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音乐会《足迹》
icon
搜索文档
“东北抗联精神”怎样转化为育人宝藏
中国青年报· 2025-08-12 22:35
核心观点 - 通化师范学院构建了以东北抗联精神为核心的"场馆+文艺+实践"三维红色育人体系 通过沉浸式教学场景、艺术演绎和实践支教活动 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思政教育样本 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报国行动自觉 [2][11] 场馆育人 - 校园内设有靖宇广场、通化红色历史文化纪念馆和东北抗联美术作品陈列馆 作为开学第一课、青马团课和主题党课教学场地 也是吉林省多所大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 - 靖宇广场围墙绘制20个抗联战斗场景组画 东北抗联美术作品陈列馆面积达1000平方米 展出前线战斗、军民鱼水情等主题绘画作品 [3] - 通化红色历史文化纪念馆展出400多位通化老兵资料、249张老兵手模及口述历史展板 从2021年开馆至今已接待2000多场次参观 [3][4] - 历史与地理学院组织学生参与抗美援朝老兵口述历史收集 两年时间采访169位老兵并留存影像资料 [5] - 开展"老兵守护契约"中小学研学项目 青少年按下手印成为老兵记忆守护者并传播故事 [5] 文艺育人 - 师生自创话剧《杨靖宇将军》全长45分钟共10幕 根据历史事实创作 从2020年首演至今每年有新生加入 [6] - 话剧在新生入学时上演 参演学生表示通过演绎抗联故事获得振奋人心的力量 不再为琐事过度焦虑 [6][7][8] - 举办《足迹》音乐会 包含35个节目 以党史为脉络、音乐为载体 由音乐学院400多名师生历时一年编创完成 [9][10] - 通过现场访谈、主题报告会、抗联元素文创设计等多途径传播红色历史 [10] 实践育人 - "映山红支教计划"已坚持17年 累计组织18个专业两万多名学生参与 每年援助6万多名边境、边疆、边远地区乡村中小学生 [11] - 2023年3月派出640名学子赴吉林省18个县市区及新疆和田地区300多所乡镇中小学校支教 [11] - 支教学生主动申请前往最偏远学校 部分学生因深厚感情通过报考特岗教师重返农村任教 [12] - 支教条件艰苦 需合租三轮车到镇上洗澡或走班多所村小上课 但学生因被需要和被认可而坚持留下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