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统一登记系统

搜索文档
完善动产融资市场基础设施
经济日报· 2025-09-24 22:49
系统升级与性能提升 - 新一代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于2025年6月2日完成全面升级并正式对外提供服务,系统上线后运行稳定,用户实现平滑过渡 [1] - 系统处理效率提升5倍以上,2025年6月日均登记量相较于同年1月至5月数据上涨近20% [1] - 升级聚焦业务标准化和架构现代化,包括登记内容要素式引导、用户管理结构简化及技术升级迭代,为经营主体提供更高质量、高效率的登记和查询服务 [2] 功能优化与用户体验 - 新增“财产要素详情”功能,允许用户自愿上传担保财产的标准要素信息,截至2025年6月已有超过29万笔登记使用该模板,占当月登记总量的23%且呈上涨趋势 [1][2] - 细化登记业务类型,取消注销登记180天展示规则,调整为登记注销后即刻不再对外提供查询,更契合经营主体真实意思表示 [2] - 全面改革核心技术架构,丰富系统交互渠道,高可扩展性的架构为未来新业务模式预留充足服务空间 [2] 市场影响与服务范围 - 自2021年实施统一登记以来,动产融资市场发展迅速,动产抵质押物范围持续扩大,特色化创新金融产品频出 [1][3] - 系统助推信贷资源向科技创新、普惠小微、绿色低碳等领域倾斜,服务范围涵盖科技型企业、产业链制造企业、小微商户等 [3] - 担保品体系显著扩容与多元化,范围从传统资产扩展至数据资产、碳汇、清洁能源、畜禽活体等新型权利,以及康养设施、医疗设备等专用设施 [3] 业务规模与普惠成效 - 截至2025年8月底,系统累计发生登记5327.8万笔、查询2.9亿次,年均增长率分别达29%、30% [3] - 融资租赁、保理/应收账款转让及应收账款质押三类业务占比近90%,是绝对主体 [3] - 系统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个人(含个体工商户)约1848.4万家,涉及登记5120.3万笔,占累计登记总量的96%,体现了极强的普惠性 [3] - 银行业动产融资单笔金额100万元以下的登记量占比超过50%,100万元至500万元区间的登记量占比超过20% [3] 法律地位与市场规范 - 系统作为我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的法定系统,推动市场依法、透明、健康发展 [4] - 系统出具的电子登记证明文件和查询证明文件在司法实践中广泛应用,证据效力得到司法判例广泛承认 [4] - 征信中心积极配合司法机关,已发布查封冻结动产和权利的协助执行公告1万余份,为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发挥积极作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