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襟翼
icon
搜索文档
美国一波音客机飞行途中机翼“掉了一块” 乘客视频记录全程
央视新闻· 2025-08-21 08:26
事件概述 - 达美航空一架波音737客机左侧襟翼空中断裂并部分脱落 航班号为1893 从奥兰多国际机场飞往奥斯汀—伯格斯特龙国际机场[2] - 客机最终安全降落于目的地奥斯汀—伯格斯特龙国际机场 机上载有62名乘客及6名机组人员[2][3] - 有乘客注意到飞机机翼后缘装置掉落 并报告事故发生时"飞机在剧烈颠簸"[2][3] 公司应对措施 - 达美航空声明证实客机襟翼存在问题 涉事客机已停止运营并开始维护工作[4] - 破损襟翼属于机翼边缘可动装置 功能为调整升力 受损会影响飞行员对飞机的操控[4] 技术影响分析 - 襟翼装置可向下偏转或前后滑动 极端情况下受损可能导致严重事故[4]
印度空难中成为关注焦点的“襟翼”是什么?民航专家解读
新京报· 2025-06-13 07:16
事故基本情况 - 印度古吉拉特邦艾哈迈达巴德机场附近于6月12日发生坠机事故 黑匣子已找到 初步数据显示起落系统异常[1] - 事故飞机在起飞后不久即坠毁 业内将起飞后3分钟和落地前8分钟称为"危险11分钟" 80%空难发生在此时间段[2] 事故潜在技术原因分析 - 现场视频显示飞机襟翼可能未放下 襟翼通过增加机翼弯曲度来提升升力 对起飞和着陆阶段至关重要 若未放下则重载飞机无法完成起飞[2] - 视频还显示飞机起落架在起飞至失事全程处于放下状态 专家分析即使忘记收起起落架 双发动机正常时仍可爬升 但单发动机失效或误收襟翼时会严重影响爬升性能[3] - 事故原因可能存在两类技术问题:襟翼技术故障放不下或驾驶员未进行操作 具体结论需等待黑匣子数据确认[3] 调查流程与时间框架 - 黑匣子包含驾驶舱语音记录器和飞行数据记录器 是确认事故原因的最重要部件[4] - 通常找到黑匣子10-30天后发布初始调查报告 但仅包含事件描述而不给出原因[4] - 完整事故调查报告需要1-2年甚至更长时间 需从机组、环境、天气、空管、维修、人为因素等几十个方面综合分析[4] - 国际民航组织缔约国需遵循国际民航公约开展调查 流程包括搜寻救援、现场调查、实验验证、原因分析及安全建议等环节[4] 飞行员资质与应变能力 - 涉事客机机长和副驾驶分别拥有8200飞行小时和1100飞行小时的驾驶经验[5] - 应对突发情况时飞行员存在个体差异 应激反应取决于训练严格程度而非单纯飞行时长[5] - 通常飞行时间越长、处理紧急情况越多、训练越严格 在应激状态下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对越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