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与公司 * 涤纶长丝行业 下游需求主要来自服装和家纺 占比达85% 与服装产业链景气度高度相关[1][3] * 纪要涉及的公司主要为行业龙头企业桐昆股份和新凤鸣[1] 核心观点与论据:行业供需格局优化 * 2024年后涤纶长丝新增产能显著放缓 2024-2026年产能增速(2.4%/3.8%/2.7%)远低于5%至7%的需求增速 导致开工率持续上升[1][6] * 供需平衡表预测行业开工率将持续上升 2024年约85.5% 2025年约90% 2026年有望达到92% 高于化工行业普遍70%至80%的水平[1][7] * 行业高度集中 桐昆、新凤鸣、恒力石化三大公司市占率达61% 六家上市公司市占率接近80% 龙头企业主导未来扩建[1][6][8] * 高集中度使龙头企业具备更强市场控制力 有助于优化供需关系并可能推动价格上涨[1][8] 核心观点与论据:企业举措与当前景气度 * 2025年龙头企业通过锚定开工率进行5%的POY核定减产 执行情况良好 目前单吨盈利接近300元[4][9][11] * 下游织布企业维持低库存(原料端库存15天以下) 冬季面料需求增加使短期需求边际向好 生产端POY、FDY和DTY库存处于健康偏低状态[4][11] * 2024年联合挺价因原油价格下跌和高温天气(导致库存达40天)未能成功 2025年未出现类似情况[9][10] 核心观点与论据:长期潜力与估值 * 若20年以上老旧产能(约500万吨 占总产能12%)退出政策落地 将进一步优化供需并提升产品价格及价差[1][7][12] * POY单吨现金流峰值曾达1200元 目前单吨净利润约300元 仍有翻倍空间 每涨价100元桐昆可增厚11.95亿净利润 新凤鸣可增厚7.48亿净利润[12] * 桐昆和新凤鸣的PB相对较低 板块处于低估水平[4][12] 桐昆额外持有石化20%股权(2025年上半年贡献4.24亿分红) 该资产可能带来200至300亿市值且未充分体现在股价中[15][16] 其他重要内容:公司业务与扩展 * 桐昆拥有1350万吨涤纶长丝产能和1020万吨PTA产能 营收从2008年91.83亿元增长至2024年1013亿元 年均增速16.19%[15] * 新凤鸣拥有845万吨涤纶长丝产能和770万吨PTA产能(计划2025年下半年外售)及120万吨涤纶短纤产能(2025年以来已盈利) 营收从2009年45亿元增长至2024年670亿元 年均增速19.6%[15][17] * 涤纶短纤市场自2025年通过联合减产已实现盈利 该模式可能复制到PTA等环节带来更大利润弹性[17] * 行业进入"金九银十"旺季 景气度正在修复并趋近紧平衡 建议关注该赛道[13][14][18]
长丝行业-桐昆股份&新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