9百万港元,减幅13.6%[60] - 2023年自稳定成像产品及服务毛利率约43.2%,较2022年的约46.4%减少约3.2%[68] 公司发展规划 - 2023年公司投入资金和人力扩大内地及香港研发团队,加强合作并推出人工智能自动检测系统[10] - 2023年公司派发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12] - 2024年公司将扩大研发和营销团队,研发含自主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产品并推广[14] - 2024年公司将加大对现有三大业务板块投资,保持通用航空产品及服务业务板块收益增长[14] - 公司教育中心将继续开拓STEM教育业务,加入本地化内容[16] - 公司将继续研发热成像系统集成产品,注入人工智能概念和技术增强竞争力[19] - 公司自稳定成像产品在高电压输送线路检测使用率高,2024年将保持质量并投入资源提升先进性[22][23] - 公司自稳定成像产品应用于空中交通管理及监控,将拓展此业务板块增加收益[25] - 2024年公司将推出新产品并通过现有销售网络推广,继续投资研发[54] 公司上市相关信息 - 公司股份上市最终发售价为每股1.25港元,实际上市所得款项净额约8120万港元(经扣除上市开支)[95]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无重大或然负债、重大资本承担、资产抵押,因无银行借款,资产负债比率不适用[88][89][93][94] - 上市所得款项净额原始分配额为81200千港元,经修订分配额仍为81200千港元,截至报告日期已使用77235千港元,未使用3965千港元[98] 公司股息相关信息 - 董事会建议支付2023年度末期股息每股1.35港仙,特别股息每股1.35港仙,股息总额每股2.70港仙[102][104][105] - 建议末期股息及特别股息待2024年6月12日股东周年大会批准,预计2024年7月8日或之前派付[106] - 为确定出席股东周年大会及投票资格,公司将于2024年6月5日至12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108] - 为确定获取建议末期股息及特别股息资格,公司将于2024年6月24日至26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109] 公司管理层信息 - 杨伦桢先生75岁,为集团创办人、董事会主席及执行董事,2017年12月19日获委任为董事[111] - 杨先生在光电学及通用航空行业拥有超25年经验,1998年4月创办集团并担任董事总经理[112][113] - 王女士67岁,在光电学及通用航空行业拥有逾25年经验,1998年4月加入集团,2019年4月1日起担任彼岸科航董事总经理[117][119] - 杨振泰先生36岁,在光电学及通用航空行业拥有逾7年经验,2016年2月加入集团,2019年4月1日起担任彼岸科航业务发展总监[124][125][126] - 杨先生1982年6月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工程学士学位,1993年3月获ROTAX超轻型飞机发动机服务及保养课程文凭等多项资格[112][116] - 王女士1982年6月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工程学士学位[121] - 杨先生1989年担任中国红外分析学会常务理事,2004年任梅州市梅江區经济社会发展顾问等[114] - 王女士2017年12月19日获委任为董事[118] - 杨振泰先生2018年8月22日获委任为董事[124] - 杨先生1982年2月 - 1985年5月在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第六一一研究所任职飞机机械设计师[112] - 王女士1982年2月 - 1986年5月在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第六一一研究所从事航空机械研究工作[119] - 牛鍾洁先生56岁,2018年12月18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同时担任提名委员会主席及审核、薪酬委员会成员[129] - 牛鍾洁先生2008年2月至2015年1月任睿智金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2007年9月至今任睿智金融国际有限公司董事[130] - 牛鍾洁先生自2007年11月起担任睿智金融国际有限公司第1类和第6类受规管活动负责人,自2008年12月和2010年7月起分别担任睿智金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第4类和第9类受规管活动负责人[130][131] - 牛鍾洁先生自2019年5月27日起任南京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自2023年6月26日和9月15日起分别任新媒体企划有限公司和星光文化娱乐集团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32] - 杨晓芙女士48岁,2018年12月18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同时担任审核委员会主席及提名委员会成员[133] - 杨晓芙女士在财务及会计方面拥有逾20年经验,曾在多间公司任职,1997年9月至1999年3月在香港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任职等[136][137] - 杨晓芙女士1997年获香港理工大学会计学文学(荣誉)学士学位,2007年1月获认可为香港会计师公会会员,自2006年5月起成为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会员[138][139] - 侯珉先生59岁,2018年12月18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同时担任薪酬委员会主席及审核委员会成员[140] - 侯珉先生在航空业拥有逾20年经验,1980年至1994年参军,1994年9月至2002年3月在北京海关办事处海关缉私局任职等[142] - 侯珉先生1982年12月修毕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四航空学校战斗机驾驶员学位,1994年7月取得中国陆军参谋学院军事科学学士学位[146] - 史溯帆女士54岁,1999年5月加入公司,负责整体行政及人力资源管理,有超25年营销经验[148][149][150] - 关亮宇先生47岁,1999年9月加入公司,负责整体技术产品及供应商关系管理,有超20年工程领域经验[153] - 夏晓明先生64岁,2002年加入公司,负责产品研发,在光电学及通用航空行业有超20年经验[155] - 梁展鋥女士37岁,2017年12月加入公司,负责秘书、合规及财务会计运作,有超14年财务会计经验[159] 公司企业管治信息 - 公司呈列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企业管治报告[163] - 自2019年1月11日上市日期起,公司采纳企业管治守则的原则及守则条文[166] - 董事会认为公司在2023年遵守企业管治守则所有适用守则条文并采纳建议最佳惯例[168] - 公司采纳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作为自身证券交易守则[169] - 全体董事确认在回顾年度内遵守标准守则[170] - 董事会是公司主要决策机构,负责监管集团业务、策略决策及表现[171] - 董事会由六名成员组成,包括三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75] - 所有董事按三年任期委任,可提前不少于三个月书面通知终止[181] - 每届股东周年大会上,三分之一董事须轮席退任,每位董事至少每三年轮席退任一次[183] - 牛鍾洁先生及楊曉芙女士将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席退任及符合资格膺选连任[183] - 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三分之一以上,其中一名拥有适当专业资格或会计等专长[185] - 各独立非执行董事与公司订立初始期限三年的委任函,可提前终止[189] - 董事会成立三个委员会,即审核、薪酬和提名委员会[192] - 审核委员会自2018年12月18日成立,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95] - 审核委员会主席为楊曉芙女士[196] - 审核委员会主要职责包括外聘核数师相关建议、财务报表审核等[197] - 回顾年度审核委员会举行四次会议[199] - 审核委员会与外聘核数师在管理层缺席下举行一次会议[200] - 审核委员会审阅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199] - 审核委员会审阅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年度业绩[199]
彼岸控股(02885)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6 10:06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收益为264,037千港元,2022年为245,612千港元,同比增长约7.5%[1] - 2023年年度亏损为3,596千港元,2022年为3,645千港元,亏损幅度略有收窄[1] - 2023年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亏损为0.82港仙,2022年为0.81港仙[2] - 2023年非流动资产总值为22,799千港元,2022年为25,201千港元,同比下降约9.5%[3] - 2023年流动资产总值为386,015千港元,2022年为394,617千港元,同比下降约2.2%[3] - 2023年流动负债总值为65,446千港元,2022年为62,879千港元,同比增长约4.1%[3] - 2023年资产净值为342,245千港元,2022年为352,481千港元,同比下降约2.9%[3] - 2023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342,332千港元,2022年为352,235千港元,同比下降约2.8%[3] - 2023年和2022年所得税抵免分别为 - 11千港元、 - 37千港元,年度亏损分别为 - 11千港元、 - 37千港元[18] - 2023年和2022年总收益分别为264,037千港元、245,612千港元,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分别为4,903千港元、2,302千港元[24][28] - 2023年已售存货成本为173,646千港元,2022年为160,085千港元[29] - 2023年研发成本为10,672千港元,2022年为8,732千港元[29] - 2023年即期税项为2,562千港元,递延税项为 - 3,332千港元,税项抵免总额为 - 770千港元[34] - 2023年建议末期股息及特别股息共10,800千港元,2022年为5,400千港元[35] - 2023年和2022年计算每股亏损所用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均为400,000千股[38]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总计57,705千港元,2022年为75,098千港元[38]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减值亏损拨备年末为14,146千港元,2022年为2,272千港元[4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收益增加约1840万港元至约2.64亿港元,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330万港元[48] - 2023年贸易应付款项总计1701.2万港元,2022年为2075.9万港元 [42] - 公司2023年总收益约264.0百万港元,较2022年的约245.6百万港元增加约18.4百万港元或7.5%[61] - 公司2023年毛利约81.4百万港元,毛利率约30.8%,较2022年的约72.7百万港元和29.6%分别增加和提升约1.2%[64] - 其他收入及收益2023年约4.9百万港元,较2022年的约2.3百万港元增加约2.6百万港元或113.0%[70] - 销售及分销开支2023年约33.3百万港元,较2022年的约30.5百万港元增加约2.8百万港元或9.2%[71] - 行政开支2023年约38.5百万港元,较2022年的约34.9百万港元增加约3.6百万港元或10.3%[72] - 其他开支2023年约18.3百万港元,较2022年的约14.4百万港元增加约3.9百万港元或27.1%[73]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亏损2022年约3.2百万港元,2023年约3.3百万港元,维持相对稳定[76]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32060万港元,2022年为33170万港元[77] - 截至2023年和2022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约为24330万港元和24460万港元[7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约为1470万港元,2022年为4080万港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约为1660万港元,2022年为4170万港元;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约为1260万港元,与2022年持平[77]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有154名雇员,2022年为149名;2023年度员工成本总额(不包括董事及行政总裁薪酬)约为4950万港元,2022年为4730万港元[88] 各地区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和2022年来自中国内地的收益分别为212,584千港元、206,465千港元,香港及澳门分别为44,761千港元、34,481千港元,海外分别为6,692千港元、4,666千港元[21] - 2023年和2022年中国内地非流动资产分别为5,942千港元、7,080千港元,香港分别为6,359千港元、10,808千港元[22] 主要客户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和2022年客户A贡献收益分别为67,183千港元、49,111千港元,客户B2023年贡献收益为27,173千港元[23] 各业务板块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和2022年热成像产品及服务收益分别为71,778千港元、76,507千港元,自稳定成像产品及服务分别为44,120千港元、50,946千港元,通用航空产品及服务分别为146,557千港元、117,441千港元[24] - 2023年无经营租赁收入,2023年为612,000港元[25] - 2023年和2022年分配至剩余履约责任一年內预期确认收益金额分别为7,569千港元、7,235千港元,一年后分别为9,007千港元、11,176千港元[27] - 2023年和2022年银行利息收入分别为4,279千港元、345千港元,政府补助分别为269千港元、885千港元[28] - 2023年热成像产品及服务业务板块收益约7180万港元,较2022年减少约6.1%,占本年度收益约27.2% [49][51] - 2023年自稳定成像产品及服务业务板块收益约4400万港元,较2022年减少约690万港元或13.6%,占本年度收益约16.7% [53] - 2023年通用航空产品及服务业务板块收益约1.466亿港元,较2022年增加约2910万港元或24.8%,占本年度收益约55.5% [56] - 2023年中国内地总通用飞行时数达135.7万小时,过去三年平均年增长率逾12% [55] - 热成像产品及服务2023年收益约71.8百万港元,较2022年的约76.5百万港元减少约4.7百万港元或6.1%[61] - 自稳定成像产品及服务2023年收益约44.0百万港元,较2022年的约50.9百万港元减少约6.9百万港元或13.6%[62] - 通用航空产品及服务2023年收益约146.6百万港元,较2022年的约117.5百万港元增加约29.1百万港元或24.8%[63] 税务政策相关 - 香港利得税税率为16.5%,附属公司首2,000,000港元应课税溢利税税率为8.25%,余下为16.5% [33] - 中国内地附属公司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符合优惠政策的小型微利企业部分收入按20%计算[34] 财务报表准则相关 - 公司本年度财务报表首次采纳多项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12] - 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修订本要求实体披露重大会计政策资料[13] 递延税项相关 - 2023年和2022年12月31日及2022年1月1日,递延税项资产分别为37千港元、39千港元、79千港元;递延税项负债分别为9千港元、0千港元、3千港元[17]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相关 - 报告期末已就若干个别客户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计提减值拨备12,477,000港元[41] - 2023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账面总值4.6897亿港元,预期信贷亏损166.9万港元 [42] - 2022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账面总值7.737亿港元,预期信贷亏损227.2万港元 [42] 公司未来发展规划 - 2024年公司将推出新研发产品,通过现有销售网络及维修中心推广至各销售市场 [58] - 公司对STEM教育前景乐观,将继续发展STEM业务 [59] 公司上市相关 - 公司股份上市最终发售价为每股1.25港元,实际上市所得款项净额约为8120万港元[84] - 截至业绩公告日期,上市所得款项净额已使用7723.5万港元,未使用396.5万港元[86] 公司治理相关 - 公司审核委员会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杨晓芙女士为审核委员会主席[95] - 公司独立核数师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同意业绩公告所载集团财务数据以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金额为基准,但未就业绩公告作出核证[97][98] 或然负债、资本承担和资产抵押情况 - 2023年和2022年12月31日,集团均无重大或然负债、重大资本承担和资产抵押[78][79][82] 公司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直至业绩公告日期,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89] 公众持股情况 - 业绩公告日期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至少25%由公众人士持有[99] 股东周年大会相关 - 公司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4年6月12日举行[100] - 董事会建议派付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每股1.35港仙[101] - 董事会建议派付特别股息每股1.35港仙,股息总额为每股2.70港仙[102] - 建议末期股息及特别股息待2024年6月12日股东周年大会批准,预计2024年7月8日或之前派付[103] - 为确定出席股东周年大会及投票资格,2024年6月5日至6月12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104] - 为确定获取股息资格,2024年6月24日至6月26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105] 信息披露相关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年度业绩公告将在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公布[106] - 2023年年度报告将寄发股东并在相关网站公布[106] 公司人员构成 - 公告日期执行董事为杨伦桢、王群力、杨振泰,独立非执行董事为牛钟洁、杨晓芙、侯珉[107]
彼岸控股(02885)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19 10:36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益为116,40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19,397千港元[5]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毛利为39,61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8,524千港元[5] - 2023年上半年公司除税前溢利为3,12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198千港元[5] - 2023年上半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2,61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725千港元[5]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408,03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19,818千港元[6]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负债为(60,114)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7,337)千港元[6] - 2023年6月30日公司非控股权益为(128)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46)千港元[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益约116.4百万港元,同比下跌约2.5%[10] - 2023年上半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约2.6百万港元,同比下跌约0.1百万港元[10][1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益约为1.16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194亿港元减少约2.5%[29] - 集团毛利从2022年6个月约3850万港元增至2023年约3960万港元,毛利率从约32.2%增至约34.0%,增加约1.8%[36] - 集团其他收入及收益从2022年6个月约1500万港元降至2023年约1000万港元,减少约500万港元或33.3%[43] - 集团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2年6个月约1.22亿港元增至2023年约1.36亿港元,增加约140万港元或11.5%[45] - 集团行政开支从2022年6个月约1560万港元增至2023年约1670万港元,增加约110万港元或7.1%[46] - 集团其他开支减少约190万港元或21.6%,主要因2023年6个月已撇销贸易应收款项减少[4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净资产约3.256亿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2.319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减少约1270万港元[5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约为380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400万港元[5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约为1080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40万港元[5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约为370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340万港元[57] - 2023年上半年收益为11.6404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11.9397亿港元[114] - 2023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250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49.7万港元[11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261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725千港元[11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值为2474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458千港元[117] - 2023年上半年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为0.65港仙,2022年同期为0.68港仙[11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24819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5201千港元[11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值为5764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2879千港元[11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净资产为325571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31738千港元[11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347916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52481千港元[11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储备为343788千港元,2022年6月30日(经重列)为355752千港元[118] - 2023年上半年全面收益总额为83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35千港元[11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总权益为347916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52481千港元[117]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375.3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400.8万港元[119]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1082.1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44.6万港元[119]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367.5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343.8万港元[119] - 2023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1824.9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789.2万港元[120] - 2023年上半年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05598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2.23963亿港元[120] - 2023年上半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82931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2.13565亿港元[12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2022年12月31日和2022年1月1日,递延税项资产分别为27千港元、39千港元和79千港元[14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2022年12月31日和2022年1月1日,递延税项负债分别为1千港元、0千港元和3千港元[14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开支分别减少13千港元和32千港元[14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亏损分别减少13千港元和32千港元[141] - 2023年和2022年上半年,中国内地收入分别为91,469千港元和95,061千港元[146] - 2023年和2022年上半年,香港及澳门收入分别为21,299千港元和20,592千港元[146] - 2023年和2022年上半年,海外收入分别为3,636千港元和3,744千港元[146] - 2023年和2022年上半年,公司总营收分别为116,404千港元和119,397千港元[146] - 2023年上半年总收益为116,40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19,397千港元[150]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为1,03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532千港元[153]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计算中,已售存货成本73,29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76,194千港元[154] - 2023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88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513千港元[154] - 2023年上半年研发成本4,69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935千港元[154] - 2023年上半年雇员福利开支(不含董事及行政总裁薪酬)为20,62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0,109千港元[154] - 2023年上半年汇兑差额净额为5,94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447千港元[154] - 2023年上半年即期税项208.8万港元,递延税项 - 145.9万港元,税项支出总额62.9万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13.2万港元、56.9万港元、70.1万港元[156] - 2023年上半年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261.8万港元,2022年同期(经重列)为272.5万港元,加权平均股数均为4亿股[158] - 2023年上半年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成本82.1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9.1万港元[159] - 2023年上半年出售账面净值14.4万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出售亏损净额13.9万港元,2022年同期无出售[160]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总值6554.9万港元,减值后为6332.6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7737万港元、7509.8万港元[161]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1500.1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075.9万港元[164] - 已发行及缴足4亿股每股面值0.01港元普通股,2023年6月30日及2022年12月31日股本均为400万港元[165] - 2023年上半年支付董事租赁费用0,收购使用权资产133.8万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21.7万港元、491万港元[166] - 2023年上半年主要管理人员袍金为189千港元,与2022年上半年持平[169] - 2023年上半年主要管理人员薪金、津贴及实物福利为2640千港元,2022年上半年为2494千港元,同比增加146千港元[169] - 2023年上半年主要管理人员退休金计划供款为9千港元,与2022年上半年持平[169] - 2023年上半年主要管理人员总薪酬为2838千港元,2022年上半年为2692千港元,同比增加146千港元[169]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热成像产品及服务收益约为371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230万港元减少约12.3%,占公司收益约31.9%(去年同期为35.3%)[13][29] - 自稳定成像产品及服务收益约为184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260万港元增加约46.0%,占公司收益约15.8%(去年同期为10.6%)[16][32] - 通用航空产品及服务收益约为601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6430万港元减少约6.5%,占公司收益约51.6%(去年同期为53.9%)[21][22] - 热成像产品及服务收益减少主要因SF6气体成像仪及超声波产品需求减少,导致向现有客户的相关产品销售减少[29][30] - 自稳定成像产品及服务收益增加主要由于现有客户对飞机自稳定成像产品的需求增加[17][32][33] - 通用航空业务的维修培训课程及维修支援服务主要在广东珠海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的维修中心经营[19] - 通用航空产品及服务收益从2022年6个月约6430万港元降至2023年约6010万港元,减少约420万港元或6.5%[34] - 热成像产品及服务毛利率从2022年约26.5%增至2023年约29.9%[37] - 自稳定成像产品及服务毛利率从2022年约57.9%降至2023年约50.0%[39] - 通用航空产品及服务毛利率2022年约31.1%,2023年约31.6%,维持相对稳定[41] 公司上市及资金分配情况 - 公司股份上市最终发售价为每股1.25港元,实际上市所得款项净额约为8120万港元[6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设立新研发中心原始分配额为3960万港元,经修订分配额为1960万港元,已使用1674.3万港元,未使用285.7万港元[7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提高产品认知度及资格原始分配额为1730万港元,经修订分配额为2730万港元,已使用2215.8万港元,未使用514.2万港元[7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巩固销售实力及把握新销售机遇原始分配额为2110万港元,经修订分配额为3110万港元,已使用2744.6万港元,未使用365.4万港元[7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购买新资讯科技硬件及软件原始分配额和经修订分配额均为250万港元,已使用250万港元[7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营运资金原始分配额和经修订分配额均为70万港元,已使用70万港元[70] 公司人员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共有153名雇员,2022年12月31日为149名;本期员工成本总额约为2060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010万港元[72] 公司合规情况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遵守上市规则附录14所载企业管治守则的所有适用守则条文[76]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所载标准守则作为证券交易守则,全体董事在2023年上半年遵守该守则必守标准[78][7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公司上市证券[80] 公司股权结构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杨伦桢先生和王群力女士在公司普通股中分别拥有3亿股股份,持股概约百分比均为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