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鳉鱼

搜索文档
北京海关护航非洲鳉鱼首次引入我国,助力生命科学前沿研究
新京报· 2025-06-09 14:35
核心事件 - 北京海关完成首批200只非洲鳉鱼鱼卵的通关监管和隔离检疫 这是我国首次引入该新型模式生物 [1][2] 模式生物特性 - 非洲鳉鱼是实验室可饲养的寿命最短脊椎动物 平均寿命4-6个月 生长速度极快 [1] - 具备自发胚胎休眠能力 休眠时间可达4-6年而不影响后期发育及生殖能力 [1] - 在器官再生和衰老研究中具有其他模式动物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 为研究操作节省大量时间及空间 [1][2] 海关监管机制 - 北京海关启动动态风险评估机制 从疫病疫情和外来物种入侵等方面开展风险评估 [2] - 制定风险管理措施并建立科研用水生动物指定隔离检疫场建设标准 [2] - 对进境鱼卵实施14天严格隔离检疫 严防动物疫情传播和物种入侵风险 [1][2] 科研应用价值 - 非洲鳉鱼胚胎发育快且基因编辑便捷 为器官再生和抗衰老研究提供更有效的遗传筛选模型 [1][2] - 将助力系统性解析脊髓再生及衰老引起的再生能力衰退的分子机制 [2] - 填补我国脊椎动物新模型空白 为科研用模式生物进口提供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2] 政策支持 - 北京海关今年3月推出支持首都科技创新发展的12项举措 [2] - 精准服务国家实验室 重点实验室等科创平台和产业集群 为北京打造新质生产力注入动能 [2] - 通过精准对接科研机构需求 帮助科创主体实现减负 加速 提质 增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