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合唱

搜索文档
【延安】圣地延安:山河依旧在,换了新颜
陕西日报· 2025-09-04 23:13
延安精神的历史意义 - 延安作为中共中央所在地13年(1935-1948年),是抗日战争政治指导中心和解放斗争总后方 [7]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于1935年12月在瓦窑堡窑洞内诞生 [8] - 毛泽东在凤凰山麓窑洞完成《论持久战》,批判"速胜论"与"亡国论"错误思潮 [8] -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培养10余万名军政干部,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8] - 1939年《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成为凝聚民族力量的战歌 [10] 精神内涵与历史影响 - 延安100多个文艺单位创作大量经典作品,为抗战积聚精神力量 [11] - 伟大抗战精神与延安精神深度交融,形成爱国情怀与民族气节 [11] - 抗战时期延安遭遇军事包围与经济封锁,引发大生产运动 [14] - 八路军三五九旅开展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实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14] - 延安精神包含"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核心理念 [11][16] 现代传承与经济发展 - 南泥湾镇马坊村发展农文旅产业,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3万元 [17] - 1999年起延安开展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完成1077.5万亩 [18] - 苹果产业综合产值达551亿元(2024年),占农民经营性收入超60% [20] - 形成7大产业集群25条产业链,包括现代能源化工、先进装备制造及新材料 [20] - 建成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与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 [20] 当代社会应用与教育传承 - "白求恩医疗服务队"拥有3768名医护志愿者,累计开展义诊1800多次 [19] - 党的十八大以来延安培训全国各地党员干部120万人次 [24] - 宝塔消防救援站52年来守护75万老区人民,2023年获"时代楷模"称号 [25] - 延安现存445处革命旧址,成为党员干部寻找初心的精神原乡 [22] - 智能选果线实现苹果重量、外观、糖度检测,优质苹果单价达20元 [20]
聆听“黄河大合唱”的历史回响(人民论坛)
人民日报· 2025-07-17 00:12
黄河文化传承与创新 - 《黄河大合唱》作为抗战精神载体持续发挥文化影响力,其融合山西民歌、陕北音乐等多元音乐元素,体现全民族抗战的团结精神 [1] - 经典作品通过年轻一代传唱实现精神赓续,"风在吼,马在叫"等歌词成为跨越时空的文化符号 [1] 黄河流域文旅与生态发展 - 壶口瀑布区域通过实景演艺实现文旅融合转型,传统"旱地行船"场景转化为创收项目 [2] - 黄河流域生态改善显著,两岸绿树成荫,毛乌素沙地80%面积完成绿化治理 [2] - 沿黄省份开展跨区域合作,宁夏与四川完成首单跨省域用水权交易,山东对口支援青海 [2] 黄河流域经济转型 - 河套灌区推进信息化改造,太行山脉布局"东数西算"节点,科技赋能区域动能转换 [2] - 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召开黄河流域专题座谈会,提出"新时代黄河大合唱"发展理念 [2] 流域治理挑战与机遇 - 黄河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提升,但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仍需加强 [3] - 历史治水经验形成自强不息精神,成为应对现代风险挑战的文化资源 [3] 注:原文未涉及具体公司及行业数据,故未提取财务指标或商业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