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Fen Wine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白酒 -25 年总结 - 超高端产品保持韧性;通过控制运营费用实现利润率稳定-China Spirits_ 2Q25 Wrap_ Super premium maintained resilience; Margin stability on opex control
2025-09-01 03:21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中国白酒行业 覆盖多家中国白酒上市公司 包括贵州茅台 五粮液 泸州老窖 山西汾酒 洋河股份 今世缘 珍酒李渡 水井坊 酒鬼酒和古井贡酒[1][8][16]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整体业绩表现与产品定位 * 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普遍低于预期 主要受反铺张浪费政策影响[1] * 超高端品牌展现出相对韧性 贵州茅台和五粮液销售额符合预期 泸州老窖表现好于担忧(2Q25销售额/净利润同比下降8%/11% 高于高盛预期的-17%/-23%)[1] * 次高端品牌中 山西汾酒通过低端产品帮助实现销售额持平 而其他次高端同行优先考虑渠道健康并进行广泛调整 导致洋河/今世缘/珍酒李渡/水井坊/酒鬼酒/古井贡酒出现重大不及预期或显著的收入/净利润下降(2Q25销售额/净利润同比下降14%/12% 低于高盛预期的0%/-2%)[1] * 贵州茅台在覆盖公司中销售额增长最强劲 2Q25同比增长9% 五粮液和山西汾酒持平 泸州老窖温和下降8% 其他公司下降14%至57%[8] * 产品组合方面 贵州茅台/五粮液的高端系列表现优于其中低端系列 山西汾酒/泸州老窖的营收韧性可能得益于其多元化的产品组合 尤其是在中低端价格段的强势地位(如玻汾/头曲)[8] * 古井贡酒利用其市场份额获取能力 在低端产品(黄鹤楼1H25增长7%)帮助下 驱动年份原浆系列(1H25增长2%)实现更具韧性的表现[8] * 量价方面 更高端品牌普遍呈现销量更具韧性而平均售价下降(例如在1H25 五粮液白酒销量增长12.7%/平均售价下降7.2% 泸州老窖中高端白酒销量增长13%/平均售价下降14% 古井贡酒年份原浆销量增长11%/平均售价下降9%)[8] 2 盈利能力与费用控制 * 尽管营收疲软且混合平均售价下降 毛利率保持相对稳定 多数公司2Q25毛利率同比收缩(除珍酒李渡因自产比率提高)但普遍在1个百分点以内 尤其是洋河/今世缘/古井贡酒 可能是因为严格的渠道促销抵消了产品结构变化[9] * 毛利率疲软并非 inherently negative 因其可能反映了其大众产品支持营收韧性的强度(即玻汾支持山西汾酒的营收韧性)[9] * 多数公司在面临经营杠杆不利的情况下仍审慎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率上升不超过2个百分点[10] * 泸州老窖/古井贡酒的销售费用率分别同比下降1.2/1.9个百分点 凸显了强大品牌或主导本土市场地位支持下缩减支出的灵活性[10] * 因此 多数公司的净利润变化并未显著落后于营收下降[10] * 相比之下 全国性运营商经历了更大幅度的费用率飙升 可能反映了较弱的渠道能力和较高的费用/补贴 例如面临类似销售额下降的珍酒李渡/洋河[10] 3 现金流与渠道健康 * 多数次高端品牌面临不断加大的现金流压力(例如 山西汾酒/洋河/今世缘/珍酒李渡出现大量经营现金流流出)而超高端品牌维持流入[11] * 2季度末客户预收款余额好坏参半 可能由于整个第二季度持续停货 尽管预收款进度放缓 但除古井贡酒/酒鬼酒(下降-36%/-47%)外 多数公司未出现客户预收款同比大幅暴跌 部分原因是需求疲弱下为支持批发价格而进行的发货控制/暂停(水井坊/舍得在7月 泸州老窖在4月 五粮液/山西汾酒在1季度)[12] * 例如 洋河/泸州老窖的客户预收款余额同比+49%/+51% 好于担忧 而五粮液凭借专业销售公司的帮助维持了有韧性的客户预收款增长 贵州茅台的下降则表明其减少了严格的预收款要求以支持渠道信心[14] 4 政策影响与市场展望 * 进入7-8月 观察到政策影响正常化的迹象 如几家管理层(舍得/劲酒)所指 这可能反映了受影响的消费群体中(约占餐饮零售总额的10%)私人消费场景的影响逐渐消退[2] * 在估值方面 近期观察到市场情绪转向落后股票 因投资者对白酒板块采取“最坏时期已过”的立场 认为市场正在展望2025年之后的业绩 并采取更前瞻的立场 关注渠道健康 定位品牌以便在政策刺激到来时复苏(在高盛的反弹情景中 对2027年预期每股收益应用重新评级的正常化倍数 意味着相对其12个月目标价有约6%至76%的潜在上行空间)[2] * 尽管如此 对近期市场情绪的过度反应仍持谨慎态度 预计第三季度将进一步暂停发货以减轻渠道影响 同时注意到7-8月各品牌几乎没有预收款 因经销商/品牌方在渠道备货意愿上仍持谨慎态度[2] * 第三季度的关键是中秋和国庆旺季期间的消费复苏和批发价格趋势 但仍预计宴席消费将受到重大影响 导致8月白酒零售额下降约30% 旺季零售额可能下降15%~20%(对比基数因2024年中秋较晚而更容易)[7] 其他重要内容 * 泸州老窖(中性评级)2Q25销售额/净利润同比下降8%/11% 均高于高盛预期的-17%/-23% 营业利润同比下降13% 营业利润率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 主要因毛利率下降(-1.0个百分点)以及销售税及附加增加(+3.7个百分点)尽管销售费用节省(销售费用率下降1.2个百分点)较低的净财务收入主要导致其净利润增长慢于营业利润 客户预收款在2Q25保持强劲增长 同比+51% 按产品 1H25中高端白酒销售额下降-1%(销量增长13% 平均售价下降-14%)低端白酒销售额下降17%(销量下降-7% 平均售价下降-10%)前五大客户销售贡献在1H25增至72.5% 上升5.19个百分点[16] * 古井贡酒(卖出评级)2Q25销售额/净利润同比下降14%/12% 均低于高盛预期的0%/-2% 营业利润同比下降12% 营业利润率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 由相对有韧性的毛利率(-0.3个百分点)和好于预期的销售费用节省(销售费用率下降1.9个百分点)驱动 同时部分被管理费用率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所抵消 客户预收款在2Q25显著下降 同比-36% 较1Q25的-20%恶化 按产品 1H25更高端的年份原浆销售额同比增长2%(销量/平均售价增长11%/下降9%)古井贡酒销售额同比下降4%(销量增长9%/平均售价下降13%)黄鹤楼及其他低端白酒销售额同比增长7%(销量增长12%/平均售价下降5%)[16] * 报告包含各覆盖公司的估值方法及关键风险摘要[18]
高盛:中国必需消费品_专家观点_持续政策对酒类销售、餐饮的影响
高盛· 2025-06-23 02:0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东鹏饮料、贵州茅台、泸州老窖、农夫山泉、山西杏花村汾酒和五粮液宜宾的评级均为买入[3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6月以来白酒销售受反奢侈法规影响,各价格段零售需求或受冲击,次高端白酒受影响最大,部分地区短期需求冲击更大,未来政策实施强度是关键观察点,不同品牌表现分化,除茅台外白酒预付款普遍滞后,饮料销售表现稳健[1][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白酒行业 - **短期需求冲击**:反奢侈法规影响各价格段白酒零售需求,次高端白酒受影响最大,6月上半月各品牌销量或下降30%-50%,部分地区如安徽、河南短期需求冲击更大,5月端午节旺季销量下降约10%[1][7] - **政策实施强度**:政策审查可能持续到下月,8 - 9月是观察法规实施更新的关键时间点,若中秋和国庆假期法规实施未正常化,零售需求可能进一步受扰,导致库存抛售和批发价格波动[1][8] - **品牌表现分化**:茅台受政策收紧压力相对有限,品牌力强、经销商信心稳定、礼品需求占比增加,批发价维持在2000元左右,1800元是多数经销商盈利的关键批发价;五粮液批发价回落至2024年四季度水平,经销商预付款更犹豫;老窖需求弹性不足、商业活动敞口大,面临更大压力;汾酒青花20政务/商业宴会需求占比高,但销量和批发价相对有韧性,渠道库存健康[1][10][16] - **预付款情况**:截至6月,茅台和五粮液预付款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56%和50%,茅台略快于去年,老窖和汾酒二季度预付款极少,年初至今分别为45%和50%,多数品牌二季度放松预付款要求[1][9] 饮料行业 - 农夫山泉5月在湖南地区东方树叶(补贴前)、瓶装水(红瓶和绿瓶合计)销量同比分别增长约33%和低两位数,茶派销量下降,即饮茶市场竞争激烈,果汁市场除NFC果汁外增长较疲软[1][16] - 东鹏特饮2025年销量增长20%-25%的可见度高,布署拉零售需求强劲,市场份额持续扩大[1][6] 公司估值与目标价 - **东鹏饮料**:买入评级,12个月目标价367元,基于2026年预期市盈率33倍,按8.9%的股权成本折现至2026年年中[14] - **农夫山泉**:买入评级,12个月目标价43.6港元,基于2026年预期市盈率30倍,按8.7%的股权成本折现至2026年年中[16][17] - **山西杏花村汾酒**:12个月基于市盈率的目标价234元,基于21.8倍2026年预期每股收益,按10.3%的股权成本折现至2025年底[18] - **泸州老窖**:买入评级,12个月目标价150元,基于15.6倍2026年预期市盈率,按8.4%的股权成本折现至2025年底[20] - **五粮液宜宾**:买入评级,12个月目标价170元,基于19.5倍2026年预期市盈率,折现至2025年底,目标市盈率以2012 - 2023年公司全周期平均市盈率为基准[21] - **贵州茅台**:12个月目标价2017元,基于26.5倍2026年预期市盈率,按9.5%的股权成本折现至2025年底,目标市盈率以201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全周期平均市盈率为基准[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