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岩裤等)

搜索文档
新闻有观点·行业洞察丨又苦又虐的攀岩馆,为何“挂满了人”?
央广网· 2025-07-27 17:19
行业现状与趋势 - 攀岩正从小众运动转变为城市新宠 大城市攀岩馆营业至深夜仍有人流 [1] - 行业呈现"又火又稳"特点 岩馆回本周期3-5年 教练培养需4-5年 线路更新频率1-3个月/次 [1] - 岩馆数量处于爆发期 一线城市最大成本为租金 支点岩壁等建设成本可灵活控制 [8] 用户行为与心理驱动 - 攀岩带来心流状态 基因本能促使攀爬时高度专注 产生解压效果 [2] - 运动具备多重吸引力:向上攀登寓意 单人可玩+强社交属性 明确的V0-V5等级进步体系 [2] - 岩友通过"抱石"领域实现知行合一 结合脑力路线选择与体力执行带来强烈成就感 [2] - 攀岩社群消除社会标签 提供新身份认同 满足掌握动机(反复挑战技能的内在驱动力) [3] 运营核心要素 - 线路设计是岩馆"灵魂" 需兼顾美观(利于传播)与教育功能(让用户认知不足) [7] - 线路等级分布呈纺锤形:入门级占15-20% 硬核线路少 进阶型(含创意动作设计)为核心 [7] - 优质支点投入仅次于房租 直接影响用户吸引力 不同岩馆教学体系侧重(保护/基本功/动作)存在差异 [8] 行业发展瓶颈与突破 - 教练培养周期长且缺乏统一体系 顶尖教练稀缺 基层业余教练群体正在壮大 [8][10] - 可借鉴法国双轨制:国家认证专业教练+俱乐部认证业余教练 满足不同层次需求 [10] - 行业尝试"攀岩+品牌/赛事"跨界合作 装备领域呈现专业化与时尚化并行趋势 [10] 长期发展前景 - 用户年龄跨度显著(4-78岁) 资本入局有助于抢占健身房市场份额而非同业竞争 [11] - 行业需警惕同质化风险 但本质是提供差异化线路风格的服务 与飞盘等短期热潮存在本质区别 [11] - 未来可能形成稳定用户群体 包括中老年长期爱好者 产业具备持续发展基础 [11]