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humanoid robot components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自动化_走出困境-China Automation_ Out of the woods
2025-09-22 01:00
这份研究报告由汇丰前海证券(HSBC Qianhai Securities)于2025年9月17日发布,核心内容如下: 行业与公司 * 报告主要研究中国工业自动化行业,并重点覆盖了三家A股上市公司:汇川技术(300124 CH)、埃斯顿(002747 CH)和中控技术(688777 CH)[1][4][6] * 报告将汇川技术评级从持有上调至买入,目标价从72.00元上调至96.00元;将中控技术评级从买入下调至持有,目标价从68.00元下调至58.00元;维持埃斯顿持有评级,目标价从17.90元上调至23.70元[4][9] 核心观点与论据 **行业整体展望** * 预计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将在2026-27年恢复增长,主要驱动力是关键离散制造行业(如PCB、消费电子、汽车及零部件、锂离子电池LIB)的资本开支好转、下游产品迭代以及工厂利用率提升[2][12] * 维持2025年和2026年工业自动化市场增长预测分别为0%和2%,并首次给出2027年增长预测为3%[2][12] * 工厂自动化(离散型)的表现将优于流程自动化(过程型),因其具有早周期特性,而后者面临产能过剩问题;预计2026年中国工厂自动化市场将增长7%,而流程自动化市场将下降1%[3][13] **关键行业数据与指标** * 2025年上半年(1H25),整体工业自动化市场表现平淡(+1%),但工厂自动化市场增长2%(对比2024年为-5%),流程自动化市场销售在2Q25同比下降2.7%[12][13][24] * 作为领先指标的金属切削机床订单呈现积极趋势:2025年前7个月(7M25)从日本进口的订单同比增长18%,国内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在2025年前8个月(8M25)同比增长加速至15%(2024年为10%)[12][18] * 2025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的资本开支在关键离散行业出现好转:PCB行业同比增长44%,消费电子行业增长42%,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增长25%,锂离子电池(LIB)行业增长15%[26][28][29] **公司具体分析与预期** * **汇川技术 (Inovance)**:作为中国工厂自动化领域的龙头企业,预计将受益于行业复苏;预计2024-27年每股收益(EPS)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22%,得益于其在PLC、伺服系统、逆变器领域的优势,以及向新产品类别(如软件、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部件)和新市场(如半导体、机床)的扩张[4][14][38][41];报告测算人形机器人执行器潜在市场规模在2030年可达约370亿元人民币,若汇川获得10%市场份额,可贡献37亿元收入[39];报告将其2026-27年盈利预测上调2-3%,营收预测上调1-2%[4][52] * **中控技术 (Supcon)**:作为流程自动化市场的主要参与者,面临过程行业资本开支下行周期的压力;预计2024-27年每股收益(EPS)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仅为3%;其正在进行的向SaaS模式的转型可能导致软件收入短期内下降,但长期有利于利润率[4][35][91][93];报告将其2025-26年盈利预测大幅下调39-44%,营收预测下调19-21%[4][95] * **埃斯顿 (Estun)**:作为国内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面临激烈的价格竞争;对其人形机器人关联公司克鲁泽(Kuzhuo)的近期的盈利贡献持谨慎态度;报告将其2025-26年盈利预测下调22-46%,以反映工业机器人市场的价格竞争和增长放缓[4][69][73] 其他重要内容 * **估值对比**:报告提供了全球自动化行业同行的详细估值比较数据[10] * **风险提示**:对每家公司都列出了具体的上行和下行风险[36][53][74][96] * **财务数据敏感性分析**:报告包含了对各公司盈利相对于毛利率和收入变化的敏感性分析表格[54][75][97] * **市场情绪与价格**:指出汇川技术和埃斯顿的股价自6月底以来分别上涨了26%和25%,部分原因是市场对人形机器人主题的热情,但报告对机器人制造商的长期盈利能力持更为谨慎的态度[27][35] * **市场份额**:展示了汇川技术在中国低压逆变器和交流伺服市场的领先份额,并指出其在半导体和机床等领域的份额(10-20%)仍有提升空间[31][34][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