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羲和一号AI医疗大模型
icon
搜索文档
“羲和一号”AI医疗大模型破解临床实际痛点
证券日报网· 2025-08-17 11:42
展会概况 - 第31届中国国际医用仪器设备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China-Hospeq)于2025年8月15日至8月17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主题为"共迎健康挑战,共谋发展机遇" [1] - 展会面积达22000平方米,参展企业超过300家,重点展示医学影像、医学检验、放射治疗、AI医疗大模型、数智化解决方案、生命支持、卫生应急等领域的中国制造创新成果 [1] - 国家卫生健康委宣布成立"中非医院联盟",并同步启动"中非医院联盟"健康丝路AI发展等多个联合工作组 [1] "羲和一号"医疗大模型发布 - 中英双语"羲和一号"医疗大模型正式发布,作为核心AI解决方案助力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 [1] - 该模型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与北京博雅全健智算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博雅全健控股股东为港股上市公司天津泰达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8189HK) [2] - 研发历时近10年,基于100万真实病案数据,形成1000亿级参数,支持疾病预测、诊断与个性化治疗、影像分析、药物研发、临床试验以及医学教育等多场景应用 [2] - 医学知识覆盖率达98%,医学知识精准率90%以上 [2] 数据优势与差异化壁垒 - 训练数据来自18家医疗机构的临床一线,涵盖人口学特征、时序理化指标、影像组学等多模态信息,每一条数据都经过伦理审查、脱敏处理,标注过程由临床医生全程参与 [3] - 采用医院病案档案为核心训练数据,替代部分同行依赖的互联网"二手信息",从源头建立差异化壁垒 [2] - 幻觉(错误输出)率极低,准确率可达90%以上,而依赖互联网数据的模型可能出现"普通咳嗽误判为严重肺病"等致命错误 [3] 研发理念与临床痛点解决 - 研发理念为"医疗+技术",从临床需求倒逼技术突破,而非先有技术再找场景 [4] - 针对心血管疾病诊疗痛点:漏诊误诊率超25%、基层诊断能力不足、指南落地滞后,传统诊疗中人工计算错误率高、检查耗时超30分钟,基层治疗延误可使死亡风险增加35% [4] - 构建以临床刚需为核心的研发体系,整合18家医疗机构的多模态数据,包括电子健康档案、可穿戴设备数据、药品说明书及医保目录,形成覆盖诊疗全周期的数据库 [4] - 通过多源异质数据处理技术,实现数据标准化、影像去噪增强及视频序列化,解决医疗数据"格式杂、质量差"的行业难题 [5] 商业化路径 - 采用"1+N"分级诊疗模式,在三甲医院验证后下沉至基层,解决基层医疗资源短缺问题,同时打开广阔的下沉市场空间 [5] - 开发预警分诊与合理用药大模型,集成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直接瞄准基层诊疗能力不足的痛点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