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纳芯微(688052) - 2024年4月26日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会议纪要
纳芯微纳芯微(SH:688052)2024-04-29 07:42

会议基本信息 - 会议类型为业绩说明会,时间是2024年4月26日,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长、总经理王升杨,董事会秘书姜超尚,财务总监朱玲,投资者关系总监卢志奇 [1][2] - 参与单位众多,包括资产管理、博裕资本、华宝信托等各类资管、基金、证券机构 [1][2] 经营情况 整体营收与利润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11亿元,同比减少21.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05亿元,同比减少221.8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3.93亿元,同比减少332.08%;若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2023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8426.03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1.72亿元 [3] -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3亿元,同比减少23.03%,环比增长约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50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1.59亿元;自23年第三季度开始,季度营收连续三季度环比增长 [3][4] 产品结构营收 - 2023年传感器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6,575.36万元,同比增长49.18%;信号链产品实现营业收入70,530.60万元,同比下降32.55%;电源管理产品实现营业收入42,780.78万元,同比下降16.08% [4] - 2022年、2023年和2024Q1隔离类产品占比分别约75%、61%、58% [4][5] 下游应用领域营收占比 - 汽车电子市场需求稳健增长,2023年公司汽车领域出货量达1.64亿颗,收入占比30.95%,较上年提升约7.82pcts;2024年第一季度占比进一步提升至35.63% [5] - 2023年泛能源领域收入占比为59.52%,较上年下降约10.17pcts [5] - 消费电子领域景气度改善明显,2023年消费电子领域收入占比为9.51%,较上年提升约2.33pcts;2024年第一季度进一步提升至12.49% [5] 研发投入 - 2023年研发投入为52,161.4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17%;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后的研发费用为34,874.2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6.50% [6] - 2023年12月末,公司研发人员增加98人,同比增长30.06%,硕士以上学历人数占62.73% [6] - 2023年新增63项知识产权项目申请,累计获得197项知识产权项目 [6] 业务方向进展 传感器 - 应用于光伏市场的集成式电流传感器已规模发货;推出符合汽车电子应用的磁线性电流传感器;车规级磁开关、磁轮速传感器等研发进展顺利并完成送样测试;工规、车规单片集成数字输出高精度温湿度传感器已量产 [6] 信号链 - 推出隔离式比较器、集成LVDS接口的隔离ADC、电容隔离式固态继电器等新品,国内首款全集成式隔离比较器已量产;对数字隔离器和隔离采样芯片更新迭代;CAN FD接口芯片、LIN接口芯片已量产并部分定点;推出电压基准新品;推出集成LIN和MOSFET功率级的单芯片车用小电机驱动SoC产品NSUC1610;新一代硅麦ASIC已量产 [6][7] 电源管理 - 完成工业和车用隔离驱动产品升级;主驱功能安全栅极驱动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完成应用于贯穿式尾灯的LED驱动产品量产;推出多款马达驱动新产品并取得定点;第一颗高边开关产品已导入头部汽车客户,预计24年量产 [7] 功率器件 - 围绕新能源汽车、光储、充电桩等布局第三代功率半导体SiC二极管和MOSFET相关器件,SiC二极管系列已量产,SiC MOSFET系列已送样测试 [7] 问答环节 新产品规划 - 传感器方面,2024年将推出磁角度和磁开关传感器产品,磁轮速传感器远期贡献营收,水位测量压力传感器在研,规划汽车侧面碰撞压力传感器 [8] - 信号链方面,汽车热管理专用处理器芯片2024年有营收贡献,规划专用SoC新品,下一步重要方向是车载音视频接口产品 [8] - 电源管理方面,丰富车载马达驱动产品,研发投入汽车前灯方向,完善高边开关产品规格型号 [8][9] 市场竞争与价格 - 模拟市场竞争激烈状态将持续,公司通过匹配价格策略稳固或增加市场份额,自去年Q2开始营收环比增长,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9] - 应对策略包括坚守市场份额,完善内部核心能力建设,规划差异化和创新性产品,与行业头部客户联合创新 [9][10] 产品线开发与并购 - 产品开发围绕汽车电子、泛能源、消费类传感器等核心市场,完善产品品类 [10] - 并购思路一是聚焦主要应用赛道丰富产品品类布局;二是关注与聚焦市场方向不完全一致但方向成熟稳定、有稳定市场位置和独立经营能力的企业 [11] 汽车电子领域 - 汽车市场内卷带来价格压力,但也带来创新和应用迭代机会,国产芯片有拓展全球市场机会 [12] - 目前汽车电子领域产品单车价值量约500元,规划产品全部量产可超2000元 [12] 海外拓展 - 公司坚持面向全球市场经营,成立日本、韩国和德国子公司并完成团队布局,海外进展集中在汽车和泛能源行业,尤其是汽车行业取得不错进展 [13] - 海外拓展面临自身能力、当地营商环境、法律法规不熟悉等挑战,公司做好长期投入准备 [13] 国内汽车芯片竞争格局 - 汽车行业各产业链环节竞争激烈,正在洗牌,之后将构建新格局,优秀公司将脱颖而出 [14] - 下游汽车客户今年需求主要有质量、成本、创新三方面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