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良渚VR大空间·神纹之约
icon
搜索文档
数智赋能世界文化遗产 杭州让千年前的故事“活”起来
中国新闻网· 2025-09-25 01:55
良渚遗址被誉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我们希望通过趣味、生动的方式,吸引民众真正 地'看懂良渚、读懂良渚'。"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表示。 与上述相似的"科技+文化"应用,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与良渚博物院内随处可见:反山展示馆内的全息 投影等高新技术,展现了历史与现代的交融;访客用手机扫码开启"莫角山朝圣之路AR体验",五千年 的时空壁垒悄然消融;透过AR智能导览眼镜,刻有神秘符号的黑陶罐跃然手上…… 步入西湖博物馆,以"西湖天下景"为主题的历史画卷在各个展厅徐徐展开。依托3D技术与投影技术, 游客可在"西湖四序"展厅沉浸式体验一年四季的西湖十景风光。 数智赋能世界文化遗产 杭州让千年前的故事"活"起来 中新网杭州9月25日电(鲍梦妮)杭州拥有西湖、中国大运河(杭州段)、良渚古城遗址三大世界文化遗 产,"数字经济"则是其产业发展的"金名片"。两者相遇,数智技术如何赋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 承、利用? "人权行动看中国·2025"浙江行活动正在杭州举行,多国专家学者、媒体人走进该市,了解当地以数智 科技驱动人权发展的探索实践。 "我跟随着小舟穿梭在河道里,看到龙、王朝、良渚时期的人类,直面洪 ...
VR观展成常态 数字技术让文物“触手可及”
中国新闻网· 2025-07-09 01:22
数字技术在文博领域的应用 - VR观展已成为中国文博领域标配,突破物理时空限制,实现文物展示的多维延展 [2] - 数字技术满足观众对沉浸式、互动化体验的需求,推动观展模式从"单向观看"向"多维参与"转变 [2] - 应用VR、MR等技术能让历史遗迹、文化瑰宝重获"新生",但需平衡生动性与严谨性 [2] 具体案例展示 - "相无古今——石窟艺术超感沉浸体验"展览通过3D打印、XR、VR、MR等技术再现七大石窟艺术精华 [1] - 展览采用"实物+数字沉浸体验"形式,观众可佩戴VR设备感受壁画细节 [1] - 在克孜尔石窟VR体验中,观众可"走进"数字复原窟并在MR场景中"抓取"经典画面 [1] -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良渚VR大空间·神纹之约"项目让观众化身五千年前的"时间旅人" [2] - 三星堆博物馆VR体验让观众在虚拟考古专家引导下"走进"遗址发掘现场 [2] 技术实现与创新 - 展览基于石窟空间和造像特点进行数字艺术再创作,直观展示石窟艺术中国化脉络 [1] - "妙数飞天"AI数字人引导观众了解石窟艺术自西向东传入中国的演变过程 [1] - 数字技术使观众能近距离观摩千年前的龟兹石窟艺术之美 [1]
申遗成功六周年 良渚展现新气象
中国新闻网· 2025-07-08 01:29
良渚文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 良渚古城遗址2019年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后,杭州持续推动"良渚与世界"对话活动,已与英国巨石阵、希腊雅典卫城、西班牙托莱多古城等世界遗产开展文明对话[1] - 近期举办"良渚古城·罗马古城"对话活动,吸引中意两国110余位嘉宾参与,聚焦古城营建、遗产保护等议题[1] - 通过全球巡展特展、海外玉器数据库建设、文艺作品出海等形式,良渚文化已传播至希腊、古巴、巴西等14个国家和地区[1] 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体验 - 良渚文化周推出全球首个良渚古城主题VR大空间互动体验"神纹之约",实现全感官沉浸式游览[2] - 良渚博物院应用AR导览系统,支持空间视频介绍和虚拟文物交互,提升参观体验[2] - 遗址公园投用无人驾驶智能网联车,增强游览科技感[2] 文化遗产分众化教育 - 良渚博物院开发针对特殊群体的教育项目,包括盲人触觉博物馆、心智障碍群体艺术展等[2] - 推出中国首本大字盲文绘本《良良的古城世界》,助力盲童认知良渚文明[2] - 实施分众化教育理念,将博物院定位为公众终身学习平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