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信证券策略聚焦专题会:高切低后的市场演
中信证券中信证券(SH:600030)2025-03-16 15:5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高端制造、AI 创新药、智能车、消费等 公司:宁德等 A 股公司,茅指数成分股、宁组合成分股公司,美团、腾讯、小米、阿里等港股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市场风格转变:高低切换反映投资者心态变化,从关注题材股转向低估值且具政策提振弹性的板块,类似 2016 - 2017 年情形,信心恢复后将重估具长久竞争力的公司[2][3] - 核心资产机会大:经历题材股主导后,稳定大票估值低且基本面改善未充分反映;年中或因外部因素调整,中美经济和政策周期同步共振有望推动美股、A 股、港股共振上行,利好核心资产[2][4] - 资金流动影响:仅靠宏观叙事和资金流无法持续推动行情,港股估值洼地逻辑不成立;内资配置新经济方向优秀公司仍有巨大增配空间,外资回流将提升核心资产表现[2][5] - 中美周期同步影响:中美经济与政策周期同步将推动全球资本市场上行,核心资产将显著优于题材小盘股票;历史经验表明,周期共振上行时,风险偏好提高,外资回流增强[2][6] - 内资港股配置变化:春节后持有港股的投资人加快仓位管理,港股投资结构中的配置缺口明显缩窄;以 50%的中证 800 和 50%的恒生科技指数构建的组合,年初至今跑赢有港股通权限的主动权益类公募的优势收窄[2][7][8] - 业绩预期影响市场:市场资金逻辑回归业绩本身,核心资产 30 组合 ROE 和净利润增速连续两个季度好转,与全市场相比,净利润增速差额迅速扩大,盈利占优但未被广泛讨论[2][9] - 核心资产盈利占优:茅指数和宁组合中 55%的公司不断好转,仅 45%的公司处于下行周期;核心资产公司上涨并非完全是高切低需求,而是此前被忽视;目前 A 股活跃资金主导,优质公司定价模式不会一夜回归[10] - 港股上市影响 A 股定价:近 30 家 A 股公司计划在港股发行上市,定价或不低于甚至高于 A 股,引导市场重新审视核心资产与普通股票区别[11] - 美国政策影响:特朗普政府政策不确定性增加美国经济衰退概率,对全球市场包括中国市场产生冲击;中国需警惕外部风险,关注基本面好转及政策变化带来的机会[2][12] - 美国 GDP 增长下滑:2025 年第一季度美国 GDP 增长预期显著下滑,主要因个人消费和进出口指标疲软,与特朗普贸易政策有关[13] - 美国衰退对中国资产影响:单纯围绕美国衰退预期交易对中国资产影响不显著,若美国明显衰退或市场一致预期衰退,中国资产将面临负面影响[14] - 判断美国衰退预期交易: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通过五个指标衡量经济衰退,若指标回撤幅度显著放大且标普 500 指数下跌,可认为市场在交易美国经济衰退预期;2022 年以来有五个时间段符合条件,期间中国资产未受显著影响[15] - 特朗普政策加快影响:若特朗普政策步伐加快,美国中期衰退概率提升,美债和美元可能阶段性走强,对全球风险资产构成挑战;中国市场春季躁动后或面临冲击,若中美经济和政策周期同步,A股 和港股核心资产有望跑赢海外权益[16] - 投资趋势变化:近期高切低现象显示投资者从防御性红利转向顺周期领域,体现对顺周期机会的关注[17] - 资金流向变化:中国核心资产龙头和美股龙头估值趋近,国内资金对港股配置比例缩窄,促使资金寻找新的、更安全的投资方向;A股 核心资产定价不充分[18] - 外部冲击及影响:2025 年最大外部冲击可能是美国经济衰退,若美国夏季出现真实衰退,将对非美风险资产包括中国资产造成冲击,美国需求恶化将冲击中国基本面预期[20] - 中国市场应对策略:中国需加码国内政策,中美经济政策周期将自 2021 年以来首次同步,有利于中国最优秀公司和外资回流;高端制造、AI 创新药、智能车等新核心资产具战略配置价值[2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5 年 3 月 6 日对美国第一季度季调后实际 GDP 增长速度估计值为 - 2.4%,2 月 26 日为 + 2.3%;个人消费对一季度 GDP 贡献仅 0.3 个百分点,进出口预计拖累 GDP 增长 3.9 个百分点[13] - 核心资产 30 组合与全市场相比,净利润增速差额到去年三季度已达到 27.3 个百分点[9] - 以 50%的中证 800 和 50%的恒生科技指数构建的组合,从春节到 2 月底跑赢有港股通权限的主动权益类公募约 3.58 个百分点,3 月份优势缩小至 0.96 个百分点[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