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广电计量(002967)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上午)
广电计量广电计量(SZ:002967)2022-12-04 09:16

公司基本信息 - 证券代码为 002967,证券简称为广电计量 [1] - 2019 年 11 月 20 日 9:00 - 12:00 在公司会议室进行特定对象调研,参与单位包括光大证券、国信证券等多家机构,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赵倩等 [2] 业务相关 实验室建设与业务投入产出 - 不同业务类型实验室从建设到投产周期为几个月到一两年,因设备采购、建设周期、资质认可和市场培育等因素而异 [4] - 公司难以统计产能利用率、产销量,以设备投入产出比为募投项目测算依据,与同行业上市公司数值基本一致 [4] - 2016 - 2018 年,计量校准、可靠性与环境试验业务投入产出比基本稳定;电磁兼容检测业务 2017 - 2018 年投入产出比小幅下降;食品检测和环保检测业务投入产出比下降幅度较大,因处于市场开拓初期,新建实验室产能未完全达产 [4][5] 业务管理架构 - 全国一体化管控体系,加强集团化管控,强化总部职能部门对核心资源的管控 [5] - 立体化市场管控模式,赋予市场部门业务自主权,各专业、行业业务中心和区域子公司分工明确 [5] - 一体化技术质量管控模式,加强质量控制体系建设,降低证书报告差错率 [5] - 一体化公司职能管控模式,强化总部职能部门建设,统一规范制度和流程 [5][6] - 一体化信息管控支撑平台,打造业务管理和无纸化办公平台,提升内部决策和运营效率 [6] - 形成快速响应、整体连动的服务、运营能力,明确管理团队分工,提升总部管理能力 [6] 子公司与资本开支计划 - 2018 年增设子公司,如杭州子公司作为无锡子公司产能补充,保证华东区域产能 [6] - 目前重大资本性支出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支出,未来继续完善区域实验室和市场网络建设,放缓同类业务实验室新建,以扩建现有实验室和拓展新兴领域为主,资本开支向高端领域倾斜 [6][7] 订单与市场 - 预计未来在特殊行业订单量增加,因进入该领域早,有技术和市场积累,服务及品牌有优势和影响力 [7] - 2016 - 2019 年 6 月,交易金额 100 万元以上大客户数量和交易金额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上升,公司加强实验室网络布局和技术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对大客户服务能力,强化销售策略,拓展成效显现 [11] 财务与风险 - 近年为加快实验室建设,加大融资力度,流动负债科目余额增长,拉低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但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在合理水平,银行资信良好,借款到期时间分散,无短期偿债风险 [7] - 公司上市后,募集资金置换前期投入,融资能力提高,可筹集长期资金,改善资产负债结构 [7] 研发情况 - 2016 - 2019 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分别为 6984.61 万元、10218.18 万元、12766.13 万元、7855.36 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均不低于 10%,分别为 11.84%、12.21%、10.40%、12.72% [8] - 未来保持不低于营业收入 10% 的研发费用投入,围绕新兴信息产业等国家战略新兴行业领域进行检验检测技术研究 [8] 公司改制与员工考核 - 2009 年公司混合所有制改制,激发企业活力,是国内较早完成市场化和混合所有制改制、建立多元化国有控股治理结构的公司 [8] - 公司作为国有控股企业,市场化程度高,员工薪酬与绩效挂钩,市场人员收入大部分为弹性薪酬 [9] 计量业务优势 - 计量业务是传统优势业务,前身是原信息产业部电子 602 计量站,1964 年成立即提供计量服务,技术积累深厚 [9] - 2005 年率先普及下厂计量服务模式,引领行业发展方向 [9] - 已成长为国内服务市场范围广、服务资质齐全的大型第三方计量校准机构之一,在多地设立实验室,配备先进设备,服务覆盖十大计量校准专业领域,在部分领域技术底蕴深厚 [9] - 2016 - 2018 年计量校准机构营收总额为 56.68 亿元、67.56 亿元和 80.29 亿元,公司计量业务收入为 1.89 亿元、2.60 亿元和 3.72 亿元,市场占有率分别为 3.34%、3.84% 和 4.63% [9] 行业政策影响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新版强检目录,调整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目录,项目及种类减少,反映行业开放及市场化,公司不涉及强检业务,有利于第三方计量机构拓宽业务领域和获得市场份额 [10] 行业现状 - 截至 2018 年底,全国各类检验检测机构达 39472 家,2018 年营业收入 2810.5 亿元,行业规模持续增长 [10] - 事业单位制检验检测机构比重下降,近 5 年比重分别为 40.6%、38.1%、34.54%、31.30% 和 27.68%,企业制成为主流 [10] - 检验检测机构集约化发展势头显著,2018 年营业收入 5 亿元以上机构 37 家,比 2017 年多 10 家;1 亿元以上机构 354 家,比 2017 年多 60 家;5000 万元以上机构 899 家,比 2017 年多 158 家 [10] - 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快速发展,截至 2018 年底共 19231 家,较 2017 年同比增长 15.43%,近 5 年数量占比分别为 31.59%、40.16%、42.92%、45.86% 和 48.72%,2018 年营收 929.28 亿元,较 2017 年同比增长 33.56%,高于行业平均年增长率 [10] - 行业内机构数量增加,但弱、小、散面貌未根本改观,就业人数 100 人以下机构数量占比 96.33%,76.94% 的机构仅在本省区域内提供服务 [10][11] 人员规划 - 根据业务需要配置人员,关注运营效率,提高人均收入,加强自动化测试、校准等技术研发应用,减少对一般操作人员的依赖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