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宽光谱视觉假体
icon
搜索文档
耳朵、骨骼、心脏……探秘神奇的“生物打印”
央视网· 2025-09-18 22:47
2025年6月,我国科研团队找到哺乳动物器官再生的"分子开关",首次让受伤的成年小鼠重新长出了耳廓软骨和神经组织。 8月,全球首个直径超1厘米的活体心脏类器官在上海实验室被成功培育,它来源于人源干细胞,具有天然活性和低排异性,为未来的器官移植带来新希望。 近年来,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正在为人类生命健康领域带来全新的可能。未来,人体身上破损或者有病变的地方可以直接在原位打印修复 吗?活性的人体器官有没有可能通过生物打印机直接3D打印出来?失明的患者可能通过植入纳米材料或者生物芯片重见光明吗?这些想象离真正实现还有 多远? 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重塑健康未来 近年来,生物医学工程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从人工关节、心脏支架,到智能假肢、3D打印器官,科学家们正用工程化手段改造和重建人体。 未来,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将成为人类与疾病抗衡的一个关键力量,帮助我们重塑健康未来。 什么是类器官?活性类器官如何打印? 全球首个直径超1厘米的活体心脏类器官今年8月在上海培育成功。什么是类器官?类器官可以理解成一种"迷你简化版的器官模型",是由干细胞在体外经特 定诱导培养而成的,能模拟真实器官结构与功能的微小组织,可以用于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