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东鹏饮料_推动增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东鹏饮料东鹏饮料(SH:605499)2025-09-23 02:34

东鹏饮料(Eastroc Beverage, 605499.SH)投资研究报告关键要点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公司为东鹏饮料(Eastroc Beverage),股票代码605499 SH[1] * 行业为中国功能性饮料行业,特别是能量饮料市场[2][16] 核心观点与论据 市场地位与增长 * 公司自2021年起按销量计已成为中国快速增长的能量饮料市场第一[1] * 市场份额(销量)从2015年的5.3%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43.7%[2][20] * 中国功能性饮料行业是软饮料行业中增长最快的板块,预计2024-29E复合年增长率为11%[16][17] * 能量饮料市场是功能性饮料中最大细分市场,占66.9%,预计到2029E将达到1807亿人民币,2024-29E复合年增长率为10.2%[19] * 公司是投资中国快速增长的功能性饮料行业的最佳代表[2] 财务表现与预测 * 公司净利润从2022-24年复合年增长率达52%,2024年达到33.27亿人民币,净利率从2022年的16.9%扩大至2024年的21.0%[10][12] * 预计净利润在25E/26E/27E分别增长36%/25%/20%,为研究覆盖的中国消费品公司中最快增速[1][132] * 预计营收在25E/26E/27E分别增长36%/25%/20%[132] * 2024年ROE高达47.5%,预计2025E-27E将超过50%[4][148] * 股票价格从2024年初至今已翻倍以上,大幅跑赢基准指数[1] 产品多元化与扩张 * 2023年扩展至运动能量品类,销售额在2024年及1H25分别同比增长280%和214%[2][49] * 运动饮料及其他饮料的销售贡献从2023年的4%和5%快速上升至1H25的14%和8%[2] * 产品组合包括能量饮料、运动饮料、茶饮料、咖啡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及果蔬汁饮料等[25][27][54] * 旗舰产品东鹏特饮是具有“蓝帽子”认证的十亿级畅销产品,定位高性价比[33][39][41] 全国化扩张与渠道 * 非广东市场销售贡献从2022年的61%上升至1H25的76%[2][111] * 2024年广东人均消费量约7.5升,其他省份约2.1升,显示巨大增长空间[113] * 截至2024年底,拥有3000多家经销商合作伙伴,渗透全国近400万个销售点(POS),几乎100%覆盖中国地级市[103] * 2024年部署了10万+饮料冰柜,总数达约30万个,增强了产品可见性和单店表现[107] * 采用“渠道精耕”和“大流通”双模式管理分销网络[116][117][118] 数字化运营与营销 * 高效的数字化运营覆盖约400万个POS[2] * “五码关联”技术实现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追踪,有效防伪并防止跨区销售,实现实时库存跟踪[82][121] * 通过“开盖赢红包”和“一元乐享”等数字销售活动提升消费者参与度和复购率,2024年活动期间复购率达47.5%[86][92] * 基于消费者画像(如司机群体、蓝领、白领、学生等)进行精准营销[79] 竞争优势与战略 * 高性价比定位在当前宏观环境下对中国消费者有强大吸引力,从定价较高的竞争对手手中夺取份额[3] * 偏好稳定定价,确保整个产业链的公平回报,与经销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支持其进一步的品类扩张[3][15] * 强大的品牌认知度,口号“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深入人心[33][74] * 积极赞助奥运会、亚运会等重大体育赛事进行体育营销,提升品牌形象[93][94] 其他重要内容 财务状况细节 * 2024年销售额158.39亿人民币,毛利润70.97亿人民币,毛利率44.8%[9] * 2024年EBITDA为41.05亿人民币,EBITDA利润率25.9%[9]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为57.89亿人民币[9] * 2024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3.28亿人民币,总资产226.76亿人民币[9] * 合同负债主要包括经销商预付款和应付销售返利,2024年末为13.12亿人民币[152] 同业比较 * 与农夫山泉、统一、康师傅相比,东鹏的营收增长最快(2023年+32%,2024年+41%,1H25 +36%)[127] * 营业利润率远高于统一和康师傅,得益于更高的运营效率(通过高度数字化运营)和运营杠杆[127] * 应收账款天数(2天)和应付账款天数(44天)与农夫山泉和统一相近,优于康师傅[127] 风险与估值 * 使用DCF估值法,WACC为11.0%,永续增长率为4.0%,得出目标价350.50人民币[4][161][164] * 目标价隐含26E 32倍市盈率,相对于大多数中国食品饮料同行存在溢价,该溢价因公司卓越的增长、新品类扩张空间、弹性利润率和可观资本回报而合理[162] * 发起覆盖并给予“买入”评级[1][162] 产能与供应链 * 截至2024年底,在关键地区运营9个生产基地[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