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与公司 纪要涉及电新行业(动力锂电、储能、光伏、风电、电力设备)及相关上市公司(宁德时代、亿纬锂能、阳光电源、中天科技、东方电缆等)[1][4][26]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锂电板块景气度提升 - 基本面触底反弹 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龙头企业业绩改善显著[4] - 车型周期带动排产增长(如P7、L90等爆款车型) 储能需求高涨推动电芯涨价预期[3] - 固态电池产业快速推进提升估值空间 预计2027年小规模装车[8] - 春节后及8月后淡旺季切换带来估值切换机会 历史数据显示2022年后行业季节性明显[1][3] 2 储能需求爆发式增长 - 大储需求超预期 户储和工商储迎来全面反转[1][26] - 独立储能收益模式清晰(投资收益率6%以上) 经济性驱动需求增长[26][27] - 海外市场低库存叠加需求爆发(欧洲、澳洲、新兴市场) 国内龙头企业出海份额和盈利能力提升[27] - 龙头企业估值较低(2025年20倍以内 2026年15倍以内) 有望价值重估[26] 3 光伏反内卷政策推动涨价 - 政策预期推动硅料到组件各环节涨价 7月以来产业链价格抬升(硅料、硅片率先反弹)[5][25] - 海外市场(澳洲、欧洲)低库存状态 需求爆发叠加补库弹性强劲[5] - 产能兼并重组进程提速 硅料库存逐步去化推动供需平衡[25] 4 风电竞争格局优化 - 电改深化增强可预测性 海风经济性提升[1][6] - 海缆和导管架等配套设备价值凸显(如500千伏海缆每公里价格800-1000万元 毛利率超50%)[29] - 中天科技2025年国内海缆中标份额预计第一(45亿元) 东方电缆海外市场有望取得重大订单突破[29][32] 5 固态电池技术获政策支持 - 工信部发文支持固态电池发展 头部企业(亿纬等)宣发推动股价提升[1][8] - 二线企业(如国轩、智能科技)通过布局固态电池获取市场份额 智能科技软包碟片工艺具先发优势[10][12] - 材料环节(硫化锂、锂金属负极)送样积极 2025年下半年到2026年或迎来主升浪[22][23] 6 六氟磷酸锂行业紧平衡 - 7月价格触底(不到5万元/吨) 8月迅速上涨至5.7万元/吨[14] - 产能利用率超90%接近满产 全年需求预计25万吨[15] - 头部企业集中(天赐材料11万吨、多氟多5.5万吨、天际股份3.7万吨) 加工费上行空间明确(至少5000元/吨)[14][18] - 天际股份订单排满(宁德时代占比40%-50%) 单吨盈利有望恢复至5000元以上[20] 7 电力设备出海机遇 - 欧洲电网改造计划投资5840亿欧元(输电改造占1/3 配电改造占2/3)[39] - 北美数据中心建设带动变压器、开关需求(国内企业技术优于海外品牌)[42] - 思源电气、三鑫医疗、华明装备等海外业务增长显著(订单同比增长120%)[43] 其他重要内容 1 细分环节投资机会 - 负极材料(中科尚太、璞泰来)估值不到20倍 干法电极进展良好[13] - 铁锂和隔膜环节(如恩捷股份)反内卷政策落地后可能迅速反转[21] - 特高压核准提速(2025年4-5条交流线路 vs 2024年2-3条) 带动平高电气、中国西电等订单增长[44] 2 公司具体业绩预期 - 亿纬锂能:动力储能业务上半年利润约2分钱/瓦时 涨价1分钱可增厚15-20亿元利润[9] - 金风科技:2025年预期盈利35亿元(PE 13倍) 2026年45亿元(PE 10倍)[37] - 大金重工:2025年利润10-11亿元(PE 23倍) 2026年14-15亿元(PE 18倍)[34] 3 海外市场动态 - 欧洲配网设备老旧(使用30-40年)亟需升级 主网投资聚焦老旧线路翻新和新建输电线路[40] - 东方电缆海外500千伏订单有望突破 2025年PE 25倍 2026年预期18-20倍[32] - 亨通光电500千伏领域尚未突破 估值2025年15-16倍 2026年13-14倍[33] 4 技术迭代与创新 - 固态电池材料(如英联股份锂金属负极)送样积极 技术定型周期内前景乐观[22] - 六氟头部企业布局固态电池(天赐材料2026年投产百吨级硫化锂中试线)[19] - 智能科技软包碟片工艺在半固态/固态领域具优势 定点项目增加显著[12]
电新:动力锂电 储能共赢景气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