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行业主要为计算机(软件与服务)行业、电子(半导体)行业以及AI产业[1][2][4] * 具体提及的公司包括基础软硬件公司如寒武纪、海光、申腾、华为、英伟达、AMD、英特尔、台积电、中芯国际、博通、Marvell[3][18][44][45][46][57] * 提及的应用软件公司包括金山办公、科大讯飞、万得、阿法派、Meta、谷歌、微软、腾讯、字节跳动、阿里巴巴[8][41][44][52][61] * 金融IT公司如同花顺、东方财富、指南针[10][23][25] 核心观点与论据 计算机板块行情与驱动因素 * 计算机板块目前正处于第四段牛市行情,由政策推动和市场预期带动,板块波动性大,涨跌幅度显著[1][9] * 板块经历了四个阶段:2013-2015年互联网+、2018年底低谷、信创产业兴起、当前第四段牛市[1][4] * 信创产业受益于2018年贸易摩擦后的国产替代政策,2022年国务院79号文推动办公软件替换,计划2027年前完成,带来周期性机会[1][5] * 科技股投资依赖技术周期,从互联网+到云计算,再到当前的AI+[7] * 当前计算机板块持仓比例为2 6%,相对较低,历史数据显示持仓比例在2 0%至2 3%为行情起点,5%至6%适合卖出[19][20] AI产业发展趋势与数据 * AI应用和算力端发展趋势良好,日TOKEN调用量从2024年1月的0 1万亿增长到目前的30万亿,增长了300多倍[1][22] * 全球Token消耗量仍在高速增长,豆包过去一年日均增速为137倍,谷歌过去一年增长50倍,两个月内又翻一倍,各大厂商预期未来一年仍有10倍左右增长[40][41] * AI对传统应用软件的赋能(如万得自动生成公告、谷歌生态嵌入AI)推动了Token消耗量超预期增长[41] * AI产业目前处于早期阶段,预计将成为一个10至20年的大产业,类似苹果产业链[50] 国产算力与供应链 * 国产算力占比提升,从原先85%的英伟达提供下降到60%左右,预计进一步降至40%-50%,国产算力具有高景气成长潜力[1][22] * 国内AI生态短板正被补齐,国产GPU芯片有了实际用途,2025年寒武纪等公司收入相比2024年翻倍以上[3][44] * 大厂如字节跳动和阿里巴巴计划在2026年将国产芯片采购比例提升至50%,并在2027、2028年实现完全国产化[44] * 由于先进制程限制,国内企业通过超节点互联和算力集群堆叠(如华为910C)来弥补性能差距[49] 软件行业特性与估值 * 软件行业高估值源于边际扩张成本低,但中国市场定制化需求导致毛利率低于海外[1][12] * 中国软件公司毛利率水平:纯产品化公司70%-80%,解决方案类40%-60%,外包类10%-20%,集成类低于10%[1][14] * 毛利率是评估软件公司商业模式及竞争力的关键指标[15] * 计算机板块估值在熊市关注PE(合理中枢30倍),早期阶段可使用PS(如SaaS公司曾给12-15倍PS)[17] 半导体行业周期性与驱动因素 * 半导体行业具有明显周期性,存储合约价格约每五年一次周期,上一次低点在2023年第三季度,预计本轮周期在2026年底至2027年初达顶峰[37] * 产能扩充周期长,半导体制造产能扩充通常为两年,导致供需波动大[34] * 核心驱动因素包括摩尔定律(推动技术迭代)和产业链转移(从效率优先转向安全优先)[35][36] * 电子产业链长,下游需求5%的波动可能在9个月后放大至40%-50%[26] 其他重要内容 投资策略与框架 * 投资者应关注中长期逻辑和短期难以证伪的方向,而非单纯依赖景气度[21] * 科技行业分析重定性研究,找到确定性机会并长期陪伴成长优于频繁交易[56][57] * 成长股投资关注导入期(高估值无业绩)和成长期(渗透率10%-15%后业绩兑现)[32] 技术发展方向 * 英伟达技术方向:每年推出新产品,芯片制程从4纳米向3纳米、2纳米推进,通过拼接和堆叠技术提升性能[3][46] * 服务器机柜从8卡向36卡、72卡、144卡升级,提升互联组件(交换芯片、光模块等)价值量[47] * 2026年全球ASIC芯片出货量预计超过英伟达GPU,但价值总额较低,成本优势明显[45] 风险提示 * 信创产业周期性与政府及国央企投资密切相关,报表可能受财政影响[1][10] * 2024年计算机板块业绩不佳,收入增长不到5%,利润下滑约50%[21]
科技专场-2025研究框架线上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