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瑞昌国际控股(01334)
icon
搜索文档
瑞昌国际控股:邹醒龙获委任为公司秘书
智通财经· 2025-09-29 12:09
瑞昌国际控股(01334)发布公告,李忠成先生已辞任(i)公司秘书;(ii)根据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 市规则第3.05条的公司授权代表;及(iii)根据香港法例第622章公司条例第16部在香港代表公司接受送达 法律程序文件及通知的代表,自2025年9月29日起生效。 于李先生辞任公司秘书、授权代表及法律程序代理人后,邹醒龙先生已获委任为公司秘书、授权代表及 法律程序代理人,自2025年9月29日起生效。 ...
瑞昌国际控股(01334):邹醒龙获委任为公司秘书
智通财经网· 2025-09-29 12:05
智通财经APP讯,瑞昌国际控股(01334)发布公告,李忠成先生已辞任(i)公司秘书;(ii)根据香港联合交易 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第3.05条的公司授权代表;及(iii)根据香港法例第622章公司条例第16部在香港 代表公司接受送达法律程序文件及通知的代表,自2025年9月29日起生效。 于李先生辞任公司秘书、授权代表及法律程序代理人后,邹醒龙先生已获委任为公司秘书、授权代表及 法律程序代理人,自2025年9月29日起生效。 ...
瑞昌国际控股(01334.HK):李忠成辞任公司公司秘书
格隆汇· 2025-09-29 12:04
格隆汇9月29日丨瑞昌国际控股(01334.HK)宣布,李忠成已辞任(i)公司公司秘书;(ii)根据香港联合交易 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第3.05条的本公司授权代表;及(iii)根据香港法例第622章公司条例第16部在香 港代表公司接受送达法律程序文件及通知的代表,自2025年9月29日起生效。 董事会进一步宣布,于李忠成辞任公司秘书、授权代表及法律程序代理人后,邹醒龙已获委任为公司秘 书、授权代表及法律程序代理人,自2025年9月29日起生效。 ...
瑞昌国际控股(01334) - 更换公司秘书、授权代表及法律程序代理人
2025-09-29 11:54
香 港 交 易 及 結 算 所 有 限 公 司 及 香 港 聯 合 交 易 所 有 限 公 司 對 本 公 告 的 內 容 概 不 負 責,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就因本公告全部或 任何部分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RUICHANG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瑞 昌 國 際 控 股 有 限 公 司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的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1334) 更換公司秘書、授權代表及法律程序代理人 瑞昌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本公司」)董事(「董事」)會(「董事會」)謹此宣佈,李忠成 先生(「李先生」)已辭任(i)本公司公司秘書(「公司秘書」);(ii)根據香港聯合交易所 有 限 公 司(「 聯 交 所 」)證 券 上 市 規 則 第 3.05 條 的 本 公 司 授 權 代 表(「 授 權 代 表 」); 及(iii)根據香港法例第622章公司條例第16部在香港代表本公司接受送達法律程序 文件及通知的代表(「法律程序代理人」),自二零二五年九月二十九日起生效。 瑞昌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董事會主席、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 鄒先生於 ...
瑞昌国际控股(01334)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12 14:37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益为人民币151799千元,同比下降32.5%[10]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人民币151.8百万元[20] - 公司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224.9百万元下降32.5%至2025年上半年的人民币151.8百万元[26] - 收益同比下降32.5%至15.18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22.49亿元减少7.31亿元[93] - 总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224,894千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51,799千元,降幅32.5%[112] - 毛利为人民币39910千元,同比下降47.0%[10] - 公司实现毛利约人民币39.9百万元[20] - 毛利从人民币75.3百万元下降47.0%至人民币39.9百万元[36] - 毛利率大幅下降至26.3%,去年同期为33.5%,毛利减少35.0%至3.99亿元[93] - 净亏损为人民币38060千元,去年同期为纯利11525千元[10]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人民币38.1百万元[20] - 公司由盈利1150万元人民币转为净亏损3810万元人民币[43] - 公司由盈转亏,录得净亏损3.81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1.15亿元[93] - 公司除税前亏损为3786.1万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除税前溢利1551.5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44.1%[125] - 公司期内亏损为3796.7万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溢利1152.5万元人民币[127]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人民币7.59分,去年同期为盈利3.07分[1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成本从人民币149.6百万元下降至人民币111.9百万元,主要因材料及部件成本减少[35] - 销售开支从人民币14.4百万元增至人民币14.9百万元,主要因销售人员增加和薪资上涨[38] - 行政开支由2140万元人民币增至354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5.4%[39] - 研发开支由1470万元人民币增至225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1%[40] - 研发开支同比增加52.7%至2.25亿元,行政开支增加65.1%至3.54亿元[93] - 研发成本大幅增加至2247.3万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1472.3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6%[126] - 员工成本总额增加至3890.5万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3111.8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0%[126] - 财务成本由280万元人民币降至250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7%[41] - 财务成本从2,472千元增至2,836千元,增幅14.7%,主要因银行借款利息从2,297千元增至2,748千元[119] - 其他收入及收益从人民币3.2百万元下降至人民币1.5百万元,因政府补助减少[37] - 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从1,548千元增长至3,191千元,增幅106.1%,主要因政府补助从445千元增至2,716千元[117] - 所得税开支由400万元人民币降至20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5.0%[42] - 所得税开支从3,990千元大幅下降至199千元,降幅95.0%[12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硫回收设备及VOC焚烧设备收益从人民币73.1百万元下降45.8%至人民币39.6百万元[28] - 催化裂化设备收益从人民币132.7百万元下降60.0%至人民币53.1百万元[29] - 工艺燃烧器收益从人民币16.6百万元增长126.5%至人民币37.6百万元[30] - 换热器收益从人民币2.6百万元大幅增长726.9%至人民币21.5百万元[31] - 硫回收设备及VOC焚烧设备收益从73,112千元下降至39,621千元,降幅45.8%[112] - 催化裂化设备收益从132,673千元下降至53,079千元,降幅60.0%[112] - 工艺燃烧器收益从16,552千元增长至37,580千元,增幅127.0%[112] - 换热器收益从2,557千元增长至21,519千元,增幅741.6%[112] 各地区表现 - 公司增设迪拜子公司并进入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供应商名单[1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国际原油价格在报告期末为65.11美元/桶,较年初有所回落[11] - INE原油期货结算价在报告期末为人民币496.10元/桶,较年初高点出现明显回调[11] - 全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且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超30%[12] - 石化化工央国企资本开支规模为人民币2485亿元[12] - 高端化工新材料投资上半年增速达18%[13] - 炼化一体化相关项目投资占比突破35%[13] - 化工板块利润同比收缩12%[13] - 公司获霍尼韦尔UOP旗下凯勒特中国售后业务委托及独家合作许可[17] 现金流 - 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96.685百万元,较去年同期人民币11.257百万元大幅增加759%[97]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16.74百万元,较去年同期人民币2.974百万元增加463%[97] - 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人民币76.383百万元,去年同期为所用现金净额人民币9.752百万元[9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人民币37.042百万元,较去年同期人民币23.983百万元增加55%[97] - 期末现金及银行结余为人民币92.732百万元,较去年同期人民币21.67百万元增加328%[97] - 新增银行及其他借款为人民币130百万元,较去年同期人民币77.403百万元增加68%[97] - 偿还银行及其他借款为人民币45.458百万元,较去年同期人民币72.086百万元减少37%[97] - 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支出为人民币15.243百万元,较去年同期人民币2.83百万元大幅增加439%[9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9270万元人民币(2024年末:1.299亿元人民币)[45] - 现金及银行结余减少28.6%至9.27亿元,较期初12.99亿元减少3.72亿元[94] 资产负债和借款 - 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由1.052亿元人民币增至1.8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0.3%[46] - 银行及其他借款大幅增加,流动部分达10.97亿元,非流动部分新增8.00亿元[94][95] - 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从105,158千元激增至189,700千元,增幅80.4%[137] - 无抵押贷款从5,358千元大幅增加至70,000千元,增幅1206.3%[137] - 非即期借款从0元增加至80,000千元[137] - 有抵押贷款利率范围为2.50%-3.80%[137] - 一年内到期的银行借款为109,700千元[138] - 资本负债比率由29.4%升至57.0%[48] - 抵押资产账面总值:物业厂房设备800万元人民币,使用权资产3250万元人民币[49]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增加5.2%至26.56亿元[94] - 贸易应收款项账面价值增长至25.91亿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底23.69亿元人民币,增长9.4%[132] - 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拨备期末余额增加至1997.1万元人民币,相比期初1690.8万元人民币,增长18.1%[135] - 应收票据减少至646.3万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底1569.7万元人民币,下降58.8%[132] - 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总额从154,430千元下降至128,909千元,降幅16.5%[136] - 90天内账龄的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从100,887千元减少至60,196千元,降幅40.3%[136] - 91至180天账龄的应付金额从17,005千元大幅增加至37,374千元,增幅119.7%[136] - 权益总额下降10.4%至34.79亿元,主要因保留溢利减少[95][96] - 应付股息1.03亿元,去年同期无此项负债[94] - 非控股权益大幅增加至1.78亿元,主要来自非控股股东出资1.76亿元[95][96]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基金)为人民币9.262百万元,较期初人民币9.35百万元减少0.9%[105][107] - 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金融资产(非上市权益投资)为人民币18.594百万元,较期初人民币18.632百万元减少0.2%[105][107] - 非上市权益投资公平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18,632千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8,594千元,减少38千元[111] - 若相关投资资产净值变动5%,将导致投资账面值增加或减少约930千元(2025年6月30日)和932千元(2024年12月31日)[111] - 物业及设备购入金额达1524.3万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271.9万元人民币,大幅增长460.6%[130] - 资本承担中的物业及设备承诺从11,194千元大幅减少至372千元,降幅96.7%[140] - 应收控股股东款项从0元增加至179千元[142] - 公司累计税项亏损达1.20亿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8800.7万元人民币,增长36.5%[125] 公司治理和股东结构 - 董事会主席与行政总裁由同一人兼任违反企业管治守则C.2.1条[76] - 财务总监付聪先生于2025年7月31日辞任[81]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500,000,000股[62][64] - 陆波先生通过信托及控制法团合计持股169,769,503股(33.95%)[60][64] - 陆晓静女士通过信托及控制法团合计持股169,769,503股(33.95%)[60][64] - 白薇女士通过配偶权益持股169,769,503股(33.95%)[60][64] - 邵松先生通过配偶权益持股169,769,503股(33.95%)[60][64] - TCT (BVI) Limited实益持股328,342,526股(65.66%)[64] - THE CORE TRUST COMPANY LIMITED作为受托人持股328,342,526股(65.66%)[64] - 黄山建投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股28,570,000股(5.71%)[64] - 所有披露权益均为好仓(无淡仓)[62][64] - 公司宣派末期股息总额2000万元人民币,每股0.04元人民币[128] 股份激励计划 - 股份激励计划可供授出购股权50,000,000份(占已发行股份10%)[67] - 计划授权限额为上市日已发行股份总数10%相当于50000000股[69] - 服务供应商限额为上市日已发行股份总数1%相当于5000000股[69] - 任何参与者在12个月内因行使购股权获发行股份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总数1%[70] - 购股权计划有效期为十年剩余有效期约八年十个月[71] - 购股权行使认购价不低于授出日收市价、前五日平均收市价或面值最高者[71] - 接纳购股权需支付1.00港元作为代价且不予退还[71] - 报告期间未授出任何购股权亦未发行新股[73] 募集资金使用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6060万港元(约5560万人民币)[84] - 所得款项73.0%(4060万人民币)用于扩充生产设施产能[84] - 所得款项17.5%(970万人民币)用于增强设计和研发能力[84] - 所得款项9.5%(530万人民币)用于一般营运资金[84] - 报告期间已动用所得款项净额1320万人民币[84] - 截至报告期末尚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3140万人民币[84] 其他重要事项 - 公司无重大诉讼及仲裁事项[86] - 报告期间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7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未持有任何库存股份[79] - 物业权益估值1579万人民币[90] - 若按估值列账年度折旧将增加15.8万人民币[90] - 全职雇员491名,员工成本总额3400万元人民币[50]
瑞昌国际控股(01334) - 截至二零二五年八月三十一日止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3 08:58
股本与股份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底公司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50,000美元,较上月无增减[1] - 截至2025年8月底公司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数目为5亿股,较上月无增减[2] - 截至2025年8月底公司库存股份数目为0,较上月无增减[2] 期权与资金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底公司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权计划下的股份期权数目为0,较上月无增减[3] - 2025年8月内因行使期权所得资金总额为0美元[3] 股份变动情况 - 2025年8月内合共增加/减少(-)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总额为0股[5] - 2025年8月内合共增加/减少(-)库存股份总额为0股[5]
瑞昌国际控股(01334.HK)上半年盈转亏至3806.0万元
格隆汇· 2025-08-29 12:40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益为人民币1.52亿元 同比减少32.50% [1] - 净亏损人民币3806.0万元 上年同期纯利1152.5万元 [1] - 基本每股亏损人民币7.59分 [1]
瑞昌国际控股发布中期业绩,股东应占亏损3796.7万元,同比盈转亏
智通财经· 2025-08-29 12:30
财务表现 - 公司中期收益1.52亿元 同比减少32.5%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3796.7万元 去年同期为溢利1152.5万元 [1] - 每股基本亏损7.59分 [1] 业务板块表现 - 硫回收设备及VOC焚烧设备收益同比减少45.8% 主要因订单延缓 [1] - 催化裂化设备收益同比减少60.0% 因客户要求暂缓订单交付 [1] - 工艺燃烧器收益同比增加126.5% 因销售订单增长 [1] - 换热器收益同比大幅增加726.9% 因订单增加及完成重大订单 [1] 运营状况 - 部分设备订单出现延缓或推迟现象 [1] - 工艺燃烧器与换热器业务实现逆势增长 [1]
瑞昌国际控股(01334)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9 11:52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益同比下降32.5%至人民币151.8百万元[3][4] - 公司客户合约收益总额从2024年的人民币224,894千元下降至2025年的人民币151,799千元,同比下降32.5%[13] - 公司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51.8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减少32.5%[48][56] - 毛利润同比下降47.0%至人民币39.9百万元[3][4] - 公司实现毛利约人民币39.9百万元[48] - 毛利同比下降47.0%至人民币39.9百万元[65] - 净亏损人民币38.1百万元,去年同期为净利润人民币11.5百万元[3][4]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人民币38.1百万元[48] - 公司由2024年上半年纯利人民币11.5百万元转为2025年同期净亏损人民币38.1百万元[7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人民币3796.7万元[2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盈利为人民币1152.5万元[26]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人民币1152.5万元(未经审计)[6]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人民币-3796.7万元(经审计)[6] - 期内全面亏损总额为人民币-3805.4万元(经审计)[6] - 公司拥有人应占全面收益总额为人民币-3796.1万元(经审计)[6] - 非控股权益应占期内亏损为人民币-9.3万元(未经审计)[6] - 非控股权益在经审计报表中无亏损记录(0元)[6]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人民币7.59分,去年同期为盈利人民币3.07分[4] - 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人民币-7.59分(未经审计)[6] - 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人民币3.079分(经审计)[6]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毛利率下降7.2个百分点至26.3%[3][4] - 毛利率由33.5%下降至26.3%[65] - 销售成本同比下降至人民币111.9百万元[64] - 所用材料及部件成本占比89.3%达人民币92.9百万元[63] - 研发开支同比增加52.7%至人民币22.5百万元[5] - 研发开支由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14.7百万元增加至2025年同期的人民币22.5百万元,增幅53.1%[69] - 行政开支同比增加65.1%至人民币35.4百万元[5] - 行政开支由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21.4百万元增加至2025年同期的人民币35.4百万元,增幅65.4%[68] - 销售开支同比上升至人民币14.9百万元[67] - 金融资产及合约资产减值亏损同比增加102.8%至人民币4.0百万元[5] - 财务成本从2024年的人民币2,836千元下降至2025年的人民币2,472千元,同比下降12.8%[20] - 财务成本由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2.8百万元减少至2025年同期的人民币2.5百万元,降幅10.7%[70] - 即期所得税支出从2024年的人民币3,497千元下降至2025年的人民币199千元,同比下降94.3%[20] - 所得税开支由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4.0百万元减少至2025年同期的人民币0.2百万元,降幅95.0%[71] 各条业务线表现 - 硫回收设备及VOC焚烧设备收益从2024年的人民币73,112千元下降至2025年的人民币39,621千元,同比下降45.8%[13] - 硫回收及VOC焚烧设备收益同比下降45.8%至人民币39.6百万元[58] - 催化裂化设备收益从2024年的人民币132,673千元下降至2025年的人民币53,079千元,同比下降60.0%[13] - 催化裂化设备收益同比下降60.0%至人民币53.1百万元[59] - 工艺燃烧器收益从2024年的人民币16,552千元大幅增长至2025年的人民币37,580千元,同比上升127.0%[13] - 工艺燃烧器收益同比上升126.5%至人民币37.6百万元[60] - 换热器收益从2024年的人民币2,557千元大幅增长至2025年的人民币21,519千元,同比上升741.7%[13] - 换热器收益同比上升726.9%至人民币21.5百万元[61] 其他收入及收益 - 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从2024年的人民币3,191千元下降至2025年的人民币1,548千元,同比下降51.5%[18] - 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同比下降至人民币1.5百万元[66] - 政府补助从2024年的人民币2,716千元下降至2025年的人民币445千元,同比下降83.6%[18] - 利息收入从2024年的人民币132千元增长至2025年的人民币668千元,同比上升406.1%[18] 资产和负债变动 - 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41,280千元人民币,较上期增加25,015千元,增幅17.7%[7] - 物业、厂房及设备价值74,481千元人民币,较上期58,674千元增加15,807千元,增幅26.9%[7] - 使用资产价值64,803千元人民币,较上期44,820千元增加19,983千元,增幅44.6%[7] - 存货价值61,388千元人民币,较上期52,040千元增加9,348千元,增幅18.0%[7]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为252,606千元人民币,较上期265,601千元减少12,995千元,降幅4.9%[7] - 应收票据从人民币1569.7万元减少至646.3万元[29] - 贸易应收款项减值拨备从人民币1690.8万元增至1997.1万元[29] - 181至365日账龄贸易应收款项从人民币9357.1万元增至12372.5万元[32] - 其他资产价值80,958千元人民币,较上期128,403千元减少47,445千元,降幅36.9%[7] - 合约资产价值32,525千元人民币,较上期41,177千元减少8,652千元,降幅21.0%[7] - 已抵押存款为22,139千元人民币,较上期19,629千元增加2,510千元,增幅12.8%[7] - 现金及银行结余为129,910千元人民币,较上期92,732千元增加37,178千元,增幅40.1%[7] - 流动资产总额为585,670千元人民币,较上期612,050千元减少26,380千元,降幅4.3%[7] - 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从154,430千元减少至128,909千元,降幅为16.5%[8] - 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总额为人民币128,909千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54,430千元下降16.5%[33] - 贸易应付款项为人民币104,355千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34,786千元下降22.6%[33] - 应付票据为人民币24,554千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9,644千元增长25.0%[33] - 90天内账龄的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为人民币60,196千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00,887千元下降40.3%[33] - 91至180天账龄的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为人民币37,374千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7,005千元增长119.8%[33] - 合约负债从31,564千元增加至58,338千元,增幅为84.8%[8] - 银行及其他借款(流动)从105,158千元增加至109,700千元,增幅为4.3%[8] - 非流动负债中的银行及其他借款为80,000千元,上年同期为0[8] - 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由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05.2百万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89.7百万元,增幅80.3%[75] - 应付股息为10,275千元,上年同期为0[8] - 流动负债总额从331,200千元增加至343,727千元,增幅为3.8%[8] - 流动资产净值从254,470千元增加至268,323千元,增幅为5.4%[8] - 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从395,750千元增加至434,618千元,增幅为9.8%[8] - 资产净值从388,346千元减少至347,922千元,降幅为10.4%[8]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从388,046千元减少至330,085千元,降幅为14.9%[8]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92.7百万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29.9百万元减少28.6%[74] - 资本负债比率由2024年12月31日的29.4%上升至2025年6月30日的57.0%[77] 税务相关 - 公司中国实体企业所得税标准税率为25%[23] - 洛阳瑞昌高新技术企业资格重续后2023至2025年度适用15%优惠税率[23] - 上海瑞切尔高新技术企业资格重续后2024至2026年度适用15%优惠税率[23] - 向外国投资者分派股息需缴纳10%预扣税[2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战略投入绿色技术研发、中东市场布局及循环经济项目[48] - 公司持续为市场提供环保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51] - 公司加强生物质气化炉等绿色能源技术的市场化推广[51] - 公司2025年下半年重点聚焦已进入且有项目经验的海外区域市场[52] - 公司通过精细化成本管控体系提升运营效率[55] - 公司以凯勒特售后业务委托为契机挖掘客户节能降耗需求[50] - 宣派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04元,总金额人民币2000万元[27] - 公司未宣派报告期间中期股息[90] - 财务总监付聪先生将于2025年7月31日辞任[89] - 公司主席与行政总裁由陆波先生同一人兼任[84] - 董事会将继续评估主席与行政总裁职位分离的必要性[85] - 全体董事确认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86] - 审核委员会确认中期业绩符合会计准则及法规要求[88] 项目与投资活动 - 洛阳新建智能工厂部分已于2025年7月投入运营[43] - 公司全面接管凯勒特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售后业务并获得独家合作许可[45] - 公司增设迪拜子公司并加入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供应商名单[46] - 中东销售与技术团队加速扩充以提升本地响应速度[46] - 含磷废物回收项目于2025年6月全面开工建设[47] - 公司通过内部资源为含磷废物回收项目拨付资金[47] - 生物质气化炉技术研发取得进展并验证多领域应用可行性[43] - 黄山含磷废物回收项目一期预计2025年12月竣工进入试运行阶段[53] - 公司成立新附属公司黄山中磷科技注册资本人民币45百万元并持有其80%股份[82] - 黄山中磷主要从事磷污染控制及含磷废物处理业务[82] 市场与行业数据 - 2025年6月30日WTI原油现货价格为65.11美元/桶[38] - 2025年6月30日INE原油期货结算价为人民币496.10元/桶[38] - 2024年石化化工央国企资本开支规模为人民币2,485亿元[40] - 高端化工新材料投资2025年上半年增速达18%[41] - 国内大客户化工板块利润同比收缩12%[41] - 炼化一体化相关项目投资占比突破35%[41] 其他重要内容 - 报告期截止于2024年6月3日(十月个月期间)[6] - 货币单位为人民币千元[6] - 公司有491名全职雇员,报告期间员工成本总额为人民币34.0百万元[79] - 公司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80] - 公司未持有任何库存股份[87] - 公司未进行任何上市证券的购买出售或赎回[87] - 公司已发行及缴足的普通股股本为36美元[36] - 公司根据全球发售发行普通股125,000,000股,实缴资本为人民币8,918千元[36]
瑞昌国际控股(01334)发盈警 预计中期亏损净额约3800万元,同比盈转亏
智通财经网· 2025-08-19 12:41
财务表现 - 公司预计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亏损净额约人民币3800万元 而去年同期实现纯利约人民币1150万元 同比由盈转亏[1] - 亏损主要由于产品销售额减少导致总收入及毛利下降[1] - 毛利率下降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影响[1] - 销售 研发及行政开支增加进一步加剧亏损[1] 经营状况 - 收入下降主要归因于客户暂时搁置若干材料销售订单[1] - 毛利率面临下行压力 反映行业竞争加剧[1] - 运营成本持续攀升 体现在销售 研发及行政开支增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