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算 3 号

搜索文档
海光信息20250926
2025-09-28 14:57
公司概况与财务表现 * 海光信息2024年收入达91亿元,2019年至2024年复合增速达89.09%,利润从2019年亏损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9.31亿元[2][3][5] * 公司上市时PE超100倍,但因业绩增速高达145%,PEG小于1,估值合理,2023年和2024年的PEG也基本在1左右[2][4][5] * 预计公司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超40%,利润增速快于收入增速,到2027年利润体量接近60亿元,2028或2029年有望达到百亿水平[4][18] 重要发展与整合 * 2025年公司宣布与中国曙光整合,形成从芯片设计、整机制造到方案的全链条能力[6][16] * 合并后总体利润站上30亿元以上(海光信息2024年利润20亿元,曙光利润约20亿元),未来有望突破50亿甚至向百亿迈进[7] * 整合优化了资源配置,形成从芯片到系统再到云服务的一体化能力,减少企业间协同管理成本[16] 技术与产品优势 * 公司掌握x86指令集,是国内少数具备该能力的企业之一[8] * DPU产品兼容英伟达CUDA架构,在国内AI芯片中具有强大兼容性[8] * CPU产品线包括3,000、5,000和7,000系列,其中7,000系列价格超过1万元,5,000系列价格也超过1万元,3,000系列约1,000元[19] * 2024年CPU市场收入超70亿元,广泛应用于党政、数据中心、云基础设施等领域[4][12] * 深算3号于2025年三季度量产,聚焦AI训练和自动驾驶,性能强劲,可支持千亿参数处理,并提升40%~60%的创新能力[6][12] * 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约30%,处于行业高水平[8] 市场机遇与行业动态 * AI收入占比约三成,未来预计显著增加,因AI芯片市场容量远大于CPU市场[2][6] * 国内GPU市场容量预计超500亿美元,海光信息的DPU占据卡位优势[2][9] * 国内日均Tokens消耗量从2024年的千亿级别增长至2025年的10万亿级别,大模型需求旺盛[9] * 国产服务器CPU市场渗透率达到25%,2025年是2025-2027年信创招标启动元年[14] * 国内云厂商在算力和AI方面投入显著增加,例如阿里巴巴计划在2025年至2027年间投入3,800亿人民币用于云计算和AI建设[10] 竞争格局与生态建设 * 国产GPU市场主要玩家包括海光、华为、寒武纪以及昆仑芯等[21] * 寒武纪2024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4,200%[11] * 光科组织以x86架构和DCU为核心,整合了超过5,000家的上下游合作伙伴,形成国产化生态体系[17] * 公司通过“光合组织”协同推广深算3号与海光4号全栈解决方案,以建立生态壁垒[13] * 公司积极参与国家算力和超算项目,并与多家互联网厂商合作[4][20] 产能与需求 * 海光信息更新了2025年全年AI芯片出货量预期,产能仍然不足[11] * 产品主要供应给国家超算中心、计算中心等领域,同时也在不断提高互联网等领域的产能[11] * 深算3号2025年出货量预计达到六位数水平,明年订单预期更高,但核心问题是产能[13] * 公司的合同负债大幅提升,反映出对国产芯片需求强劲[13]
海光和曙光合并怎么看?
2025-06-10 15:26
行业与公司 - 涉及行业:半导体、IT设备、软件系统集成 - 涉及公司:海光信息、中科曙光、新海光(合并后实体) 核心观点与论据 海光信息业务分析 - **CPU业务**:2025年预计收入70亿元,利润20亿元,估值800亿元(40倍PE),受益于X86架构稀缺性,未来几年保持30%增长[5] - **GPU业务(DCU)**:2025年预计收入90亿元(深算3号出货5万颗,单价9万元;深算2号及AI版出货10万颗,单价4.5万元),利润40亿元,市场给予60倍PE估值,市值2,400亿元[6][10] 中科曙光业务分析 - **IT设备**:2025年预计收入120亿元,利润12亿元(10%利润率),估值300亿元(25-30倍PE)[2][3] - **软件系统集成**:2025年预计收入15亿元,利润1.6-2亿元,估值56亿元(35倍PE)[2][3] - **中国星图股权**:估值40-50亿元[3] - **总估值**:自身业务估值356亿元,叠加持有海光信息28%股份(价值900亿元),但股份变现能力受限[1][2] 合并交易细节 - **换股比例**:曙光换股价79元(溢价28%),海光换股价143元,换股比例0.55,曙光14亿股转为海光8亿多股[7] - **股本变化**:新增发行1.58亿股,总股本从23亿增至24.8亿,稀释率7%[7] - **股东收益**:海光股东新增价值12%-15%,曙光股东受益于溢价收购[8][9] 合并后新公司"新海光" - **业务构成**:服务器板卡、CPU、GPU(GPU为最大贡献者,2025年估值2,400亿元)[10] - **股权结构**:成都产投及相关机构成第一大股东(16%),中科院计算所持股降至4.8%[12] - **发展潜力**:GPU业务估值波动是关键,若PE达75倍,市值可至4,200亿元;CPU业务因X86架构主流地位保持增速[11] 市场影响与股价预测 - **市场情绪**:曙光股价与海光信息高度相关,曾因市场预期市值达1,300亿元,后回调至900亿元[2] - **复盘后走势**:预计股价上涨10%,因合并新增价值350-400亿元及行业指数上涨[13] 其他重要内容 - **技术研发**:新GPU核心研发转向成都,与股权结构调整相关[12] - **竞争环境**:海光CPU业务受英特尔限制影响,稀缺性支撑估值[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