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底捞国际控股 (6862 HK) 2025年中期业绩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公司为海底捞国际控股 (Haidilao International Holding, 6862 HK)[1] * 公司所属行业为餐饮业 具体为火锅及中式餐饮[2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207亿人民币 同比下降3.7% 与高盛预期基本一致[1][4] * 报告净利润为17.6亿人民币 同比下降13.7% 较预期低8%[1][13] * 经常性净利润(剔除一次性项目)为15.5亿人民币 同比下降27% 主要因剔除了一次性项目包括将25家门店转为加盟店带来的1.84亿人民币收益[1][13] * 毛利率低于预期 因公司为消费者提供更高性价比产品(如增加菜品份量)[1][11] * 经营利润率为10.6% 低于高盛预期的11.8% 主因毛利率下降及运营去杠杆化和配送成本增加导致人力及其他费用率高于预期[1][11] * 有效税率33.2% 高于高盛预期的29%[13] * 公司宣布中期股息每股0.338港元 派息率稳定在95%[1][14] 运营数据与趋势 * 系统销售额(自营及加盟店堂食销售额)在2025年上半年同比下降6.5% 公司餐厅总收入同比下降9%[3] * 同店销售增长(基于日均销售额)在2025年上半年整体同比下降10% 其中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港澳台地区同比变化分别为-9%/-13%/-8%/+5%[5] * 若以2019年同店日均销售额为基准 2024年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销售额仍低于2019年水平35%/35%/29% 而2025年上半年则进一步恶化至低于39%/41%/32%[8] * 平均翻台率为3.8次/天 同比下降10% 较2019年上半年4.8次/天下降21%[10] * 新店平均翻台率为4.1次/天 同比下降11% 但较2019年同期高5%[10] * 现有门店平均翻台率为3.8次/天 同比下降10% 较2019年同期低22%[10] * 中国大陆平均翻台率下降10%至3.8次/天 港澳台地区平均翻台率上升2%至4.3次/天[10] * 同店翻台率整体下降10% 一线/二线/三线/港澳台地区同比变化分别为-9%/-13%/-8%/+4%[10] * 人均消费(ASP)为97.9元人民币 较2024年上半年的97.4元和2024年全年的97.5元略有上升[10] * 分城市看 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人均消费同比分别增长1%/0%/0% 港澳台市场人均消费同比增长4%至205.8元人民币[10] 门店网络与扩张 * 截至2025年6月底 公司门店总数为1,322家 低于高盛预期的1,347家[9][16] * 其中中国大陆1,299家 港澳台23家[9][16] * 2025年上半年净关闭33家门店(新开25家 净关闭33家 另将25家门店转为加盟店)[1][9] * 在中国大陆 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分别净关闭2/19/12家门店[9] * 截至6月底 门店在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分布占比分别为17%/37%/42%[9] * 截至2024年底 公司已完成审查并设立了41家加盟餐厅[9] 收入构成变化 * 海底捞餐厅收入低于预期 主因门店数量减少(较预期少25家 因门店转加盟)及单店销售额低于预期[4] * 外卖收入因单人快餐业务的快速增长而驱动增长[4] * 其他餐厅运营及产品/加盟店相关销售收入高于预期[4] 预期关注点与未来展望 * 投资者预期关注近期翻台率趋势及下半年展望(基数效应更有利) 外卖补贴的影响[2] * 定价策略与促销趋势 以及向客户提供更多价值后对毛利率的预期[2] * 利润率展望及改善空间[2] * 门店扩张计划 包括海底捞品牌及新品牌(尤其是焰情)[2] * 新品牌的发展进展[2] * 未来的股东回报计划[2] 投资评级与风险 * 高盛对海底捞给予中性(Neutral)评级 12个月目标价为15.3港元[18] * 目标价基于9.5倍2026年预期企业价值/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V/EBITDA)[18] * 关键风险包括:翻台率复苏优于/差于预期 扩张速度快于/慢于预期 其他餐厅品牌/特许经营模式新业务发展快于/慢于预期 成本节约超预期/不利的成本通胀 食品安全问题[18]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计划于8月26日上午10点举行业绩简报会[2] * 高盛可能在未来3个月内寻求或获得海底捞的投资银行服务报酬[27] * 高盛在过去12个月内与海底捞存在投资银行服务客户关系[27] * 高盛为海底捞的证券及衍生品做市[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