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消费电子、半导体、电子制造 - 公司:苹果(Apple)、英伟达(NVIDIA)、苏州天迈、宜安科技、博力特、立讯精密、蓝思科技、鹏鼎控股 核心观点与论据 关税政策与贸易框架 - 美国对越南出口商品实施差异化关税政策:越南本土生产并改变税号的商品征收20%关税,未改变税号的转运货物征收40%关税[1][2][4] - 232审查针对半导体和电子产品,可能单独规定关税或配额,释放中美及第三方国家商定更大贸易框架的信号[1][5] - 美国取消中国EDA出口管制,缓和跨国企业(如苹果、英伟达产业链)的供应链不确定性[1][6] 苹果AI领域发展 - 苹果AI技术落后于OpenAI等团队,2024年WWDC愿景兑现度仅20%,考虑接入第三方模型(如OpenAI或Cloud)[7][8][9] - 需解决数据权限与安全隐私问题,但第三方合作可弥补模型能力不足[9] - 手机企业AI系统竞争(华为、小米、荣耀)仍处同一起跑线,苹果凭借生态用户群和硬件优势或保持终端侧领先[9] 产品创新与供应链机会 - 2026年硬件创新: - 全系产品搭载2纳米芯片(手机、Pad、折叠屏、耳机)[10][12] - 折叠屏手机:折痕处理优势,供应链打样完成,2026年销售[12][15] - 耳机升级:加入摄像头增强交互体验[12] - 散热技术升级: - iPhone 17采用纯铜结构VC均热板(成本1→10美金),iPhone 18升级钢重混合结构[3][11][13] - 折叠屏产业链: - 关注液态金属(宜安科技)、转轴铰链、3D打印(博力特)[16] - 苏州天迈为VC散热供应链标的[15][17] 市场与投资机会 - 关税风险释放后,苹果产业链预计迎来修复性行情,关注产品创新标的(苏州天迈、宜安科技、博力特)及传统果链公司(立讯精密、蓝思科技)[17][18] - 对市场行情乐观,基本面管理阶段或推动牛市[18] 其他重要内容 - 东南亚产能转移:越南关税政策或延伸至泰国、印度等地,整体税率或低于此前46%[4] - 时间节点: - 232审查:2025年4月1日启动,270天完成报告,总统90天决策[5] - 折叠屏量产:2025年下半年生产,2026年销售[12]
关税逐步落地,果链创新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