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CI来源期刊

搜索文档
“学术蛋糕”再分配,多家学术期刊相继“官宣”入选CSSCI来源期刊
齐鲁晚报网· 2025-08-19 05:53
C刊目录调整 - 本轮CSSCI(2025-2026)来源期刊评选调整幅度为历年之最,数十家期刊实现评级跃升,包括《当代外语研究》《中国应用法学》《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1][2] - C刊目录呈现扩大趋势,但入选刊物数量暂无明确官方数据,评选主导机构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不再统一公开完整目录[2] - 目录调整反映学术评价体系与资源分配方式变化,有利于新兴交叉学科和地方高校发展[2] 学术生态影响 - 新晋C刊获得更高层次认可,促使科研工作者向期刊需求看齐[3] - 部分高校取消博士学位论文发表硬性要求,摒弃论文决定论并承认青年科研人员发表高质量期刊的现实难度[3] - 高水平期刊影响高校学科评估、科研项目立项等系统性资源获取,塑造科研布局与学科建设逻辑[3] 国际影响力与竞争格局 - C刊高门槛曾使国内学者转向国外SSCI期刊,若国内评价体系拓宽发表渠道且保证质量,可能吸纳更多国际水准研究成果回流[3] - 学术竞争从争夺C刊版面转向争夺顶刊中的顶刊,高校科研细则在既有评级基础上再作细分形成更复杂体系(如C刊中划出B刊)[3] 质量提升与制度建设 - 需将期刊数量转化为真正学术质量提升,需持续优化专业审稿人制度、缩短审稿周期、完善发表环节[4] - 学界强化自我约束,211家中国科协全国学会2022年联名发布学术出版道德公约,倡导全链条规范建设并明确要求公开更正与撤稿机制[4] 人才评价机制创新 - 期刊评价体系调整仅是起点,需完善多种人才评价机制[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实施代表作评价并应用于职称评审、教师招聘,目前正在绩效考核和岗位评聘中推行[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